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张艳,王军,程越,迟荫东,徐瑶,孙晓宁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 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被称为“心血管病的最后战场”,临床以呼吸困难、咳嗽、水肿、周围循环瘀血、胸闷痛、乏力为主要表现,病死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是医学界急需攻克的难题[1-3]。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心水”等范畴。CHF是心病及肺或肺病损心导致心肺同病的过程,“心肺气虚,瘀水内阻”是其核心病机[4-6]。临床治疗该病时,应注重运用“心病治肺”理念,重视升补宗气、宣畅气机、泻肺逐水[7]。现将基于“心病治肺”理论诊治CHF的经验整理如下。
心者,君主之官;肺者,相傅之官。肺脏具有辅助心脏行使君令的作用。心肺二脏位置毗邻、经络相通、气血相随,这是“心病治肺”的理论精髓[8-11]。
1.1 心肺位置毗邻心肺位于胸中,同居上焦,位置相邻,功能相关。《素问·痿论》曰:“肺者……为心之盖也。”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居两肺之间,膈膜之上。肺为华盖,覆心之上。宋代王怀隐《太平圣惠方》云:“夫肺居膈上,与心脏相近,心主于血,肺主于气,气血相随,循行表里。”心与肺的解剖位置毗邻奠定了心肺相关的基础,也为心病治肺提供了理论依据。
心肺经络相通,常被应用于临床,可通过针刺手太阴肺经以达到治疗心病或心肺病变的目的。《灵枢·杂病》记载:“心痛,但短气不足息,刺手太阴。”心与肺二脏生理上息息相关,通过经络相互传达信息。因此,心与肺经络相通奠定了心肺相关的基础。
1.3 心肺气血相随宋代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肺居隔上,与心脏相近,心主于血,肺主于气,气血相随,循行表里。”指出心肺位置毗邻、气血相随。杨士灜曰:“气血相随而不相离也”。《医门法律》指出:“心为阳,父也。肺为阴,母也。心主血,肺主气,其营卫于周身,非父母而何?”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故气血是心肺相关的基本组成部分。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赖肺气之推动,心肺二脏一气一血,相互依存,血脉相通、气血相随。正如《难经·本义》云:“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与血不可须臾相离,乃阴阳互用,自然之理也”。《难经集注·三十二难》曰:“心主血,血为营,肺主气,气为卫。血流据气,气动依血,血气相依而行。”
盖心肺同居上焦,肺主呼吸之气,可生成宗气,调节人体气的升降出入。“宗气贯心脉而行气血”,故宗气的温煦和推动有助于血液循环而贯通百脉,推动心脏搏动、调节心率和心脏功能的正常发挥。清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心机之跳动,亦为大气所司也。今因大气下陷而失其所司,是以不惟肺受其病,心机之跳动亦受其病,而脉遂迟也。”肺气足则宗气足,心气充沛则心主血脉功能正常,故气血畅通,身体健壮。若肺病则宗气不足,必致血瘀,损伤心气。
肺主宣发肃降。气道通畅,气血津液得以布散周身。肺气之宣降使气血津液上行下达,向上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向下输送无用的水液至肾与膀胱,生成尿液,排出体外,以通利水道,肃清邪气,使水湿无以停留。若肺失宣降,水饮射肺则发咳嗽、喘促,水肿泛溢肌肤则发为尿少、水肿等症。
肺朝百脉、主治节。全身血液都由经脉聚于肺,实现气体交换后再次输布到全身,以营养周身。清代周学海《脉简补义·卷下》曰:“百脉皆由肺以聚于心,由心以达四肢百骸。”血液运行与心肺关系密切,肺气调畅,则百脉畅达、气血调和。
心肺气血相随是心肺同治的核心内容。心血与肺气相互依存,则心肺相安、气血调和。因此,心肺功能正常是维持人体气血运行、脉道畅通的根本保证。
