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动山摇 我们要防患于未然

2021-05-15 07:05:48
奥秘(创新大赛) 2021年3期
关键词:防震智利

地震,俗称地动。它像平常的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很小,不用灵敏仪器便觉察不到,约占地震总数的99%;其余的1%,约5万次,会被人们感觉出来。一般情况下,5级以上地震就能够造成破坏,习惯上称为破坏性地震,平均每年发生约1000次;7级以上强震平均每年18次;8级以上大震每年发生1-2次。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北纬31.01度,东经103.42度)发生地震,里氏震级8.0级,矩震级8.3级,地震烈度达11度。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确认共环绕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汶川地震的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汶川地震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四川最严重,占到总损失的91.3%。

由于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世界上的十次大地震9.5级智利大地震差点毁掉整个世界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曾经经历过很多次地震,这些大灾难席卷全球,人类在面对大自然的浩劫时,显得多么渺小和无助,灾难给人们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许多无辜的生命就此终结。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十三年,但其给人们留下的心灵创伤却是永远不会被时间磨灭的,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那么,世界上十次最大的地震都有哪些呢?

1.智利大地震——9.5级,掀起全球巨浪

按矩震级计算,地震分为10个等级,最高为10级,而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竟然高达9.5级,那就是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1日下午3时,智利发生9.5级大地震。然而这并不是单纯的一次地震,它持续了一个多月,引发了二十世纪震级最大的震群型地震,从5月21日~6月22日,连续发生了数百次地震,其中超过8级的3次,超过7级的10次,是世界地震史最为罕见的一次。

这次地震直接造成5万多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虽然地震发生在智利,但是受灾地区远不止这里,整个太平洋东岸的城市和乡村,都被地震掀起的海啸所吞噬,以蒙特港为中心,南北800公里,几乎洗劫一空。地震掀起高达25米的海啸,海浪以每小时600~700公里的速度横扫整个太平洋,到达太平洋东岸的日本列岛时,海浪依旧高达8米,导致日本、俄罗斯以及中国沿海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受到影响最大的是日本,造成800人死亡,15万人无家可归。

相信电影《2012世界末日》大家都看过,虽然那只是电影,但是里面很多情节,在这次地震中都出现了。智利大地震造成大范围的地陷,还有很多地方伴随着地裂,有些楼房一端被抬高20多米,而另一端却陷下去20多米,这样的恐怖现象,跟世界末日又有什么区别呢?你所能看到的一切,都化为了废墟。

2.中国唐山大地震——7.8级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万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前列。

3.印度洋海啸——9.2级

印度洋大地震是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8时53分的海底大推力地震,震中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海岸外。这是自1960年智利大地震以及1964年阿拉斯加耶稣受难日地震以来最强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来规模最大的地震之一,地震引发的海啸高达10余米,波及范围远至波斯湾的阿曼、非洲东岸索马里以及毛里求斯、留尼旺等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止到2005年1月20日为止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近23万人伤亡,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4.中国海原大地震——8.5级

1920年12月16日20时06分,甘肃省固原县和海原县发生里氏8.5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海原县县城以西哨马营和大沟门之间,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海原地震是中国地震记载中最高烈度地震,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烈度地震之一。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余分钟,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地震波绕地球两圈,被称之为“环球大震”,它的余震维持了三年。

5.日本关东大地震——8.2级

1923年9月1日,日本的横滨和东京一带发生地震,因此,这次地震习惯上被称为关东大地震。震中在附近的相模湾内,在东京的西南方约70~80千米,震级为8.2级。据日本政府发表的数字,死亡和失踪的人数共计14万余人,其中东京的4万余人是被大火包围因烘烤或窒息而死。震后的三角测量表明,相模湾以北和东边的房总半岛的地面有较大的向东南方向水平位移。对相模湾海底的测量则表明相模湾中部的海底下沉了100~200米,有的区域竟下沉了400米,而在主要的下沉区以北发现一处海底上升了250米。这次地震导致了海底地形大变动。

6.土库曼斯坦大地震——7.3级

10月6日是土库曼斯坦全国哀悼日,用以纪念1948年10月6日阿什哈巴德大地震的遇难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前苏联政府在阿什哈巴德进行了大规模的战后建设,但1948年10月发生了大地震,里氏7.3级,几分钟之内城市成为一片废墟。尽管前苏联派遣了1000多名医生、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但依然有11万人遇难。

7.中国汶川大地震——8.0级

5·12汶川地震,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此次地震的震级达8.0级,地震烈度达到11度,地震波已确认共环绕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8.巴控克什米尔大地震——7.6级

