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依江宁
赵亚夫
赵亚夫扎根茅山革命老区60年,终日坚守田间地头,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赵亚夫看农民、看土地、看作物时,眼里也总是满含深情。
1941年,赵亚夫出生于江苏常州。曾经,他的梦想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然而青年时下放农村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农民的疾苦。1958年,他拿到宜兴农林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有很多同学不愿学农选择放弃,全班50多个同学只留下了17人,赵亚夫是坚持下来的那一个。他觉得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大学毕业后,赵亚夫被分配到镇江市农科所工作。从此,他便扎根于广袤的农村大地,60年如一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1982年初夏,刚担任镇江农科所所长的赵亚夫,带队来到日本爱知县,进行为期一年的研修。最初的研修方向是稻麦栽培。有一天,他无意中发现了这里品种优良的草莓。赵亚夫敏感地意识到,同样是丘陵地带,草莓可以成为茅山人脱贫致富的捷径。
第二天,赵亚夫找到自己所在农场的主人近藤牧雄,表示要加修草莓的露天种植技术,为此,他愿意给近藤牧雄当草莓工。他的虔诚打动了近藤牧雄。于是,近藤牧雄在农场里划出一小块土地,专供赵亚夫做露天草莓栽培试验,还给赵亚夫介绍了爱知县园艺研究所蔬菜研究室的伊藤克己。
伊藤克己被赵亚夫“为了让父老乡亲富起来”的精神感动,破例赠送给赵亚夫20棵脱病毒草莓原种——“宝交早生”新品种草莓苗。完成研修后,赵亚夫抱着20棵草莓苗,还用节省下来的外汇换回13箱农业书籍资料,从日本回到镇江。
在赵亚夫的精心抚育下,这20棵小苗变成了6000余棵种苗。赵亚夫开始盘算给这些种苗找个立脚点,先点上种植,再大面积推广。他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句容县白兔镇解塘村。因为这个村地处丹阳、丹徒、句容三县交界处,具有强辐射力。
赵亚夫和农研所的同事们兴冲冲地来到解塘村,没想到村民们毫不领情,担心收不回本钱。赵亚夫带上同事挨家挨户做工作,并劝说村干部先带头试种,承诺免费供种苗、供肥料,进行技术指导。
赵亚夫当场承诺:“如果种砸了,我个人赔!”有个村民回家拿了录音机,把他的“承诺”录了音,说是要秋后兑现。村干部和10多户村民这才勉强答应试种草莓。
赵亚夫的诺言像草莓的根须,扎在了解塘村。为了保证草莓种植成功,赵亚夫吃住在解塘村,昼夜守护着。到了5月,九个试种小区共收获了600多公斤草莓,每亩效益600元,比常规农作物增收两倍。到了1987年,白兔镇露天草莓种到了7000多亩,农民的钱袋子终于鼓起来了。
2002年,赵亚夫退休,因为是专家和名人,面临多种热门选择,但他却向市委领导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去镇江最穷的茅山老区,帮助农民富起来。因为在过去20多年帮助和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实践中,赵亚夫发现,农业结构调整较好的地方,多数农民富了,但贫困户仍然不少。
对戴庄村考察后,赵亚夫发现,这个村虽然偏僻,但生态环境保持得特别好,适宜发展有机农业。赵亚夫抱着运筹帷幄的豪情,为戴庄村做好了发展规划——调整种植结构,推广种植有机“越光稻”和有机桃。
赵亚夫集中了几位村民,向大家讲解有机农业的意义和种植方法,一遍遍保证:“我们向试种的农户免费供种苗、免费供肥料、免费供技术,不管收成好坏,每亩以1200斤水稻市价保底,低于这个数量,我们补偿。”
收获的季节终于到了,1.6亩田收了700斤“越光稻”。别看这产量不算高,加工出来的大米品质却极好,1斤就卖到了8元钱。村民们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成,才彻底信了:这个成天笑眯眯、说话不紧不慢的老头真的有本事!第二年,戴庄村有20余户村民争种“越光稻”。随后,有机桃的推广迅速开展,戴庄村的发展也逐步走上了轨道。
以戴庄村为核心,赵亚夫设计建立了“茅山丘陵有机农业圈”,把江苏省丘陵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引入一个新的境界。
2019年,戴庄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已从负债80万元提高到了年收入400余万元,积累的集体固定资产达1500万元,在茅山老区已属第一方阵。戴庄村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被环保部两次核定为有机食品基地,戴庄农民合作社被农业部两次评为全国示范农民合作社。赵亚夫在戴庄村驻点帮扶形成的“戴庄经验”在江苏全省得到推广。
在解塘村推广草莓时,赵亚夫用的是“星星点灯”的办法,即通过示范户带动一户户村民,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后来,需要推广的项目太多了,需要铺开的范围太广了,他就改用建“科技示范园”的方法。园内种的都是瓜果菜粮的优良品种,示范园的大门天天对农民敞开,农民可以随便进园看,随处跟着学,随时跟着干。“把失败留给园区,把成功教给农民。”这是赵亚夫给科技园定的“园训”。科技示范园吸引了茅山众多想致富的农民,最多的时候,一年接待了1万多人。
赵亚夫就像一个最普通的老农,每天奔波在茅山之上。农民的事,就是他的事。凡是农民遇到农技上的难题,他一请就到。“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在茅山老区广为流传。他帮助了上百万农民脱贫致富,却坚持不收指导费用、不搞技术入股、不当技术顾问的“三不”原则,从没收过农民一分钱。
2013年以来,赵亚夫带领团队积极参与东西部对口扶贫,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50余万亩,惠及农户16万户,帮助农民增收近300亿元。
2018年,赵亚夫带领农业专家团队,走进黔东北大山深处,为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把脉问诊”。四天里,他走遍7个镇14个农业点。他用17年探索出“戴庄经验”,要用更长的时间将其复制推广到更多的贫困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少、一户都不落。”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赵亚夫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登上最高领奖台。他说:“我的爱好就是帮助农民富起来,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还想继续为乡村振兴事业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