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参与式康复干预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及远期康复效果分析

2021-05-13 07:43:34曹宁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8期
关键词:脑瘫家属小儿

曹宁宁

目前,对于小儿脑瘫,尚无特效治疗方案,主要是通过康复训练,来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从而促进其病情的康复[1,2]。不同小儿脑瘫患者,其治疗的敏感度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加强患者的家庭支持干预,能够更好促进其康复效果的提高[3,4]。本研究主要对家庭参与式康复干预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及远期康复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 年1 月~2019 年5 月的100 例小儿脑瘫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 例。纳入标准:确诊存在脑瘫,即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原始反射异常、肌张力异常;家属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肢体发育畸形者;难以完成康复治疗者。实验组中,年龄1~5 岁,平均年龄(2.63±1.02)岁;体重3~14 kg,平均体重(6.18±2.61)kg;18 例为运动迟缓型,20 例为脑瘫痉挛型,12 例为混合型;男32 例,女18 例。对照组中,年龄1~6 岁,平均年龄(2.70±1.23)岁;体重3~14kg,平均体重(6.25±2.59)kg;16 例为运动迟缓型,21 例为脑瘫痉挛型,13 例为混合型;男33 例,女1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本研究已被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在康复机构中接受康复干预,即给予小儿脑瘫患者环境干预、心理安抚以及病情监测等。实验组给予家庭参与式康复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健康教育培训 将小儿脑瘫康复干预的相关内容制作成册,并向患者家属发放,其主要的内容为脑瘫疾病知识、具体护理知识以及治疗知识,使得患者家属能够更好对相关的知识掌握。鼓励小儿脑瘫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心理安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等,以激励、表情等方式进行安抚,促进患者能够保持较好的状态进行康复锻炼。同时,嘱咐患者家属适当改善患儿的饮食方案,以高维生素、高蛋白等食物为主,以此促进其抵抗力的提高。

1.2.2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家属正确的智力训练、语言锻炼、行走锻炼、爬行锻炼、站立锻炼、头部锻炼、坐位锻炼等方式。①坐位锻炼,患者双脚跨开,坐在家属腿上,一只手对患者的姿势控制,避免出现跌落的情况,同时另一只手协助患者身体垂直于地面,在患者掌握后,则使用小板凳锻炼;②头部锻炼,协助患者保持为坐位,其头部靠在家属的胸腔,引导患者将双手放置于胸前,头部位于家属胸部的相关中间位置;③站立锻炼,患者背靠物品站立,家属固定患者的膝关节以及躯干,分开其双腿,进行15 min 左右的站立,患者可自行站立后,将背靠物撤出,并通过手握固定物锻炼,逐渐使得患者能够对自身膝关节控制;④爬行锻炼,患者在前,家属则跪在地上,使用双手将患者骨盆托起,推动患者,使其下肢前进,之后指导其尽量自主爬行;⑤行走锻炼,双手在患者骨盆处放置,同时患者双手也放置于骨盆处,左右双侧进行旋转锻炼,以此促进患者下肢运动,使用器具,使得患者更好的行走;⑥语言训练,家属引导患者进行目光的对视,并引导其沟通,尽量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提高;⑦智力训练,可通过患者喜欢的动画片、玩具等,来锻炼其颜色识别能力以及认知能力。

1.2.3 中药泡浴、推拿干预 适当实施推拿干预,可避免患者出现肌肉痉挛、萎缩的情况,且可降低不良姿势的出现。中药泡浴则能够减轻患者的肌肉紧张程度。可在训练中,适当给予患者奖励,以此促进其紧张情绪的减轻,提高其康复锻炼的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认知功能、肌张力、肢体活动以及语言功能均正常;有效:患者的认知功能、肌张力、肢体活动以及语言功能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认知功能、肌张力、肢体活动以及语言功能与干预前相比,改善不明显。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康复评分,肢体康复评分:Gesell 发育量表评价,包括个人社交行为、语言行为、精细动作行为、大运动行为、适应行为,每项0~100 分,评分越高,即代表肢体康复效果越好。对两组小儿脑瘫患者干预的效果作观察,并分析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康复评分以及其生活质量的差异性。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评定内容包括生理功能、社交功能、情感功能,每项0~100 分,评分越高,即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康复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个人社交行为、语言行为、精细运动行为、大运动行为、适应行为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个人社交行为、语言行为、精细运动行为、大运动行为、适应行为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交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交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n(%)]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康复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康复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对比,bP<0.05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对比,bP<0.05

3 讨论

小儿脑瘫即小儿脑性瘫痪,是小儿脑部发育不成熟引起的运动障碍类疾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5]。小儿脑瘫患者的疾病位置处于脑部,常存在语言障碍、行为异常、癫痫、智力障碍等症状,疾病的发生,严重降低患者的健康水平,影响其家庭生活质量,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小儿脑瘫患者的病情,促进其健康的恢复,十分必要[6-8]。

本研究中,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个人社交行为、语言行为、精细运动行为、大运动行为、适应行为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交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家庭参与式康复干预能够更好改善小儿脑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康复的效果。家庭参与式康复干预,能够让小儿脑瘫患者由最亲近的人实施功能锻炼,且锻炼的环境熟悉,可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得患者和家属更好的互动。家庭参与式康复干预中给予患者智力训练、语言锻炼、行走锻炼、爬行锻炼、站立锻炼、头部锻炼、坐位锻炼等,能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使得患者对生活能力逐渐掌握,改善其语言功能以及智力水平,以此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9,10]。

综上所述,家庭参与式康复干预应用小儿脑瘫患者中,有着较高的价值,可促进患者康复效果的提高,改善其生活质量,以此更好改善小儿脑瘫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瘫家属小儿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夜盗小儿(下)
幽默大师(2020年11期)2020-11-26 06:12:18
夜盗小儿
幽默大师(2020年10期)2020-11-10 09:07:20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小儿涵之三事
海峡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4:46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人生十六七(2015年6期)2015-02-28 13:08:39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
中医研究(2014年9期)2014-03-11 2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