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是5G 大规模建设元年,上海正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双千兆宽带城市”,当前已基本实现了中心城区和郊区重镇的5G网络全覆盖,已基本保障用户能够正常占用5G 信号,但当5G 小区存在严重的上行干扰信号时,驻留在小区内用户的上下行业务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接入、掉话、速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用户的感知体验,本文重点介绍NSA网络下5G各种上行干扰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识别出各种干扰类型,针对各干扰类型的特征进行多维度分类,并研究各干扰类型的针对性解决方案,降低网络中的系统内外干扰,提升5G用户的感知体验。
现网已发现的5G 干扰类型主要分为三大类:5G系统内干扰、4G/5G 系统间相互干扰、5G 系统外干扰。其中外部干扰复杂多样,实际遇到的外部干扰种类比较多,常见干扰类型和来源主要如表1所示。
针对现网发现的不同干扰类型,结合具体小区的实际干扰频谱情况,并基于干扰小区的时域、频域、干扰符号等多维特征,本章主要总结5G的干扰特征库。
表1 5G干扰类型分类
3.1.1 5G邻区用户间的相关干扰
5G 系统内邻区用户上行发射信号功率过大,会对本小区造成干扰。通过对5G 系统内干扰较大的站点进行干扰分析监控,发现干扰主要集中在使用带宽的前段低频带内,典型频谱波形特征如图1所示。
图1 RB级频谱干扰特征
3.1.2 基站间的帧偏置不对齐导致的时域上干扰
5G 为TDD 上下行时分系统,2.6 GHz 5G 站间需要上下行完全对齐,如果基站间的帧偏置出现不一致,会导致5G下行干扰上行的情况,连续多个符号出现强度一致的干扰,频域符号上的特征如图2所示。
图2 时隙频谱干扰特征
3.2.1 同频段4G小区对5G的干扰
当前网络下2.6 GHz频段内出现5G和LTE共存情况(见图3),如5G 开通区域内存在4G 和5G 小区存在重叠使用的频段,就会产生4G对5G的同频干扰。
图3 2.6 GHz频段当前使用情况
LTE 频段D1/D2 同频干扰有2 种形式:一种是对应D1/D2 的PUCCH 信道干扰抬升明显,PUCCH 干扰现象如下:PRB 级干扰显示RB164~167、RB216~219、RB220~223 存在高干扰;一种是对应D1/D2 的PUSCH信道干扰抬升,PUSCH 干扰现象:D1/D2 PUSCH 对应的PRB 上有干扰抬升,干扰不是一直存在,和同覆盖的D1/D2话务量、业务模型相关。
如图4 所示,左侧频谱干扰特征属于LTE 的D1 同频干扰,其中5G 的100 MHz 带宽273 个RB 中的RB164~167、RB216~219 干扰明显;图4 右侧的频谱干扰特征属于LTE D2 的同频干扰典型频谱特征,除PUCCH外PUSCH信道也存在干扰。
3.2.2 季节性大气波导
图4 4G对5G干扰频谱特征
大气波导干扰属于TDD 同频DL 对远端5G 的UL干扰,具有地域和季节特征,夜晚多发于春夏、夏秋之交内陆郊区,冬季沿海。大气波导现象可以使远处gNodeB 的大功率下行信号产生远距离传输而到达本端gNodeB,从而干扰本端gNodeB 的上行接收,导致网络KPI下降。
大气波导干扰有如下特征。
a)众多远端基站导致大气波导具有干扰斜坡特征。
b)传播距离影响被干扰的符号数,距离越远受干扰符号越多。
从地理分布上看,上海近期突增的大面积大气波导干扰小区主要集中在崇明岛、长兴岛、南汇、东海大桥、金山、松江、浦东局部区域。受干扰站点的干扰谱图如图5 所示,在干扰特定时间段,D1/D2 频段的干扰现象非常明显,D1频段更严重。
3.2.3 LTE和5G帧偏置不对齐导致的干扰
5G 的2.6 GHz 小区与LTE-TDD 2.6 GHz 小区共用2.6 GHz频段进行组网的情况下,会出现由于子帧结构不同,收发时隙不一致,导致相互干扰。如图6 所示,红色框中的都是可能被干扰的区域。
只有将5G 和LTE-TDD 的帧结构配置一致(见图7),即在TDD-LTE 帧偏置基础上+3 ms 才能规避相互之间干扰的问题。
现网发现的外部干扰主要有宽带和窄带2 种,已发现的干扰源有视频回传设备、伪基站和公安设备等。
3.3.1 大带宽的外部干扰
有全频段、部分频段,干扰现象特殊,需要扫频确认干扰源设备。PRB 级干扰指标上呈现全带宽或者80 MHz带宽的抬升,干扰24 h稳定存在(见图8)。
3.3.2 窄带干扰
主要集中在部分RB,有5/10/15/40 MHz 等干扰带宽。干扰一般24 h稳定存在,干扰值波动小(见图9)。
3.3.3 阻塞干扰
图5 大气波导干扰频谱特征
图6 LTE和5G帧偏置不对齐干扰特征
图7 LTE和5G帧偏置对齐配置
图8 宽带干扰频谱特征
图9 窄带干扰频谱特征
干扰特征是斜坡式的,当外部干扰强于-55 dB时,设备解调出现非线性现象,属于阻塞干扰(见图10);当干扰信号减弱时,干扰呈现窄带抬升现象。
针对5G 不同的干扰类型,结合现网实施验证情况,制定对应的干扰解决方案如图11所示。
针对5G系统内小区邻区间的相关干扰,通过上行干扰随机化调度、功控参数、预调度进行优化。
4.1.1 上行干扰随机化