2005年克什米尔大地震于当地时间2005年10月8日3时5分38秒发生,震中位于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美国地质调查局测量的震级为7.6级,震中位于北纬34度25分55秒,东经73度32分13秒,伊斯兰堡东北方95km穆扎法拉巴德附近,震中深度10km。日本气象厅测量的震级为7.8级印度气象局宣布震级为里氏6.8级。这是这一地区100年来经历的最强地震。

9.意大利墨西拿大地震——7.5级

1908年12月28日,意大利西西里岛和卡拉布里亚之间的墨西拿海峡海底发生强烈地震。那天清晨,墨西拿市遭到欧洲有记载以来最严重的地震,城市开始晃动起来。这次源自海底的地震,其破坏力遍及城市周围的农村地区,并越过墨西拿海峡影响到意大利本土的南端。在墨西拿和意大利本土的雷焦港(现称雷焦卡拉布里亚),大地下陷了0.6米。两座城市均被毁,而墨西拿人口的一半约7.5万人丧生。在西西里岛已成废墟的村庄里和在意大利本土,还有7.5万人丧生。

10.秘鲁钦博特大地震——7.7级

1970年5月31日,秘鲁最大的渔港钦博特市发生7.7级地震。在地震中有6万多人死亡,10多万人受伤,100万人无家可归。该市以东的容加依市,全城2.3万人被地震引发的冰川泥石流埋没。容加依市彻底覆灭,钦博特市基本毁灭,楚基卡拉、瓦廉卡半毁灭。钦博特市位于震中,又受次生灾害海啸的洗劫,因而灾情特别严重。容加依市却是被意外的冰川泥石流覆没,全城2.3万人均被活埋。地震触动钦博特市以东130公里的瓦斯卡兰山的冰帽,1亿吨的冰体挟带泥石流覆在山麓15公里的容加依城上,从冰崩到覆城全过程仅仅4分钟。

了解地震,掌握科学的自救知识

地震是地质灾害的一种,也是立体灾难。地震除了破坏地表、建筑物以外,还会伴有次生灾害,如:火灾、水灾、毒气泄漏、放射污染、细菌污染、瘟疫等,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面对地震,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处变不惊、及时应对的,许多人因为对地震不够了解,科学防患意识薄弱,当灾害来临时,稍一犹豫就有可能错失逃生良机。所以为了自己及亲人的安全,了解地震,掌握科学的自救知识尤为重要。

了解地震

造成地震的原因很多,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种主要类型。构造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产生自然力推挤地壳岩层,岩层薄弱部位突然发生断裂、错动产生的;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爆发,岩浆猛烈冲击地面时引起的地面震动,火山地震的影响范围较小,不会造成大面积的破坏和人畜伤亡;陷落地震是地表或地下岩层因洞穴大规模陷落和崩塌引起的地震,洞穴主要有石灰岩溶洞和矿山采空区。此外,水库蓄水、工业爆破、油田注水等都有可能诱发地震。

地震前兆与地震预警

地震前,自然界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比如地下水冒泡、发浑、变味等,地下或地面发出地光和地声。动物行为反常,比如鸭不下水、鸡不进窝,惊啼不止;猪、羊烦躁不安,乱跑乱窜;狗狂吠不止等等。这些现象称作地震前兆,如果能捕捉到这些前兆信息,及时采取避震措施就可以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预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防震减灾技术,但“地震预警≠地震预报”。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利用电波(约30万公里/秒)比地震波(约4公里/秒)快的特点,向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区发出地震波即将到达的警报。地震预报是在地震发生前,根据监测数据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作出时间、地点、震级方面的预测。它一般能够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差”,利用这个“时间差”,公众可以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或逃离建筑物等危险区域,从而减少人员伤亡。

地震来临 冷静应对

想象一下,当地震不期而至,周围的一切开始猛烈晃动,那一刻你应该怎么做?是跑还是躲?

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或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如果你在楼房内,应选择较为安全的避震空间就近避震,如承重墙墙根、墙角或坚固的家具旁,不应选择不利于避震的场所,如窗户、镜子以及建筑物外墙。待强震过后迅速有序撤离。

当在家中感到地震时,应尽可能关闭电源、燃气,以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如发生火灾,要压低身体的姿势,用湿布捂住口鼻,逆风匍匐逃离火场。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捂住口鼻,逆风逃离。

震后如何自救?

