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欧洲老年文化市场是朝阳产业”,德国《焦点》周刊报道称,欧洲正步入“超高龄社会”——欧盟27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目前已超过9000万,约占总人口的1/5。这对老年文化产业是个机会,“老年人已成为欧洲文化市场中的消费主力,占消费额近三成。”德国文化学者佩特兰德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老年文化产业需要政府、社会和机构多方共同推动。
文化中心与社区学院
为了方便老年人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欧洲各国城市乡镇都设有老年文化中心。如西班牙的老年文化中心,一般设有图书馆、活动室、健身房、医务室、理发室等设施。来自马德里的退休老师霍塞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心有许多文化活动,可以学习弗拉明戈舞、古典和流行音乐,还有绘画、文学、保健知识,甚至中国太极拳。“对西班牙老人来说,文化生活有如维系生命的粮食。”
除了老年文化中心,社区学院也是文化进修之地。德国有900多家社区学院,老年人可以在这里“活到老,学到老”。记者在柏林米特区的社区学院看到,夏季学期的课程有200多项内容,课程从哲学、文学、天文学、外语、艺术、计算机,到烹调、针灸、太极拳、庭院设计,乃至瑜伽和禅宗打坐,种类繁多。“老人们最爱学的是电脑相关课程,比如上网、电脑写作等。”社区学院主管海格曼告诉记者,社区学院有政府补贴,加上机构和私人捐助等,课程费用每学期仅几十欧元。
大字节目单与老年人专场
各种机构也对老年人“发起攻势”。在法国,政府每年拨出几十亿欧元用于兴建图书馆、博物馆、剧场、音乐厅等文化设施,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让老年群体享受到人性化的文化活动。目前居住在巴黎的华商李女士告诉记者,在法国参与文化生活非常方便,各种无障碍设施对老人和残疾人非常友好:能坐轮椅出入剧院,也有老人用扶手、大字号节目单等。文化场所也推出老人专场(上图),有时还提供美食。
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上,英国也很有特色。伦敦有300多家博物馆,既有“大而全”的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V&A)、自然历史博物馆,也有“小而美”的各类画廊和名人故居。当地老人告诉记者,英国博物馆的许多展厅都有至少两本大字号的展品介绍书和听筒,供老年观众使用。
阅读是最受德国老人欢迎的文化活动之一。德国有3000多家图书出版社、6000多家书店和1.4万多个图书馆。近年来,德国各大出版社增加了老年类书籍的策划出版,比如由当地著名主持人托马斯·哥特沙尔克撰写的《彩色秋天》,该作品关注“变老”议题,为老年读者传递“唯有乐观才能赋予生活活力”的人生意义。此外,德国各地书店和图书馆每周举办老年专场,邀请书籍作者阅读片段,解答老年读者相关问题。一些老年人甚至当起作家,自费出书,以积极的方式丰富退休生活。
欧洲旅行社也在推动更多老年文化旅游项目。德国某旅游公司主管斯范尼亚对记者说,老年顾客群体比例在该公司各大旅游项目中占1/3以上,有的项目甚至达一半以上,比如他们推出的奥地利音乐之旅就很受老年人欢迎。
疫情后转至线上
疫情之下,欧洲文化场所基本处于关闭状态,老人们的文化活动开始转至网络,柏林爱乐乐团数字音乐厅深受老人喜爱。记者从乐团了解到,该数字音乐厅每季有40余场4K高清在线直播,还有跨越60年的600余场音乐会档案,提供免费名家访谈、作品讲解、纪录片与艺术家传记等。各种网上博物馆也受到青睐,比如法国卢浮宫在线虚拟参观,荷兰国立博物馆60万件展品图片可免费下载。著名的兰登书屋则邀请100位作家,通过短视频向书迷介绍他们对读书日的想法和感受。许多老人还喜欢自拍视频,在TikTok等平台与年轻人交流,还通过Zoom视频会议讨论书籍、电影等文化现象。
如今,欧盟正大力推动老年人数字技能的提升。名为“阿尔弗雷德”的数字项目得到欧盟资助,该项目研发了一款人工智能虚拟管家,老年人可以与之交谈,交流各种文化问题。文化学者佩特兰德尔认为,疫情中兴起的网络老年文化活动,在疫情后也会继续发展,“未来的老年文化产业在注重线下体验的同时,也要多结合网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