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飞鸟

2021-05-17 02:53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1年41期
关键词:子规乡思鹧鸪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飞鸟这一意象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种种情愫——

鸿雁:对亲人的思念;书信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经常引发游子思乡怀亲之感。如隋朝诗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意为: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了这首思归诗,含蓄而又婉转。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的。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唐·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唐·李商隐《离思》)等。

杜鹃:悲苦、哀怨、凄凉、乡愁乡思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两季,杜鹃彻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了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不难发现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如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就这样,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了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寄情明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鷓鸪:乡思、羁旅行役

鹧鸪这一意象在古诗词里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叫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易勾起对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再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南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本报编辑部)

猜你喜欢
子规乡思鹧鸪
子规声声
临江仙乡思文
《鹧鸪》一调与“舞《鹧鸪》”“打散”——声诗格调与元杂剧的收场演出
鹧鸪
鹧鸪
月夜乡思
乡思
宣城见杜鹃花
《西江月·乡思》创作心得
鹧鸪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