现代医家多认为CHF为虚中夹实之证,“心肺气虚、瘀水内停”是其核心病机。心肺之疾,相互影响。肺虚则宗气虚,百脉皆瘀,肺失宣降则水瘀胶结,闭阻脉络,心力衰竭乃发。肺的功能正常与否,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1 肺虚则宗气虚肺主气,肺气不足则宗气不足甚或下陷,无力鼓动则心悸,无力助心行血,则心主血脉功能失常。正如《灵枢·刺节真邪》所言:“宗气不下,则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宗气不足导致血流瘀滞,瘀血自生,阻于脉络,发为心力衰竭,临床可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口唇瘀紫等。
2.2 肺失宣降则水瘀胶结《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肺主宣发肃降,若肺气不足,失于宣发肃降,使水液代谢失常,临床也可表现出呼吸不畅、咳嗽咳痰、气喘、短气等症状。肺失宣降则通调失司,水液输布失常,水湿泛溢、水阻经脉、络脉不通、血流不畅,瘀血产生,水瘀交结;血不利则为水,瘀水痹阻心脉,可导致心力衰竭发生或病情加重。
2.3 肺虚则百脉皆瘀肺朝百脉。“朝”是“朝见、朝会”之义,肺受百脉朝会,同时周身血液都经过百脉流向肺,即血液运行赖肺主气与肺主宣降而循行全身。肺的功能失常,则百脉不利,不能朝会,气血失和、百脉皆瘀、血滞经络,则引起心力衰竭发生或使病情加重,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肺循环瘀血。
总之,心肺生理病理相互影响,肺脏“主气、宣发肃降、朝百脉、主行水”的功能失常,是CHF发生发展的关键,临证时应注重调肺以治心。
心为君主之官,肺为相傅之官,心肺二脏,一君一臣,一主一辅,心肺相安,则气血调和,心脉畅达。若心肺功能失常、瘀水内阻,长此以往,CHF乃发。因此,临床上通过调理肺脏功能,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现代医学研究显示,CHF存在肺脏液体转运的异常,其机理是左心房压力上升导致肺毛细血管楔压超过25 mmHg(1 mmHg=0.133 kPa)时,会引起血管内液体渗出到肺间质中,长此以往,超出淋巴回流能力,形成慢性肺水肿,引起血管活性物质释放紊乱、功能障碍等,导致肺血管结构重建,进一步加重CHF的症状[12-14]。CHF患者肺脏往往受累,有些患者可出现肺瘀血、肺水肿症状,调理肺脏是治疗CHF的关键,即“心病治肺”。韩安邦等[15]进行相关研究表明,水通道蛋白1(AQP1)是位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参与肺转运的关键水通道蛋白。益气活血中药可通过调控肺组织AQP1表达,减轻CHF所致肺水肿,改善肺主宣降、行水的功能,起到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从中医角度分析,CHF是心肺同病的过程,以“心肺气虚,瘀水内阻”为核心病机,瘀水停聚于心室内壁或心肌细胞,可引起心肌纤维化,导致心室重构。心室重构是CHF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吴锦波等[16]以肺为切入点,以泻肺利水中药治疗CHF大鼠。研究表明,泻肺利水中药可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表达水平,改善心肌纤维化,减缓左室重构,起到治疗CHF、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基于“心病治肺”理论可知,肺的功能失常,可引起“宗气虚、血瘀、水停”等主要证候,导致水瘀交结、闭阻心脉,逐渐形成CHF。因此,“心肺气虚,瘀水内阻”是CHF的病机核心。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活血与益气同用,使补气而不壅中、攻伐而不伤正,破中有补、补中有行。《灵枢·病传》曰:“大气入脏奈何……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临证治疗CHF时,必须将治肺贯穿于治疗的始终[17]。通过“升补宗气,运化水瘀”恢复肺主气功能;通过“泻肺逐水,去宛陈莝,以利顽疾”使水邪有出路;通过“宣肺平喘,以畅气机,通血脉”畅通气血,以恢复心主血脉的功能。