针对5G多小区组网场景,通过上行干扰随机化调度功能,将相邻小区的资源分配位置尽可能错开,这样可以降低邻区UE 对本小区的上行干扰,提升中低负载时的上行系统容量和边缘用户吞吐率(见图12)。
功能开启前,相邻小区之间的RB 资源分配起始位置未错开,上行调度RB 资源均从频带的同一起始位置开始调度,RB资源位置重叠概率大,邻区UE对本小区的上行干扰较大。功能开启后,根据小区PCI 不同,将相邻小区之间的RB 资源分配的起始位置错开,上行RB 资源从频带的不同起始位置开始调度,从而降低邻区UE对本小区的上行干扰。
在现网进行功能实施验证,功能开启前大部分(91.7%)预调度是在RB13 开始的27 个RB,可以证实内部干扰和预调度有关,从理论分析也确认背景用户会对业务用户造成干扰,符合预期;上行干扰随机化功能打开后,整体干扰不再集中在低频带,而是比较均匀的分布在全带宽上。RB0~RB12 的干扰整体约有0.5 dB的改善。
4.1.2 5G功控参数优化
5G 系统内的RB0~RB12 的干扰,主要来自于PUCCH和PRACH信道。通过5G侧PUCCH和PRACH功控参数优化后,干扰可以降低0.5 dB,改善幅度和话务模型强相关。
图10 阻塞干扰频谱特征
图11 5G干扰解决方案
图12 上行干扰随机化功能方案
4.1.3 智能预调度参数优化
预调度是指不论UE 是否向gNodeB 发送SRI 请求,每隔一段时间gNodeB 都会主动调度一次UE,以减少UE 发送SRI 获得上行调度授权的时间。基本预调度是指无论UE 是否有业务请求,只要有剩余调度资源,该UE 就会被持续调度。智能预调度是指当UE 没有业务请求时,UE 进入DRX 休眠期,只有在智能预调度持续时长内,UE 处于激活态,才会被调度。打开智能预调度,预调度消耗空口资源减少,上行PRB 利用率下降,干扰也会降低(见图13)。
现网进行该功能实施后,白天全带宽的干扰值平均降低了0.5 dB,同时上行PRB利用率下降1.5%。
针对现网5G内部用户间存在的上行干扰,可以通过智能预调度、上行干扰随机化、功控参数来进行优化,整网平均干扰可以降低1 dB左右。
4.2.1 LTE侧D1和D2频段进行退频
图13 智能预调度功能方案
建议结合LTE 话务模型和发展趋势,阶段性进行LTE 的D 频率使用策略重耕,2.6 GHz 的前100 MHz 带宽全部用作5G。
4.2.2 LTE功控参数优化
LTE D1/D2 和5G 同覆盖下,终端上行发射导致的干扰强度和覆盖区域大小、无线环境、用户数有比较大的关联。通过优化干扰源LTE D1/D2 小区的PUCCH 功控参数,降低终端发射功率,从而降低对5G系统的干扰。
4.2.3 4G和5G间的干扰协同特性实施
LNR 特性通过干扰与非干扰带宽独立测量,避免部分频带受干扰拉低整个带宽MCS,并可以基于测量结果,用户自适应调度不同带宽,躲避干扰频带,通过UCI上报提升资源调度效率,以较少RB 数量承载更大速率。
4.2.4 大气波导解决方案
方案1:5G 干扰问题小区仅在D1/D2 频段上有干扰,可以修改小区带宽为60 MHz,使用2 515~2 575 MHz 频段;但将5G 100 MHz 带宽修改成60 MHz 带宽,也会影响5G下载速率。
方案2:采用5G 小区的特殊子帧配置SS55,通道校正使用上行slot 上的符号进行发送,规避干扰导致的通道校正失败问题。
方案3:利用基站产品的大气波导解决方案特性,进行远端干扰源检测和自适应干扰规避,降低大气波导干扰的影响,主要包含2个方面。
a)大气波导干扰源识别:RIM-RS 序列检测和发送可精准识别200 km范围内的大气波导干扰源。
b)自适应干扰规避:基于精准干扰源检测的自适应规避方案,通过延长本端符号发送时间进行干扰规避。此功能需要远端和本端同时打开RIM-RS 序列发送和检测功能,才能识别干扰并进行规避。
针对5G系统外的干扰源,需要进行外场扫频确定干扰源,基于实际情况关闭干扰源或修改干扰源使用频段,降低对5G系统的干扰。
确定为外部干扰源后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初步判断外部干扰源位置。
a)利用MapInfo 软件的干扰定位方法。可以利用MapInfo工具通过对基站上行干扰数据分析,找出扇区的交集区域判定这些扇区交集可能是干扰存在的大致区域。
b)利用三点定位法排查外部干扰源。干扰定位是查找干扰源的过程,干扰源一般是有源器件,因此干扰排查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有源器件,如监控摄像、伪基站、干扰机等有源器件。常用的方法是三点定区域,逐次逼近的方法。所谓逐次逼近的方法是指在确定的干扰区域里,利用干扰扫频仪使用定向天线按照仪器显示的干扰强度,多方向逐渐向干扰最强的位置逼近,最终发现干扰的方法。
本文重点介绍了NSA 网络下5G 各种上行干扰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识别出主要三大类干扰类型:5G系统内干扰、4G/5G 系统间相互干扰、5G 系统外干扰,详细介绍了5G 邻区用户间的相关干扰、4G/5G 使用同频段下的干扰情况、春秋季易发的大气波导以及宽带和窄带的外部干扰情况,并针对各干扰类型的特征从时域、频域等进行多维度分类,从系统功能特性、4G/5G间干扰协同、外部干扰排查等方面研究各干扰类型的针对性解决方案,从而降低网络中的系统内外干扰,切实提升5G用户的感知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