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7 19:17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1年42期
关键词:小河中华文化中华民族

文题亮相

“水”是生命之源,从古至今,润泽万物。孔子云:“智者乐水”,古人亦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带给我们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请从“智者乐水”“海纳百川”这两个主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师者一角

水上童年

◎苗文娟

说到水,身处水乡的我自然就想到了童年时的那条小河。

时隔近半个世纪,小河仍在,但它已不是我记忆中的小河了,只剩下大致的轮廓。不过,那条记忆中的小河永远清澈。

小河毗邻奶奶家后门,那石板砌成的平坦河岸,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辉,让人沉醉其间。小河岸边停着大大小小的船只,那时的水质很好,可以看得到河底的水草及伏着的鱼虾。

童年时,大人都忙于农活,老人也在忙着做家务,无暇顾及孩子,所以我们大部分时间就和小河作伴。

有虾的时节,我们就制作简单的工具去钓虾。所谓钓虾工具也就是一根半米长的木棍,一团棉线,一根弄弯的细针,再加一火柴盒的蚯蚓。将蚯蚓穿至弄弯的细针上,放入水中,然后伏在河岸边,此时只能听到知了在鸣叫,我们都沉住了气。蝉鸣声声,热浪滚滚,不一会儿,那肥硕的虾吃到了蚯蚓,然后我们把线儿一抖,迅速一拉,一只大虾就被提了起来。把钓到的虾洗净煮熟,放入丝瓜、干菜汤里,那虾鲜红鲜红的,肉很紧实,不像现在养的虾那般软软的。

太阳下山后,小河就喧腾起来,孩子们都跳到河里戏水了。水乡的孩子几乎没有不会游泳的,几个小时地泡在水里不是问题。还不会游时,我们就拿一个铝制的脸盆,双手按着空脸盆,双腿敲打水面,不出几天,我们就游得十分好了。泡在河里的时间非常长,甚至手脚都起皱了,但如果不是家长来找,我们还是不肯起来的。在河里,我们可以任意地游戏:有从岸上跳到水里的;有憋气沉到水底的;有一口气游到对岸的;有互相比赛看谁游得快的;也有仰面躺在水上,看着天空中那成团成团的白云的。那时我总觉得天上比不上人间,因为人间有河,可以游戏;白云虽美,却不像水那般容易让人“沉浸”其中。

历时半个世纪,小河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值得庆幸的是,小河还是保留了下来,砌成河岸,几经清淤,也更赏心悦目了。而我们70后这代人,虽然学养不如现在的孩子,但小河带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童年,让我们不仅有强健的体魄,更有一颗活泼纯真的心灵,就像那流动的小河,让人觉得人生应是快乐的。

写到这里,我不禁盼望着现在的孩童也有机会能与水密切接触,不能钓虾,但可以游泳,强身健体。在倡导全民健身的今天,让小河承载我们的下一代,给他们一个动起来的童年。

小荷尖尖

中华文化,方涣涣兮

◎方韬懿

说到水,《诗经》中有一句“方涣涣兮”,意思是“正值河水解冻后奔腾的样貌”,仅四字就让人眼前浮现出一幅初春流水图,解冻后的春水满是生机活力。“方”字跨越古今,千年前古人所见的水跃至今人眼前。

中华之水,从古流至今矣!有水,就有生命;有生命,就有文明。水是生命之源,生命是文明之源,故水亦是文明之源也。所以,欲发展文明,必先保护水资源,传承水文化,使之千年都能保持“方涣涣兮”的状态。

水文化滋养着民族精神。大禹治水之时,三过家门而不入,总结失败经验,以疏代堵,拯救了神州大地,而他那种舍己为公的精神,从此蕴含在了中华民族的水文化中。《诗经·周南·汉广》中有名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至于对岸有美人而“我”无以渡江,甚是遗憾。说起不渡江,便想起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一名句,确实,项羽一生英勇善战,却在被逼无奈之时来到江口,他并非没法渡江,而是没法“渡过”战败的心坎啊!项羽之死,看似“失败”,但他“宁死不屈”的品质却影响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中国近代的革命烈士,个个舍生取义,在危亡之际,为了民族的解放而牺牲,正是传承了古人之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上成立之时,南湖也随之孕育出了一种红船精神,一百年来激励着所有中国共产党人,一心向党,为人民谋幸福,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价值。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变得更加强大。

我们要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美好的夙愿。何以实现中国梦?要有中华民族的精神。何为中华民族之精神?源于中华人民之文化自信也。何为中华人民之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也。何来中华文化?皆发于其根——水文化也,而水文化又是由水资源孕育而生的。

所以,我们在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同时,定少不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对水文化的传承,因为那是中华民族之源,是国家之根!我们应让水和水文化“方涣涣兮”,让中华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浙光中学)

点评

习作题目新颖,以水着笔,引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颇具文化气息。小作者从《诗经》中的“方涣涣兮”引出自己对水文化的独到理解。“方涣涣兮”一词,虽看到的是水,但小作者能巧妙地联想到中华文化。接着,从“中华之水,從古流至今矣”“水是文明之源”“水文化滋养着民族精神”等角度展开论述,再结合南湖之水,赋予中华文化时代的元素,更具活力。

水之颂

◎江永康

口干舌燥时刚好看到一汪泉水是幸福的,此时的水定似母乳般甘甜可口。由此,我们便可以理解祖先在饥渴绝望时,看到黄河长江的喜悦与欣然了,然后由衷地抒发对水的赞美。

在水的哺育下,华夏民族诞生了,水使我们茁壮成长,给予我们粮米,滋润了我们的心田。

在水的依偎下,王朝诞生了,文字被创造出来了,我们可以把情写入文字中。于是,水就有了恩情。这情中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不舍;有“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的柔和;还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情。

这水中之情,隐藏在各处。下雨了,街上空无一人,密密麻麻的细雨如珍珠般排列在窗上,这时便可以品出水的冷清来;洪水来了,此时就可以感受到水的无情;喝水时,这水又赋予我们力量去写一些带情的文字。

文字中既蕴含着水的情,那定要诞生些水的文化来,而水文化中又必然会诞生出水的精神来。

水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已传承了五千年,那这文化究竟是何物呢?

这文化中有大禹治水那般与天地斗争的坚毅,有各朝代交替时人们对压迫的反抗,有百年前无产阶级革命者们对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反击,更有改革开放年代国人对强国富国的义无反顾!

水给予了我们生命、文字、文化,又为此诞生了华夏民族的精神!

(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浙光中学)

点评

习作从历史源头出发盛赞水。黄河之水的哺育之恩,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读之让人热血沸腾。

在文中,小作者梳理了上下五千年来仁人志士的奋斗历程,由此才会衍生出坚不可摧的民族力量。

猜你喜欢
小河中华文化中华民族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贪吃的小河马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清澈的小河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Evaluation and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epatic Injury by Traditional Drugs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