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5-17 17:26陈清彭顺眉杨苏强
智慧健康 2021年7期
关键词:血气通气住院

陈清,彭顺眉,杨苏强

(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 儿科,广东 河源 517000)

0 引言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在出生后4~12h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呻吟、呼吸衰竭等症状,该病的病因在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与胎龄关系密切,胎龄越低发病率越高,同时病死率与患儿体重成正比[1]。当前NCPAP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手段,其通过持续气流能够有效增加肺内压力,促进肺复张,但是由于新生儿身体机能未发育完全和病情危重等,临床疗效并不十分理想[2]。NIPPV是在NCPAP的基础上改进的呼吸支持技术,其能够产生更强的平均气道压,呼吸支持作用更强。但是关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在我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6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对象,探析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2019年2月24日至2020年12月24日在我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6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对象,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胎龄33~35周,平均(33.24±1.12)周;平均出生体质量(2.2±0.6)kg;出生后平均1min Apgar评分(6.22±1.98)分;临床分级:Ⅰ级19例,Ⅱ级13例。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胎龄32~34周,平均(33.78±1.34)周;平均出生体质量(2.3±0.4)kg;出生后平均1min Apgar评分(6.17±1.73)分;临床分级:Ⅰ级18例,Ⅱ级14例。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共识指南:2016版》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3];②胎龄在32-35周之间,经胸部X线检查显示有明显特征性影像学改变,并确诊为Ⅰ级-Ⅱ级;③患儿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需给予氧疗。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畸形及疾病患儿;②中重度窒息、颅内出血及气胸等;③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儿。

1.3 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保温箱处理,保证体温维持正常水平,然后给予抗感染、维持体液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保护脏器功能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CPAP治疗,将Stephan(史蒂芬)Alia呼吸机连接好,调成NCPAP模式,然后设置呼气末正压(PEEP)参数值为0.392-0.588kPa(4-6cmH2O),控制吸入氧浓度(FiO2)值在0.21%-0.40%[4]。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IPPV。将Stephan(史蒂芬)Alia呼吸机连接好,调成NIPPV模式,然后设置吸氧峰压(PIP)参数值为1.4715-1.962kPa(15-20cmH2O),设置PEEP参数值为0.392-0.588kPa(4-6cmH2O),控制吸气时间保持0.35-0.45s,呼吸频率(RR)范围控制在40-60次/min,设置FiO2范围在0.21%-0.40%[5]。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包括痊愈、好转和无效。痊愈:经胸部X线检查后显示病变彻底消失,呼吸窘迫彻底消失,呼吸力学各项指标完全恢复,各项生命体征正常;好转:经胸部X线检查后显示病变有所改善,呼吸力学各项指标得到改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无效:病变情况、临床症状和呼吸力学各项指标未得到改善,甚至恶化[6]。

(2)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水平。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组患儿1mL外周动脉血,利用动脉血气分析仪测两组患儿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氢离子浓度(pH)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3)两组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氧疗时间。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痊愈14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3%(29/32);对照组患儿痊愈11例,好转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2.50%(20/3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746,P=0.026)。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水平

两组治疗前血气指标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h PaO2、pH和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氧疗时间

观察组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氧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与两组治疗前相比,bP<0.05

表2 两组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氧疗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氧疗时间比较(d,)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早产儿中较为多见,其发病原因在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肺泡从而发生进行性萎陷,患儿出现呼吸困难、不规则,间或出现呼吸暂停等,患儿会因缺氧面色变得青灰或灰白,给予供氧治疗并不能减轻症状[7]。临床中常用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其能够为患儿在整个呼吸周期内提供持续气道正压,替代或者改善患儿自主呼吸,减少由于呼吸做的功,有效防止肺泡发生进行性萎陷,利于患儿康复[8-9]。但由于患儿呼吸系统发育并不完善,NCPAP的疗效并不明显。近年来,NIPP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χ2=4.746,P=0.026),说明NIPPV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能够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儿肺功能,促进康复。NIPPV是基于NCPAP的新型呼吸支持技术,其给予特定频率间歇正压通气,能够促进喉部间歇膨胀从而激发呼吸运动,促使气体更充分进入到下气道,进入肺进而改善肺容量,提高气体交换频率,促进呼吸支持作用[10-11]。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12h PaO2、pH和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NIPPV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水平。这可能与NIPPV能提供更为平稳的气道内压有关,因其是固定频率的间歇通气,分钟通气量和潮气量得到提高,致使平均气道压增加,有利于萎陷肺泡扩张,低氧血症得到改善[12-13]。本研究中,观察组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氧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NIPPV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缩短患儿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氧疗时间,促进患儿康复。

综上所述,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患儿血气PaO2、pH和SaO2水平,降低PaCO2水平,缩短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氧疗时间,促进患儿的康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血气通气住院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新型智能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呼吸力学的影响
不通气的鼻孔
黑珍珠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不同桡动脉穿刺方法在血气分析患者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