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阈下大学体育课个性化学习模式构建研究

2021-05-14 08:41曹甜甜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育课个性化互联网+

曹甜甜

(郑州西亚斯学院 体育科研创新中心,河南 郑州 451150)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计划,标志着“互联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1].“互联网+”推动了我国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学习模式的全面变革,要求教育者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3]中均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可以看出,“复制粘贴”式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个性化学习已然成为时代不可阻挡的学习趋势.

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作为大学体育教师,如何打破传统教育的壁垒,转变传统教学思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大学体育线上教学以及对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方面的促进作用,构建大学体育个性化学习模式,真正实现“互联网+”视阈下的个性化体育教学,是本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互联网+”视阈下大学体育课个性化学习模式构建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关于“互联网+”、教育学、个性化教学等文件和专著,以及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类,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2)专家访谈法.根据研究需要,拟定访谈提纲,对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郑州西亚斯学院等院校相关专家进行电话访谈,为研究提供参考.

(3)问卷调查法.制定《“互联网+”视阈下大学体育课个性化学习现状问卷》,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完全符合研究需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问卷星平台对郑州西亚斯学院参与大学体育课线上教学的2018级和2019级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详见表1.

表1 《“互联网+”视阈下大学体育课个性化学习现状问卷》发放与回收统计表

(4)数理统计法.对收回的有效问卷整理分类,运用SPSS软件进行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与处理.

(5)逻辑分析法.对定性资料进行归纳、综合、演绎等逻辑分析,并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个性化学习释义

关于个性化学习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学者从多维度进行了深入探索,归纳为两种观点:一是要具备学习者必须要积极参与、教师必须作为学生的促进者、学生的项目必须是整合知识并促进学习等三个方面的基本元素来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4];二是认为个性化学习指要根据学习者需求开展教学,以满足学习者不同偏好和具体学习兴趣[5].可以得出,个性化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个体差异性为基础,根据其个性特征和发展潜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目标,恰当选择学习内容、方法、进程、评价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在各方面获得充分自由和谐发展为核心、促进其个性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范式.

2.2 大学体育课传统教学与“互联网+”教学学习模式对比分析

2.2.1 传统教学学习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传统教学学习模式具有组织严密、目的性强、互动性多、有利于激发竞争意识等优势,其核心是“学”,重要标志是言传身教.此模式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示范、讲解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授或灌输给学生,有利于组织掌控整个教学进程,及时观察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师生互处互动,促进情感交流;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但传统教学学习模式亦存在课程形式和教学内容固定,学生被动接受、评价形式单一、重教学成效轻社会实践、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不足,这与时下国家倡导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理念相悖,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满足不了不同起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

2.2.2 “互联网+”教学学习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相较于传统大学体育教学学习模式,“互联网+”教学学习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互联网+”教学学习模式颠覆了教师的权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方式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学生与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探讨;其次,学习资源更加博广,学习形式更加直观形象.学生知识的来源和技能的掌握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教师,学习客户端、数据库、电子书、国家精品课程网站、MOOC、SPOC等都可成为学生的学习渠道.还可以通过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将知识从简单的文字描述变成三维立体结构,更加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从多角度掌握学习内容,将传统的教学内容以新颖的方式呈现,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知欲;第三,学习形式更加自由.该模式打破了传统固定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的壁垒,学生可以任意安排时间、地点、学习形式,学校、专业、课程都不会成为阻碍学生学习进步的屏障,平衡了教育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间的教学资源差异,真正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坐拥众多优势的同时,“互联网+”教学学习模式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突出表现是教育的不完整性,具体表现在①以网络为基础的在线教学状态,师生面对的是虚拟的教育教学环境,无法实现具体环境中的交往,学生无法体验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言传身教;②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一是教师无法从学生的表情和学习状态观察学习接受效果,不能及时判断学情、调整教学方案,直接影响教和学的效率;二是阶段互联网学习平台对于学生个人学习内容、进度、效果等分析上,仍停留在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遗留出诸多不足,未能实现针对性的服务,对学生的自律性是极大的考验;③资源质量不可控制.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最全的“知识库”,资源的更新日新月异,但良莠不齐现象始终存在,学生无法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判断出优质学习资源.

