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华叶
摘要: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借助“有计划废止制”,旨在通过不断改变汽车的外形,吸引人们购买,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浪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小到丢弃一个汉堡,大到抛弃一辆汽车,尽管这些物品还未充分利用,这些浪费行为的背后与有计划废止制这一设计行为却不无关联。本文将通过对有计划废止制的起源、目的和特征三方面的梳理,来揭示有计划废止制是如何引导人们的浪费行为,最终它使人们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也丧失了价值观和婚姻的稳定性。
关键词:有计划废止制;影响;价值观;婚姻;设计伦理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飞速增长,技术的发展促进产品的生产效率提高,从而使产品开始出现过剩,导致供求关系不平衡,引发了第一次世纪经济大危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设计师哈利·厄尔受伯纳德·伦敦主张的启发,即通过强制性的废弃手段,以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于是在汽车总裁斯隆的支持下开始在通用汽车中尝试使用这个方法,最后提高了汽车销量,获得经济成功,然而这一手法却并不是在二三十年代才出现。
一、有计划废止制的来源
有计划废止制为“抛弃型社会”的到来埋下一颗罪恶的种子。抛弃型社会是指人们被消费主义深刻影响的社会。抛弃型社会这个词汇带有讽刺的意味,它评判了人们过度消费的行为。有计划废止制的起源与传统社会中的炫耀性的消费心理有关,这种炫耀性的消费心理为人们的抛弃行为提供了动机。凡勃伦在其著作《有闲阶级论》中描述了上层人士为了彰显身份而故意浪费现象,俗称“炫耀性消费”。由于地位、身份和金錢不能第一时间被人们发觉,所以人们借助于服装来彰显自己,旁观者用服装的好坏了评判一个人的金钱地位。同时上层还会故意通过追逐最新潮流的服装来彰显自己的消费能力,与低层次的阶级拉开差距,从而能一直保持自身阶层的“标识”以获得阶层的荣誉感。在传统社会中有闲阶级的这种“浪费性消费”其实就是一种“有计划废止制”,其内在的驱动机制是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的区分。如西美尔所说:“社会较高层次的时尚把他们自己和较低阶层区分开来,而当较低层次开始模仿较高层次的时尚时,较高层次就会抛弃这种时尚,重新制造另外的时尚。”为了维护本阶层的荣誉感,较高阶层的人们需要进行“炫耀性消费”的行为。这种为了维护阶级身份而产生的抛弃行为在当今社会中依然普遍流行,人们将购买新型商品与建立身份认同联系起来,用最新款商品来表明自己的社会地位,而有计划废止制的实施则加速了浪费行为的发生,从而为抛弃型社会的到来做铺垫。
二、有计划废止制的目的
直到20世纪50年代,有计划废止制这一设计做法才被正式被引出并被人们接受。这得益于当时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发展推动了汽车技术的进步,使家家拥有一辆汽车成为可能,但与其市场扩张相对的是汽车样式和色彩较为单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设计师哈利·厄尔与汽车总裁斯隆对与汽车设计的观点不谋而合,开始大胆的借用伯纳德·伦敦的主张,将计划废止制应用到汽车领域。通过有计划地改变汽车的设计式样,通过新奇的样式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不断购买新的汽车。其目的是通过汽车样式的不断更新,加速消费者心里老化的过程,从而增加汽车销量。所以有计划废止制的目的就是追求经济利益,虽然一开始确实刺激消费,造成了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的背后却是以牺牲我们的生态环境为代价。例如为了鼓励人们在不断地购买最新款电子产品,设计师不断的设计新款式多功能的电子产品,从而使人们抛弃那些功能依然良好的电子产品,手机、电脑、MP3、移动硬盘等这些旧电器,人们要么将其低价卖给普通商贩,要么直接丢弃成为“电子垃圾”。目前全球每年都将造成5亿吨电子垃圾,每年增长的速度还在持续上升。中国的电子垃圾增长速度更快,每年都能达到230 万吨,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据统计,2010 年上半年手机、电脑、集成电路等增长率达到30%以上甚至接近50%。这些电子垃圾中含有多种污染物质,其中最
难处理的是重金属,其本身的富集性使它在环境中很难被降解,渗进地表后污染地下水,人们通过饮用地下水直接造成对身体不可逆转的损害。例如因为汞的严重污染,在1965年日本引发了水俣病,轻者出现视觉障碍,重者神经错乱,身体变弓发出阵阵痛苦的哀嚎直至死亡。
三、有计划废止制的表现
有计划废止制的主要特征是在于它通过人为干预的方式使商品在较短时间内落后、失效,从而迫使消费者不断地购买新产品。具体表现在这三个方面:一是功能性废止,即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新的功能,从而替代老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厂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在产品的基础功能上额外增加附加功能,以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加速消费者淘汰产品的频率。以手机为例,最初只是用来通话,现在增加了相机、便签、蓝牙、铃声、上网等诸多功能,吸引大量消费者的购买,增加的新功能在方便我吗使用的同时也势必增加了手机的成本,这也使手机的价位一路飙升,使原本不要这写额外功能的人也要为这些功能买单。二是款式性废止,即通过产品外形的不断更新,让原有的产品过时,从而吸引消费者购买新产品抛弃原有的产品。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为首,多数汽车公司纷纷开始开始设立设计部。通过对汽车色彩和款式的不断变更,以夸张的外形满足美国人对速度、权利和流动的向往。获得心理满足的人们开始不断的购买新型汽车。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设计行为导致美国汽车拥有量持续上涨,而汽车的主要消耗能源是石油,汽车数量的增加意味着着对石油的消耗量增加,石油是地球上有限且不可再生的资源,汽车数量的增加加速了石油资源的短缺。三是质量性废止,即在设计的前期规划中限制产品的使用寿命,以硬性的废弃手段迫使消费者购买新产品。据统计,1920年美国国内家用商品市场的寿命约43年,在1920年已经降低到34年,到1940年已经是22年,到1960年则成为8年,到1970年成为短短的5年。到了20世纪80、90年代,产品平均寿命周期则进一步下降。通过产品寿命的不断降低,人们将不得购买新商品,从而使商家达到盈利的效果。有计划废止制为人们的浪费行为提供了合理的渠道,不断的引导着消费者们去抛弃旧产品,购买新产品。
