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菊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
脑血管病泛指脑部血管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等各种疾病,可导致脑组织缺血、出血性意外,致残,致死等,具有较高发病率[1]。重症脑血管病为患者神经功能发生严重损害,可出现呼吸循环等多系统功能严重障碍的脑血管病[2]。重症脑血管病一般收入神经疾病监护、治疗病房,旨在加强脑血管病、重要系统、脏器功能等的监测治疗[3]。气管切开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等,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具有积极意义[4]。本研究从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选取适量病例为调查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内容如下文所描述。
从我院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接收治疗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入住医院ICU时间5d至2周,机械通气时间5~10d,男、女各36例、20例,年龄43~79岁,平均(62.85±9.26)岁;观察组入住ICU时间4~5d,机械通气时间≤4d,男、女各37例、19例,年龄42~78岁,平均(61.88±9.2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对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可对比。
纳入标准:①经医院检查确诊为重症脑血管病;②所有的患者参加本次实验都是出于自愿,且愿意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合作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资料没有损坏或残缺。
排除标准:①患者资料损坏或残缺;②思维逻辑异常者;③拒绝实验;④没有经过医院检查确诊;⑤外伤性脑出血。
1.3.1 治疗方式
调整呼吸机氧气浓度,监测心率、血压等体征,指导体位,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仰,突出气管,吸净口部、咽喉、气道中分泌物,放出导管气囊中气体,将气囊推到环状软骨上方位置,充气。消毒、铺巾,寻找穿刺点,麻醉后垂直穿刺。注入适量利多卡因,横切1.5~2.0cm,传入穿刺套管针,将外套留置气管内。退出外套导管,扩张皮肤、皮下组织等使螺旋扩张器进入气道。退出螺旋扩张器,送入气切套管,连接呼吸机。术后静脉提供抗生素类、镇静类药物治疗。
1.3.2 早期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治疗包括协助早期肢体摆放、体位转移、关节活动度训练、早期站立步行训练及言语、吞咽、认知、心理障碍训练等。早期肢体摆放:①仰卧位:在患侧肩胛骨下方、上方处分别放置一个枕头,使上肢比心脏位置高。在患侧骨盆、大腿外侧处分别放置一个枕头,预防髋关节外旋。②健侧卧位:健侧上肢自由摆放,提高舒适度。指导患侧髋、膝关节稍弯曲,放置在枕头上。③患侧卧位:患侧肩胛带前伸、肩关节和身体屈曲角度大于90°,伸展肘关节、患下肢。指导床上、床边、轮椅坐位等正确坐姿。关节活动训练:遵守缓慢、轻柔原则,从近端关节开始,全部关节运动方向活动3~5次,训练2次/d。对患者进步予以肯定,提高信心。早期站立步行训练: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开始早期坐位、起坐、站立、抗重力肌、患侧下肢负重支撑、患侧下肢迈步及站立重心转移等训练,对3个月后步行能力有积极促进效果。训练需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训练强度。言语障碍:若患者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由言语治疗师评价病情,给予针对性语音、语义障碍治疗。吞咽障碍:结合患者情况给予针灸等治疗,改善吞咽障碍。心理障碍: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明确内心障碍,给予针对性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克服心理障碍。
对比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用药影响、神经功能、并发症率。
使用卒中量表(NHISS)评价神经功能,分值总分42分,分值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比。
将本研究112例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 22.0软件分析,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用药影响、NHISS评分等水平的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以()表示,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并发症率等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对比(,d)
表1 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对比(,d)
观察组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对比[n(%)]
观察组抗生素、镇静类药物使用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长、镇静类药物使用时长等用药影响对比(,d)
表3 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长、镇静类药物使用时长等用药影响对比(,d)
入院ICU时两组患者卒中量表评分(P>0.05),无统计学差异;离开医院时观察组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如表4所示。
观察组并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如表5所示。
表4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对比(,分)
表4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对比(,分)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对比[n(%)]
因为高血压、肿瘤压迫、癌细胞栓塞等,脑出血、脑梗死为临床多见的脑血管病,具有高致残、致死率,对人们生命健康安全产生较大威胁[5]。重症脑血管病为危重急症,病变部分可对中枢神经造成直接损伤,导致呼吸中枢及呼吸道内分泌物无法及时排出,使患者通气量、气体交换出现故障[6]。早期康复锻炼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率、缩减住院天数、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本研究观察组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进行气管切开治疗有助于缩减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减轻经济负担;观察组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进行气管切开治疗可有效降低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提高生存率;观察组抗生素、镇静类药物使用时长短于对照组(P <0.05),提示早进行气管切开治疗可缩减抗生素、镇静类药物使用时长,减少呼吸机使用率;离开医院时观察组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提示早进行气管切开治疗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观察组并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提示早进行气管切开治疗对降低切口感染、气管狭窄、出血、纵膈气肿等并发率具有积极作用。机械通气是在呼吸机帮助下,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情况、防止机体缺氧、二氧化碳蓄积的一种方式[7-9]。气管切开可协助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有效清理气道分泌物,促进呼吸道顺畅,提高吸氧浓度,进而减少肺部感染、肺炎发生率[10-13]。
朱晓娜等[14]通过52例接受治疗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早期进行气管切开治疗的临床价值,经研究发现早期进行气管切开治疗组的死亡率、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率、GCS评分等均优于常规治疗组,指出气管切开治疗有助于减小气道阻力、改善呼吸障碍、促进康复。王飞等[15]对108例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展开研究后发现,早期切开治疗组肺炎发生率、药物使用时间、APACHE及NIHSS量表评分等均优于晚期切开治疗组,指出早期进行气管切开治疗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气管狭窄、出血等并发症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本研究中还发现气管切开治疗后发生的肺部感染,多数为医源性,与黏膜屏障受到破坏,致使细菌感染有关。
综上所述,对机械通气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早进行气管切开,可有效缩减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及镇静类药物使用时长,降低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改善神经功能,适用于在临床治疗中大量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