2.3 “互联网+”视阈下大学体育课个性化学习模式现状分析

2.3.1 现状分析

移动化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学习者通过移动设备将碎片化的时间整合起来进行学习,是信息化时代快节奏学习的发展趋势.表2显示,智能手机、电脑和iPad是学生常用的移动设备,它们携带和使用方便,尤其适合短时间、随时随地的学习方式.其中电脑(占50.7%)使用率最高,其次是智能手机(占40.4%).表3、表4可以看出,68%的学生每周利用移动设备进行体育课学习的时间不足2 h,仅4.7%的学生每周学习在4 h以上,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前能制定计划,但能够按计划完成的仅占13.2%.可见,大学生体育课在线学习时间较少、学习欲望不够强;从学习时间和完成计划情况来看,缺少计划性指导,体育锻炼不足.

表2 大学体育课个性化学习模式设备使用情况统计表(N=379)

表3 大学体育课个性化学习模式时间分配情况统计表(N=379)

表4 大学体育课个性化学习模式制定学习计划情况统计表(N=379)

在体育课个性化学习的动力方面(表5),仅有44.9%的学生是基于自身学习需要而进行线上学习,课堂强制要求下进行线上学习的占比26.7%,基于个人健身需要的更是寥寥无几.可见学生在线进行体育课学习的动力普遍不足.

表5 大学体育课个性化学习模式动力情况统计表(N=379)

表6 大学体育课个性化学习模式目的情况统计表(N=379)

表7 大学体育课个性化学习方式喜爱度情况统计表(N=379)

由表6、表7可以看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弥补课堂教学时欠缺之处”(占72.8%)和“复习提高”(占55.1%),而直播课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占79.4%,因为它能相对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屏幕进行互动,及时反馈便于沟通交流;再者就是超过一半学生喜欢录课形式.据了解,学生能直接跳到理解不到位、掌握不熟练的知识点,有针对性进行学习,节约时间,提高性效率.

2.3.2 存在问题

表8 大学体育课线上个性化学习模式存在问题情况统计表(N=379,多选)

表8显示,现阶段大学体育课线上个性化学习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选择“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学习氛围不浓,缺少竞争意识”的学生比例在70%左右,其后依次为“与老师缺乏及时沟通”“学习时容易被外界打断、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习惯制约,未能适应线上学习”,选择比例均在50%以上.此外,“网络信号不稳定,影响学习进程”“个人自律性和执行力”“互联网操作技术”等占比也较高.说明大学生已经适应了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线上学习由于少了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时的组织、监督、管理,相对松散和自由,还未形成成熟的线上教学模式,主观能动性较差的学生一时难以转变和适应,再加上一些客观原因,造成了教学和学习效果不太理想的局面.

2.3.3 影响因素

2.3.3.1 对大学体育课不够重视,缺乏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课是基础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一直开设的课程,在中小学时期一直被列为“副课”行列,到了大学阶段仍然不够重视.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更加强烈,重视专业课,对于公共课,多数学生抱着“及格万岁”的心态去对待,没有把体育课上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作为终身体育的目标,缺乏对终身体育的认识.

2.3.3.2 习惯于被动接受式学习,缺少主动思考和积极投入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仍习惯于以“玩”为主的体育课堂,习惯了课堂上教师示范、领做、组织、指导等被动接受方式,不善于捕捉灵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更不擅长表达与沟通,多数大学生难以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这种被动式、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已根深蒂固.

2.3.3.3 以“考点”为主要学习内容,忽视对知识的理解和拓展

多数大学生对待体育课的态度是以考试为驱动力,学习目标是获得理想成绩,学习范围仅局限于“考试内容”,对技术动作更多的是模仿其形,并未考虑领会其神,缺少对知识、技能的深入理解和拓展性思考.当“考点”成为主要学习内容时,学生创新意识差、解决问题能力弱就成为一种必然.

