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君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曲煤矿,山西 太原 030200)
我国地下资源储量丰富,特别是煤炭资源的储量位居世界前列,并且一半左右的煤炭资源以厚煤层的形式存在。随着开采自动化技术的进步,采用大采高的综采方式可以对厚煤层进行高效的开采,提高了煤炭开采的生产效率。在大采高综采的过程中,由于煤层厚度的增加,使得煤层煤壁的破坏性变化较大是影响大采高开采效率的关键因素。煤壁的破坏性受到煤层的自身的埋深、煤层的深度及支护强度、采高参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针对厚煤层的开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大采高的工艺参数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安全性的提高厚煤层的煤壁破坏性,提高大采高综采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煤矿开采的经济效益。
工作面煤壁的破坏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煤层的深度越大,则产生屈服破坏的几率越大,煤层自身的物理参数对于破坏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在开采过程中,采高的增加,会产生片帮的问题,是阻碍煤炭的开采效率,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和长度,影响到顶板对于煤壁的压力作用,从而对煤壁破坏性产生作用[2]。在煤层地质因素确定的条件下,采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针对开采过程中的采高、埋深、工作面长度等因素对煤壁的破坏性进行分析。
在进行数值分析的过程中,依据煤层的地质条件设定模型顶板为86 m,底板为26 m,设定不同的采高分别为4 m~8 m,工作面的推进长度为150 m,模型在工作面的方向上保留30 m长度的固定煤层,工作面的长度设定为100 m~300 m,同时在工作面的宽度方向上保留30 m长度的固定煤层[3],煤层分布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煤层分布模型
设定煤层模型的侧面方向约束固定,底部同时受到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固定约束,顶部以均布载荷的形式施加来自上方岩层的压力,沿工作面方向推进,每次推进5m,对煤壁的破坏性进行模拟分析[4]。
对煤壁的破坏性进行模拟分析,针对采高、工作面长度不同进行分别设置分析,选取典型位置处的仿真模拟结果,选择煤壁前端2.5 m位置处的煤体进行煤壁破坏系数的计算。如第125页图2a)所示表示采高为8 m、工作面长度为100 m时的煤壁破坏面积分布图,图2b)中表示采高为6 m、工作面长度为200 m时煤壁破坏面积分布图,图2c)中表示采高为4 m、工作面长度为300 m时煤壁破坏面积分布图。
a)采高为8 m、工作面长度为100 m
依据上述的分析方式,对煤层开采的参数进行多个取值的仿真分析,依据仿真分析结果,计算煤壁的破坏系数,采用煤壁破坏系数来表示煤壁的破坏程度。对开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到采高和工作面长度对煤壁破坏系数的影响,如图3、图4所示。
图4 工作面长度对煤壁破坏性影响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在煤层采高增加的过程中,煤壁的破坏系数呈线性增加,说明在采高增加时,煤壁的破坏性也随之增加,采高增加时,工作面的煤层自由空间增加,顶板的作用力增加,使得煤壁的破坏程度提高,但要注意煤壁产生的片帮问题[5]。破坏系数随工作面长度的增加呈对数的关系,随着工作面长度的增加,煤壁的破坏程度也随之增大,有利于煤炭开采效率的提升,但同时,也要注意发生片帮的可能性[6]。采用大采高综采方法对厚煤层进行开采,依据现场的工况条件,结合数值仿真分析的结果,对现场的开采条件进行优化,选择工作面长度为225 m,采高为5 m进行煤层的开采。
大采高综采工艺进行厚煤层的开采,具有适用性强、安全性高、回采工艺简单的特点,适合我国厚煤层的开采。随着我国大采高技术的发展,开采高度可逐渐提升到8m以上,提高了煤炭开采的效率。随着开采高度及工作面的推进,煤壁的破坏性逐渐增加,使得在提高煤炭开采效率的同时,造成煤壁的稳定性降低,容易产生片帮等问题,对煤炭的开采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大采高综采效率进一步的提高。
煤壁的破坏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煤炭的埋深、自身的物理参数、煤层的分布倾角等,对于地质确定的煤层,采用大采高综采进行开采时,采高的高度、工作面的长度及支架的支护不同,都会对煤壁的破坏性产生影响,如何确定最优化的工艺参数是进行大采高综采研究的重点。采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针对煤壁的破坏性,在不同的采高及工作面长度参数下,对煤壁的破坏性进行分析,并由此进行煤壁破坏系数的计算,得到煤壁破坏系数在采高增加的过程中,煤壁的破坏系数呈线性增加,在工作面长度的增加的过程中,煤壁的破坏系数呈对数增加。这说明,在进行厚煤层的开采时,增加采高和工作面的长度有利于开采效率的提升,但同时,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壁破坏性的降低,煤壁的稳定性较差,要避免片帮问题的产生。在厚煤层的开采中,利用工艺参数的变化来进行煤壁的破坏性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提高大采高综采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