若无力自救脱险时,应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地震时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冷静,建立生存信心,设法保护自己。大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

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设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对待地震的科学态度是:不怕它,防御它。既要用科学的观点认识地震,又要用正确的方法防御地震。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就是要树立防震减灾意识,了解地球、认识地震,不信谣、不传谣。

世界各国防震减灾的好法子

汶川大地震、智利大地震……这些突如其来的地震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悲痛。每每看到那些让人触目惊心的灾区画面,无不让人垂泪揪心。然而,除了痛悼逝者,宽慰生者,赈济灾区,从灾难本身,我们也许还应总结更多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在世界灾难性气候愈发频繁的今天, 我们更应该增强危机意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刻不容缓!

那么,世界各国防震减灾都有哪些好方法值得借鉴和学习呢?

美国:防震演习随时有

“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再次完善了联邦应急计划,各州也制订了相应的州级应急计划。以地震频发的加利福尼亚州为例,学校防震演习特殊且频繁,隔三差五紧急铃声就会响一次,老师和学生会迅速跑到操场上。同时,各个学校都做了细致分配,每个教师都预备了医疗包,并各自领了任务,如:谁负责疏散学生、谁负责善后等。假如某位负责老师不幸遇难,学校还安排了继任的老师和同学,并以此类推。

伊朗:老师要考地震知识

按规定,伊朗全国的中小学每年都要举行为期一两天的应对地震的培训活动,由学校统一安排,一般在校园或公园里举行。学校的所有教职员工也要接受相关的地震知识教育,还需参加相关考试,并取得成绩。

日本:有各种防灾周

日本政府于1982年决定,将9月1日设为全国“防灾日”,8月3日所在的周为全国“防灾周”,并先后设定了“防水月”“危险品安全周”“急救医疗周”以及“防灾志愿活动日”等,每个月还会组织幼儿园和中小学生进行地震演习。另外,日本到处摆着应急箱,以防不测。日本政府还会定期组织“综合防灾练习”,极具实战性。高层官员们接到地震发生的紧急通报后,会赶往首相官邸,成立以首相为部长的“紧急灾难对策本部”,并发布“灾害紧急事态布告”。

智利:建筑能抗9级地震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强地震。但即便是震中的许多高层建筑依然完好无损,这要归功于智利的建筑拥有全球最好的防震功能。

智利房屋的防震设计理念不是建造坚不可摧的建筑,而是尽可能地缓冲、释放地震能量,并最大限度地保全建筑物。自1985年遭遇8级地震后,智利政府就要求所有建筑必须按能抗9级地震的标准来设计。按照智利法规,所有建筑开建前,必须由专业机构设计。设计图纸要送到政府公共工程部审核,通过后才能拿到政府颁发的建房许可证。建筑过程中,会不断有工程师进行检测。如房屋动工前,施工人员会在地基和周边区域挖几个坑,结构工程师和力学计算师需要来现场查看土质,决定新房地基应该挖多深。每一次浇筑混凝土前,监督人员会拿走几箱样品,检测其强度。不建太高的房子,也是智利的抗震经验。如在圣地亚哥,除了市中心有一些高层建筑外,老城区和中小城市,多是一二层楼的建筑。

加拿大:志愿者负责心理援助

在防震经验上,依赖专业救援队伍和志愿者体系,是加拿大的一大特色。就抗震救灾来说,他们可以在灾后运送物资、展开心理辅导、组织灾后重建。有些经审核、被确认具有专业资质的志愿者,还能参加现场救援和医疗救护。募捐也是其工作内容之一。

相对于抢救过程,灾后重建、灾民安置和心理恢复辅导更漫长、艰巨,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财力和耐心。在这一领域,加拿大的志愿者们担负着主力军的作用,各种民间志愿团体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希腊:给未倒房子标颜色

希腊由国家出资,印制了多种防震、抗震和救灾手册。文字通俗易懂,并有大量插图,即使是不识字的老年人都可以看明白。手册内容包括:发生地震后如何保护自己,以及自救常识。直观、具体、可操作性非常强。

地震后,希腊政府会立即进行房屋标识工作,尤其是公众去得多的场所,如医院、学校、银行、商场等。通常的做法是将地震后未倒的房屋分为三类,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标明。红色意味着危房,不能进入;黄色意味着房屋内可短暂停留,维修后可正常使用;绿色意味着安全。

猜你喜欢
防震智利
防震演练
幼儿100(2022年23期)2022-06-10 03:33:30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 00:51:02
家庭防震
欢迎回家
畅谈(2018年24期)2018-02-02 02:31:16
SQM拟在智利投资5.25亿美元提高锂产能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环球时报(2017-11-21)2017-11-21 05:29:21
2014年智利外海东部海域智利竹筴鱼CPUE的时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