2.3.3.4 习惯于向互联网要结果,独立思考能力面临退化

互联网减少了知识消化过程,大大缩短信息获取的时间,效率看似提升,但减少了探索和消化知识的过程,导致很多大学生记住知识却没有理解,拥有知识却不会应用,更谈不上开拓创新.体育课的线上学习可使学生查漏补缺,加深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提升运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但很多学生将这种共享资源替代成思维工具,使其不愿深度投入学习,降低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思维惰性,这与互联网技术促进学习的初衷相违背.

2.4 “互联网+”视阈下大学体育课个性化学习模式构建途径

2.4.1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激发学习动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已成为大学体育课必要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线上教学在丰富传统课堂内容的同时,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教学方式,将微课、雨课堂、翻转课堂、碎片学习、泛在学习等全面引入课堂中.但就线上教学的成熟度和学习效果而言,还需要加大力度改革,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各自优点、取长补短,打破了固定学习模式的障碍,充分享受的乐趣,提升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动力,实现真正意义的个性化学习.

2.4.2 将课程思政融入到线上体育教学

相较于传统教育,互联网给学习者提供的是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良莠不齐,劣质或偏激资源充斥网络,这会给大学生造成负面的学习体验,耗费学习精力的同时,甚至产生不良心态.为避免此种现象的产生,在进行大学体育课线上教学时,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体育的德育育人功能,通过语言、表情、形态等为大学生树立道德榜样和行为楷模,传递正能量,将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关怀融入线上、线下体育课堂之中,使大学生耳濡目染,培养其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勇于面对挫折等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4.3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对于传统“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来源于教材又不受限于教材,形式丰富多样,更能凸显个性化学习.为充分调动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基于大学生实际情况,应以个性化学习为出发点,以大学体育课培养目标为初衷,以学生兴趣爱好与自主选择为导向,开设社会需求较大、学生兴趣较高的运动项目作为“第二课堂”内容,作为对“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体育教师可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配以针对性的管理和鼓励机制,激励学生在自主进行个性化学习中汲取知识、掌握技能,促进其综合发展.

2.4.4 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师生多维互动

“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学习能帮助学习者便捷、有效地从技术应用层面改变学习方式,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微学习等形式都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之间可通过微课、微视频、微信、微博等途径,语音对讲、语音或视频连线等方式进行实时交互,探讨问题,共同学习,这样线上交互与线下学习相结合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学习者个性学习需求.

体育教师则可利用MOOC、SPOC、超星尔雅、学银在线等互动性高的开放在线教育资源辅助学习者自学,利用学习通建设课程并上传课程资源,包括理论知识、动作图片和动图、完整与分解动作视频、技术要领、练习方法、注意事项、拓展内容等,结合学情进行翻转教学.同时,课上安排讨论内容、课下安排练习作业,利用QQ、微信、学习通等平台反馈问题、提交作业,这样以多媒体形式进行交流互动,增进师生、生生多维互动,向深度学习迈进,形成良性有效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2.4.5 建设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核心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的问题,课程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和落脚点.对于大学体育课程,在建设课程资源时,可分为常规资源和拓展资源两部分.其中,常规资源包括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资源,为基础性教学内容;拓展资源则是结合课程特点,对基础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为进阶提高内容.

另外,各高校要切实加大和保障对大学体育方面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组建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开发满足学生线上线下混合式自主学习的大学体育精品课程资源,校内校外均能共享使用,最终达到资源丰富、充分开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 论

从以上分析可知,大学体育课传统教学学习模式和“互联网+”教学学习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但也均存在不足.二者应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在尊重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学习模式,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体育的德育育人功能、开辟大学体育“第二课堂”、推动技术创新、建设精品课程等方面构建大学体育课个性化学习模式.

3.2 建 议

本研究从宏观上对“互联网+”视阈下大学体育课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构建进行了研究,构建过程中具体细节和技术问题未深入涉及,恳请专家学者给予补充.

猜你喜欢
体育课个性化互联网+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体育课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