四、有计划废止制对人们的影响
有计划废止制的实施不仅仅是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它更是潜移默化的改变人对事物的看法,正如戴维·哈维所说:“一个一次性物品充斥的社会的推动力,在1960年代间开始明显起来。不只是扔掉生产出来的产品(造成巨大的一次性废品问题),也意味着可以扔掉价值观、生产方式、稳定的关系、对事物的依恋、建筑物、场所、民族、已就收的行为和存在方式。"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有计划废止制度是怎样扭曲人们的价值观、影响婚姻的稳定。
1、扭曲人们的价值观
在改革开放和世界接轨的大背景下,西方的有计划废止制也悄悄进入我国,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这种设计观念在我国的工业设计领域开始蔓延,并产生了“用毕即弃”的消费主义潮流,这种潮流极其有害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在以中、青年为主体的社会群体中形成了以个人价值观为标志的享乐主义思潮,享乐主义是指脱离现实情况,肆意挥霍金钱、时间和物质,仅仅追求个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把享受人生当做自己唯一的目标和乐趣,抛弃理想,不在为生活奋斗。享乐主义使人们在生活方式上追求贵族化,将“炫耀性消费”的特质发挥的淋漓尽致,将商品作为构建自身身份认同的方式,这种攀比风气已经从社会蔓延到高校,使原本努力学习的大学生们走向迷途。自2001开始,媒体屡屡爆出大学生为了购买电子产品或者奢侈品而使用各种非法贷款的案例,由于大学生无经济来源,高额的贷款使他们身陷网贷泥潭,影响了学业的完成,甚至危害了生命。这些悲惨事件的发生,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享乐主义的思潮在作祟,这种腐朽的价值观对我国历来崇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传统价值观造成了冲击。它使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不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成为一个个浪费的、债务缠身的、永久不满足的人。
2、影响婚姻的稳定
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社会制度就是婚姻家庭,它为繁衍人类、促进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有计划废止制的实施,婚姻家庭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西方社会,后逐步扩大到全世界。美国的离婚率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攀升,经历70年代后的激增后,1981年达到顶峰,每1000人中就有5.3人离婚。有计划废止制度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流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使原本依赖丈夫的女性也开始有机会走出家门,拥有工作的机会,在加上服务业的发展,女性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到40年代,迎来女性的工作高潮。女性参与工作获得了经济独立,摆脱了依赖男性维持家庭开支的局面,在获得主动权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有计划废止制的影响,接受“一切皆可抛弃”的理念,在加上美国人本身就崇尚个人主义,强调自我价值。同时大众媒体和杂志的大肆宣传,在60年代迎来了“我的时代”(The Me Era)的到来,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行为准则,当婚姻中遇到摩擦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离婚,然后在迅速的寻找下一个新的目标,就像抛弃不喜欢的衣服、汽车一样随意,不在有耐心去沟通问题不在去试着挽回,然而离婚后当事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创伤,而孩子则成为这段婚姻的最大受害者。父母离异造成对孩子监管的力度下降,甚至造成一方父爱或母爱的缺失,失去对父母依赖的孩子在面对校园暴力、街头暴力时往往会呈现弱者的状态,或者在面对暴力时无法做出正确的抉择,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据调查,美国监狱中的犯人57%来自单亲家庭,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不可挽回的创伤,同时离婚会导致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的下降,甚至到了贫困的邊缘,无法保障给孩子提供一个优质的生活环境,无法为孩子未来学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是助力。有计划废止制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人们对待婚姻的态度,使婚姻的稳定程度下降,进而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结论
有计划废止制引导消费者形成了不理性的的消费行为,一味的盲目追赶潮流,致使浪费更多的社会资源,进而加剧了环境污染的问题。有计划废止制侵蚀了人们的价值观,使享乐主义趁虚而入,诱发整个社会的人们失去理想,贪图享乐,偏离社会发展的正常轨道。在有计划废止制的刺激下,产生了“一切皆可抛弃”的理念已经影响了人们婚姻的稳定程度,使原本有可能幸福的家庭跌进痛苦的深渊。由此可见,有计划废止制改变最大的是人类本身的思想价值体系,而人类又是大自然的主宰者,如果价值观被”抛弃型“价值观取代,那就会又引发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类价值观发生扭曲等一系列问题,人们需要反思计划废止制带来影响是弊大于利,是不符合人类长远的发展战略。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实施的有计划废止制到今天已经是根深蒂固了,可以说仍是各行业,产业设计的盈利命脉,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剔除,所以我们更要不断加强设计伦理教育,呼吁高校增加设计伦理课程,对于学生的要求由技能层面的考核转向以专业为基础的社会探讨和问题思考,使设计师的后备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要继续加大对有计划废止制的批判力度,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有计划废止制终将会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