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宪青
案例背景:数学文化是指在数学学科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数学思想、数学理念、数学行为、数学态度、价值观与一切数学精神的总和。数学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注重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可以通过数学历史知识、数学家轶事、数学趣味知识及数学拓展思考来体现数学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给学生更多的人文气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数学文化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可以引发人们对数学的思考,并改变思考的方式、方法、视角。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文化渗透,让小学生了解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文化素养。
观摩了吴正宪老师的录像课《年、月、日》,真正感受到数学文化的气息。数学精神的渗透、数学历史知识的呈现,真正体现文化的意义和文化的价值。下面几个片段与大家共赏。
片段一:创设问题情境,渗透数学精神
场景回放
师:富有激情的提问:“同学们,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大家心中充满了幸福和自豪,你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吗?”
生:“1949年10月1日。”
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呢?”
生:“1921年7月1日。”
师:“你们出生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
学生们立刻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向老师报告自己的生日。
师:“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日,1921年7月1日是我们党的诞生日,刚才又说到了小朋友的生日,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的知识。”
评析鉴赏
数学文化包罗万象,在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时机渗透相关的数学文化,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在这节课的开始,老师富有激情的提问,并且这个问题是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和中国共产党的生日。让学生们油然升起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这两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段难忘的历史,在此处让学生明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多自豪,记住这两个特殊的日子多重要。自然地把数学和社会文化联系起来,同时也是数学精神和价值观的渗透。由此,引入新课研究的课题“年、月、日”水到渠成。
片段二:借助“三球仪”演示,渗透数学天文史
场景回放
吴老师借助“三球仪”边演示边讲解“地球绕着太阳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月球绕地球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地球在绕太阳转的同时,自身也在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日。”
评析鉴赏
课堂引入了“年、月、日”,学生探究的热情高涨,心里有很多关于“年、月、日”的问题,“一年是怎么来的?”,“一月呢?”“一周呢?”,单靠语言讲解,学生无法理解。吴老师出示“三球仪”,边转动边用语言描述“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球绕地球转一周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直观、形象的演示了三种球体运转的规律,不仅知道了一年、一月、一日的由来,还渗透了天文地理知识。对学生而言,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推动创新,提高了学的趣味性;对教师而言,丰富了教学资源、优化了教学方法、深化了知识深度,提高了教的有效性。
片段三:区分平年和闰年,渗透数学情感
场景回放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终于发现每四年就出现一个闰年的规律。并通过对闰年年份的观察,得出:“在一般情况下,闰年的年份一定是4的倍数。”通过引导看书,知道“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数的特殊情况下,必须是400倍数,才是闰年。”
生:“为什么四年才能出现一个闰年?”
老师出示课件,按动声音“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样的4年就要多出一天,这一天就加在二月份里。原来规定二月28天,这样就出现了29天的情况。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出示不同年份,判断那些是闰年,哪些是平年。
师:“看到1997年,2000年,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新世纪……”
评析鉴赏
在新知识接触过程中,引入知识产生的源头和经过,让学生可以感知数学知识产生的最初形态,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激发探究的欲望,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或者有不一样的发现和灵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终于发现了每四年就有一个闰年的规律,但是为什么四年才能出现一个闰年?这是学生的疑惑,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通过“你知道吗?”的小知识出现,帮助学生打开了思路,明白了四年才出现一个闰年的道理。清楚了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在判断哪些年份是闰年,哪些年份是平年时,看到1997年和2000年,老师抓住时机,再次为1997年香港回归和2000年澳门回归渗透爱国情怀,对这两个年份的特殊记忆,让学生充分抒发着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祖国的热愛,对自己祖国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这些数学文化的补充,学生了解到数学原来是如此的丰富和神奇,等待着他们去研究和探索里面的奥秘。通过一些积累以后,学生可以讲述自己眼中的数学,与同学们分享自己课外的数学知识和趣事等等。用一种无形的方式去陶冶他们。一定能够影响到他们今后的人生。
片段四:区分大月、小月和二月,渗透数学渊源
场景回放
师:“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学生们经过静静的思考之后,有的学生问:“这大月、小月谁规定的呢?”还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二月份的天数这样少?”
老师夸赞学生们问题提的好,并接着说“是呀,为什么会是这样?我们还是去请教智慧爷爷吧。”
课件智慧爷爷的声音:古罗马有个皇帝叫凯撒,出生在七月份。他在制定年历的时候,就下令规定所有的单数月都是大月,所有的双数月都是小月,每月30天。这样就比365天多了一天,这一天就在二月份里减掉了。有一年的八月,一个名叫奥古斯多的皇帝出生了,有一次他在看年历的时候十分生气:“前面的皇帝出生在大月,我为什么出生在小月?”一气之下,他就下令把八月改为大月,和八月隔着的十月、十二月也随之改成了大月。为什么这两个皇帝在制年历时都把二月份的天数规定的这样少呢?因为当时执行死刑的日期都是在二月,人们认为二月是一个非常不吉利的月份,希望它短一点,再短一点,所以这一天就在二月份里减掉了。
同学们听了智慧爷爷的话,都会心地笑了。
评析鉴赏
孩子们的心灵是灵动的,思维是活跃的 ,问题是不断的。作为一个数学老师,要给学生一片海阔天空,任其翱翔。学生在这节课认识了年月日,平年和闰年,探究欲望不减,吴老师就像是一个知识百宝箱,用数学史解决了又一个难题。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阐释了大月、小月、二月真实的来历。认识了修订历法的传奇人物古罗马的凯撒和奥古斯多。通过对数学文化的起源与由来的介绍,从历史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认识视域,同时也拓展了我
们的精神世界。只有把数学发展史,数学的美,数学与人类社会各领域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对这些体现数学文化的重要因素,构成数学文化内涵的核心组成部分给予充分的关注,才能在生产生活中真正体现数学的文化特性,我们的数学生涯由此美丽、灵动、丰满起来。
思考與收获
回顾本节课的几个片段回放,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渗透,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拓展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思考: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的渗透数学文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以史为纲,领略数学知识产生过程
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要有合适的媒介,从实际教学出发不难发现,数学史是能达到这一效果的最好媒介。即数学史作为教学内容能更好地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指导学生理解数学背后的深层次内涵。在本节课中,就通过古罗马凯撒创造历法的数学史,知道了大月、小月、二月的由来。
(二)积淀丰富情感,彰显数学文化外在魅力
数学探索过程中的人格品质、思想情感的教化等也是数学文化的表现形式。比如,重温自己祖国的生日和党的生日,回顾香港、澳门回归日等等,它引领学生体会了数学知识的丰富、感受数学知识对于生产生活的助益、了解世界各国数学大师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以激法学生勇于创造的数学品质……这方方面面的意义,都表明渗透数学文化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三)深挖数学教材,促使数学文化的有效渗透
要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灵性、智慧有个性,就必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内容作出充分挖掘,同时将其潜在的数学文化充分发挥出来。并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