4.1 升补宗气,运化水瘀肺气虚则宗气不足,周身之气亏虚,无力助心行血,脉滞成瘀,血不利则为水,水瘀胶结,形成恶性循环。“欲开肺气,必先补气”。《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指出:“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强调了恢复宗气对治疗水气病的意义。宗气亏虚,则气血失调、瘀血内阻,“血不利则为水”,瘀水停滞,心力衰竭乃发。故补肺气而令宗气足,以助血运,使心气顺、心脉通、水瘀化。CHF以宗气亏虚为本虚,水停、血瘀为标实。其主要症状为气短,甚则上下气不能续接,同时患者伴有喘促、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者端坐呼吸等,多见结代脉。常规平喘之法取效甚难,治疗当升补宗气、运化水瘀,可采用升陷汤加减治疗。
4.2 泻肺逐水,去宛陈莝,以利顽疾瘀水内停为CHF的核心病机。若肺失宣降、水道失调,水液输布失常,水湿内阻,致瘀血产生、瘀水夹杂、瘀阻津停,阻碍气化功能,水津不能四布、五经不能并行,气不得养,加重心气虚;或因肺气郁闭,进一步加重水瘀胶结,痹阻心脉,心力衰竭乃发;或心力衰竭日久,正气耗伤,气虚则水湿不化,停聚上焦,导致肺失清肃、水津不布、水阻络脉、经络不通,必留血成瘀,日久耗伤心肺之气,导致心肺同病。气虚则瘀血内停,血不利则为水,瘀水胶结,致心力衰竭进一步恶化。故水饮、血瘀等有形之邪是CHF的病机关键,治疗心力衰竭当应用泻肺之品,使气化得通,顽疾得解。“去宛陈莝”是《黄帝内经》中治疗水肿的方法,应用化瘀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则瘀血得化、水肿得消。临床CHF患者若以咳嗽咳痰、气短喘促、喘不得卧、双下肢水肿或腹水为主,舌紫暗,苔腻,当应用强心通脉方[18],以泻肺逐水、去宛陈莝,方中主要组成为人参、黄芪、葶苈子等。
4.3 宣肺平喘,以畅气机,通血脉CHF患者水瘀停聚肺内,致使肺气进一步亏虚,易感受外邪,而致表里同病、内外相引、缠绵难愈,唯气化乃行。气机调理乃心肺康复之本,疏利肺气,宣散外邪,宣肺肃肺以恢复肺主气之功能。肺经药物辛散畅达、疏通宣泄,助涤除水瘀,可选用葶苈大枣泻肺汤配枳壳、厚朴加减[19]。
此外,利水药耗气伤阴,故应加用益气养阴之品,可选党参、黄芪、麦冬、玄参等。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重个体化治疗。伴心阳虚衰、心中悸动难安者,可加龙骨、牡蛎、桂枝、甘草等温阳定悸之品;伴脾胃虚弱、胃脘部不适、纳差、乏力者,加用枳壳、厚朴、党参、白术、山楂、炒麦芽、神曲等调脾胃、畅气机;伴痰浊者,可加陈皮、半夏、苏子、竹茹、苍术、茯苓等宣肺平喘、化痰泄浊;伴入睡困难、夜间易醒者,可加入合欢皮、龙骨、牡蛎、首乌藤等解郁安神或重镇安神;伴肾虚、腰膝酸软者,可加用山茱萸、菟丝子、熟地黄补肾益精;若心力衰竭咳喘明显、水肿严重者,可加大利水之效,以桑白皮辛散苦泻、开泄肺气、通利水道,使肺得清肃,并加葶苈子配合杏仁同用,二药一宣一降、疏利肺气、调畅气机、止咳平喘。
综上,临床治疗CHF重在治肺,治肺理念需贯穿CHF治疗的始终。通过“升补宗气,运化水瘀”恢复肺主气功能;“泻肺逐水,去宛陈莝,以利顽疾”使水邪有出路;“宣肺平喘,以畅气机,通血脉”畅通气血,恢复心主血脉的功能。临证诊治疾病时,应把握核心病机,准确地判断心力衰竭证型,中西互参,以期选择最为恰当的临床诊治方案[20]。应注重整体观念,灵活辨证施治,同时兼顾他证。基于“心病治肺”理论治疗CHF临床疗效显著,但尚缺少功能定位、物质基础、效应靶点等指标,将之定位化、定性化、定量化,并结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而进行相关探索,同时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是今后的方向,以期提供科学、客观、国际认可的证据,从而指导慢性CHF的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