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阳
最近西方媒体集体炒作“中国长征五号B火箭残骸威胁”,极力渲染所谓“中国失控火箭残骸”是“不负责任”,却有意回避美国多年来持续制造的大量太空垃圾,以及它们失控再入大气层时造成的全球恐慌。更讽刺地是,回顾历史,美国这些失控重返大气层的太空残骸,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官僚主义”“不负责任”脱不开干系。
天空实验室:失控落地让全球惊恐
西方媒体这次炒作“中国长征五号B火箭残骸威胁”时,屡次提到“这是苏联‘礼炮7号空间站之后最大的失控重返大气层物体”。这一句话就接连“黑”了中国与俄罗斯,然而西方媒体避而不谈的是,迄今为止失控重返大气层的第二大人造物体,是美国的天空实验室。这个重达80吨的巨型空间站之所以会失控掉落,更是NASA官僚主义、隐瞒信息等一系列行为的恶果。
开局不顺的太空之行
天空实验室是唯一完全由美国建造的轨道空间站。在载人登月项目完胜苏联后,美国利用“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剩余资源,于1973年5月14日由“土星5号”火箭将天空实验室送入太空。
火箭升空63秒后,天空实验室的防护罩以及一个太阳能电池板被高速气流冲掉。进入轨道后,它就处于阳光的直晒中,舱内温度急剧升到50摄氏度,很多设备也因为供电不足、温度过高而无法工作。10天后,“阿波罗”飞船载着首批3名航天员与天空实验室对接,他们主要的任务变成了“太空抢修”。航天员在数天内多次太空行走,并进行了高强度的修复工作后,天空实验室才勉强恢复正常运转。
有意无意的疏忽
然而天空实验室毕竟是利用“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剩余资源发展起来的。当1974年2月8日,第三批、也是最后一批美国航天员离开天空实验室时,NASA的研发重心已经转到航天飞机上。由于运营经费耗尽,天空实验室只能孤零零地在轨道上无人飞行。
NASA曾乐观地认为,天空实验室可以在轨道上运行到1983年,而航天飞机计划于1979年首飞。在天空实验室坠落之前,新一批航天员就可以搭乘航天飞机赶来展开新的工作。然而后续的发展出乎NASA预料:20世纪70年代末,太阳活动加剧,地球大气层受热膨胀并向外扩展,天空实验室受到的大气阻力猛增,导致它的运行轨道快速衰减。
最先注意到异常的是美国大气和海洋管理局。1976年,该机构发布太阳活动的修正报告,认为天空实验室最多只能坚持到1980年。
但NASA不为所动,依然认为航天飞机项目能及时拯救天空实验室。这种说法后来受到诸多质疑,因为当时航天飞机的进展已经严重滞后。也有猜测认为,当时NASA正在申报新的年度预算,如果承认天空实验室可能坠落,相关预算会被国会否决。
1977年末,美军也发现不对劲。负责太空监测的北美防空司令部对天空实验室的轨道进行观测后发现,天空实验室在太空中的姿态“好像逆风中骑车的人挺起了腰”,受到的大气阻力比之前预计的更大,坠入大气层的时间被提前到1979年年中。
1978年12月,NASA最终妥协了,因为实际情况显示,航天飞机根本不可能在1979年完成首飞,更赶不上拯救天空实验室。事实上,航天飞机的首飞一直推迟到1981年才进行。但NASA的醒悟已经太迟了。当时没有任何技术手段可阻挡天空实验室的下坠趋势。
惊险的落地
西方媒体此时也帮了倒忙。1978 年1月, 一枚失控苏联卫星掉落大气层时, 残骸散落在加拿大境内。西方舆论借机对苏联“太空残骸威胁”狠狠批判了一番。此事热度还未散退,如今天空实验室体积大、结构坚固,NASA评估它落入大气层时不会完全烧毁,万一残骸落入人口稠密区造成伤亡,NASA将面临空前的信任危机。
果然,天空实验室即将坠落的消息很快成为各国关注的头条。很多商人趁机售卖各种“周边产品”,例如印有靶心图案的T 恤、“天空实验室防护头盔”等,以嘲讽NASA无法精确预测坠落地点。旧金山的报纸还悬赏1 万美元,寻找第一个找到天空实验室残骸的人。
由于NASA迟迟无法确定天空实验室的具体坠落日期,外界越发不信任“太空残骸击中人类概率极低”的说法。特别是NASA承认天空实验室残骸有可能落到全球大部分区域,“特别救援队已经准备好随时出发”。这种警告在菲律宾引发大规模恐慌,时任菲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不得不发表电视讲话安抚民众。
