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疗效观察

2021-05-17 17:26胡小露
智慧健康 2021年7期
关键词:脑瘫痉挛研究组

胡小露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脑性瘫痪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儿脑的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活动受限的综合征。在脑瘫中,痉挛型脑瘫相对多见,有资料显示,痉挛型脑瘫患儿所占比重高达70%[1]。核心力量训练就是对核心肌群进行力量训练。就目前临床研究来看,核心肌群主要指人体的核心部位的肌肉群和韧带,这里所提到的核心部位包括髋关节、腰部、骨盆等区域。神经发出指令,这些区域的核心肌群接收指令后进行收缩,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力量就将其称为核心力量[2]。

痉挛型脑瘫患儿给人的直观感受是姿势异常,存在这运动障碍,因此,在对其进行康复治疗时,常常将治疗重心放在肢体纠正上面,而在核心力量上的训练却被忽略了[3]。基于此,本文抽取了近一年内(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部分患儿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核心力量训练,其疗效显著,现将具体方案及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近一年内(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女的比例为22∶18,年龄为3~11岁,平均(7.47±0.98)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5∶15,年龄为3~10岁,平均(7.58±1.12)岁。所有患儿均符合痉挛型脑瘫临床诊断标准,已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及资料不全的患儿排除。在研究开始前,已将有关内容告知了患儿及其家属,征得了他们的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通过对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分析、比较,没有发现数据间存在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其治疗方法内容如下:①从神经发育学运动方面进行治疗,重点训练患儿坐姿、站立姿势、关节的弯曲和张开等,对患儿体表、本体进行刺激,纠正患儿异常反射行为,让患儿逐步掌握正确活动技巧,每天给患儿训练一次,训练持续时长为40分钟[4]。②从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进行治疗,对患儿上肢进行功能性训练,例如训练患儿肩关节灵活度,让进行拉锯、推拉、套圈等训练;对患儿手指及腕关节进行训练,如教患儿画画、折纸等;对患儿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如教患儿用勺子进食、调整睡眠姿势、更换衣服等,每天给患儿训练一次,训练持续时长为40分钟,连续治疗三个月[5]。③心理治疗,医务人员要多与患儿接触,关心患儿,多与患儿互动,鼓励患儿,给予信心,让他们积极活动。由于患儿语言表达方面还比较欠缺,医务人员可以多与患儿进行目光接触,多陪伴患儿,试着与患儿对话,刺激患儿的语言能力。④调节饮食结构。了解患儿营养状况,并结合其身体情况,给予营养补充,为其身体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对于脑瘫患儿来说,他们进食能力不强,肠道消化能力较差,容易让患儿出现营养不良情况,这是不利于患儿康复的。所以,需要给患儿进行饮食调节,注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补充。

研究组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核心力量训练。重点对患儿核心大肌群进行力量训练,这些肌肉包括臀大肌、竖脊肌、臀中肌、腰大肌、外斜肌、背阔肌等,训练方法有:①患儿处于仰卧位进行训练,可指导患儿进行仰卧起坐,训练初期,可协助患儿完成这一动作,随后逐步让患儿独自完成,实现患儿腰部、腹部相关肌肉训练;还可指导患儿抬腿训练,即让患儿处于仰卧状态,抬高一只腿,与身体呈45度,随后放下,再次抬另外一只腿,交替训练,抬腿次数可随着训练时间逐步增加,实现患儿抬腿相关肌肉的力量训练[6];②患儿处于坐位进行训练,可指导患儿腰部旋转,对患儿腰部力量进行训练[7];③患儿处于站立位进行训练,让患儿处于站立状态,随后协助患儿做弯腰拾物动作,随后让患儿还原站立姿势,患儿弯腰以及起身,需要部分肌肉发力,这一训练能够实现这些肌肉的肌力训练[8];④对患儿进行爬行训练,指导患儿用四肢支撑身体,随后逐步前行,四肢交替更换承受身体重量,实现患儿四肢相关肌肉力量训练[9];⑤让患儿站立行走,在训练初期,需要协助患儿进行站立行走,其后可根据患儿训练情况,逐步让患儿扶墙、栏杆等行走,这能够对患儿骨盆等部位肌肉肌力进行训练。每天给患儿训练一次,训练持续时长为40分钟,连续治疗三个月[10]。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治疗前均运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对其进行测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评分结果,这里重点测评的为粗大运动功能中的D能区和E能区,其中D能区反应患儿站立情况,E能区反应患儿行走、跑跳情况,评分区间范围为0-100分之间,0分表示患儿完全不能完成该项行为,100分代表患儿能够独立完成该项行为,也就是说,分数越高,患儿该项行为能力越强。两组患儿经过3个月治疗后,再次对其进行测评。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涉数据均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计数资料分别予以t、χ2检验,通过有效检验后,如若数据P值在0.05范围内,则说明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D能区评分

治疗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D能区评分分别为(22.14±5.36)、(22.01±4.59),通过对两组数据的分析、比较发现,数据间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对照组和研究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D能区评分分别为(35.48±3.72)、(40.20±3.68),通过对两组数据的分析、比较发现,数据间呈现的差异较大,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D能区评分对比表()

表1 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D能区评分对比表()

2.2 比较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E能区评分

治疗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E能区评分分别为(28.23±2.15)、(28.81±1.42),通过对两组数据的分析、比较发现,数据间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对照组和研究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E能区评分分别为(39.59±1.18)、(43.26±1.77),通过对两组数据的分析、比较发现,数据间呈现的差异较大,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E能区评分对比表()

表2 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E能区评分对比表()

3 讨论

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来说,他们的行为不协调,存在着运动障碍,因此需要给予治疗,让患儿恢复正常。在以往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常常将治疗重心放在患儿不良行为的纠正上,其他方面的训练却忽略了[11]。有研究显示,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核心力量训练,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本文主要研究了核心力量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给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核心力量训练。在粗大运动功能D能区评分方面,治疗前对两组患儿评分差异不明显,经过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粗大运动功能D能区评分分别为(40.20±3.68)、(35.48±3.72),和治疗前相比,他们都有明显的提升,也就是说,痉挛型脑瘫患儿经过治疗后,其站立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其中研究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核心力量训练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帮助患儿康复。

在粗大运动功能E能区评分方面,治疗前对两组患儿评分差异不明显,经过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粗大运动功能E能区评分分别为(43.26±1.77)、(39.59±1.18),和治疗前相比,他们都有明显的提升,也就是说,痉挛型脑瘫患儿经过治疗后,患儿的行走情况、跑跳情况均有明显好转,其中研究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核心力量训练能够进一步改善患儿的行走情况和跑跳情况,帮助患儿康复。

综上所述,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而言,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核心力量训练,能够进一步提升患儿站立情况、行走情况、跑跳情况,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脑瘫痉挛研究组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