NASA 对天空实验室的坠落位置和解体速度的估计存在相当大的误差。NASA本计划让天空实验室降落至南非开普敦以南1300 公里的公海中,但7月11日再入大气层时,它的残骸碎片却散落至南印度洋海面和澳大利亚西部的沙漠地区。研究表明,天空实验室的解体高度约为16公里,远低于预期,航天器在此处解体非常危险,所幸残骸坠地未造成损失。值得一提的是,澳政府按照环境保护法给美国政府开了400美元的罚单,但美国政府置之不理。直到2009年,一名美国音乐人才通过听众众筹的方式将这笔钱交给澳大利亚方面。▲
官僚主义令美航天飞机失控解体
如果说天空实验室是失控重返大气层的“第二大人造物体”,那“第一大”是谁呢?答案是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这架重量超过100吨的航天飞机于2003年2月1日重返大气层时失控解体,7名航天员当场遇难。事后调查显示,这又是一起NASA官僚主义导致的重大航天事故。
2003年1月16日,“哥伦比亚”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起飞。一切看似正常,但约80秒后,一个公文包大小的绝缘泡沫碎片从外燃料箱上脱落,击中航天飞机左翼前缘。
NASA早先公布的调查报告宣称,“当时没人注意到这个意外”。但2013年,NASA前飞行主管韦恩·哈尔承认,当时工程师们已经发现异常。
2003年1月23日,还在太空中的“哥伦比亚”号收到地面邮件:“在升空80秒左右,照片分析显示有一些从外挂燃料箱上脱落的绝缘泡沫碎片撞击航天飞机左翼的下表面。”但该邮件表示,“我们在其他航天飞机升空时也看到过相同的现象,因此不必担心返回时会有问题。”
这样的轻描淡写掩盖了事情的严重性。当时NASA的技术团队已经注意到这次撞击可能的严重后果,但由于起飞过程中拍摄到的照片不清楚,因此他们向上级请求调用美军侦察卫星拍摄“哥伦比亚”号的清晰照片,或者由航天员从国际空间站肉眼识别撞击处的实际情况。这两个要求都被NASA高层否决了。调查显示,当时NASA对于航天飞机起飞时的绝缘泡沫脱落已经习以为常,认为“没什么大不了”。NASA后来承认,如果能及早意识到“哥伦比亚”号伤势严重,本有机会发射另外一艘航天飞机进入轨道开展抢救工作。
美国东部时间2月1日20时15分,懵懵懂懂的“哥伦比亚”号机组启动了再入大气层程序。由于撞击处的隔热板破损,重返大气层时产生的高温空气渗入左机翼,融化了内部结构,航天飞机随即失控解体。
事故发生后,美国进行了历时数月的大规模地面搜索,航天飞机残骸碎片散落在得克萨斯、路易斯安那和阿肯色等地,从天而降的2.8万块残骸碎片没有造成地面人员损伤。该事故后,美国航天飞机停飞两年,并最终提前于2011年全部退役。▲
美载人航天背后的 火箭残骸威胁
失控重返大气层的人造物体重量榜单中,排名前两位的都是美国制造,那第三呢?这就得数发射天空实验室的“土星5号”第二级火箭残骸,它长24.9米、重36.2吨——还是美国货。由于美国航天发射次数最多,因此美国遗留的太空垃圾和对地面造成的威胁,也是“首屈一指”的。
早在1960年11月,古巴就报告发现美国火箭碎片。美国载人航天项目开始后,世界多地奇怪的“天外来客”数量更是猛增。美国“双子座6号”飞船于1965年8月升空后,澳大利亚发现一个奇怪的钛制球体。专家鉴定后发现,原来它是“双子座6号”飞船上航天员喝水的水桶。1966年5月,为载人登月计划研制的“土星5号”火箭试验型号的残骸掉落在巴西境内。1966年3月16日,“双子座8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实现人类史上首次手动交会对接。当年6月,运送它的“阿特拉斯”火箭残骸掉在哥伦比亚境内。1967年7月,“双子座12号”载人飞船使用的火箭残骸在墨西哥被发现。
万众瞩目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开始后,体积庞大的“土星5号”火箭赚足了眼球,但它对地面造成的威胁也是空前的。1968年2月,哥伦比亚发现“阿波罗5号”飞船使用的“土星1B”号火箭第一级残骸。1968年4月,“阿波罗6号”使用的“土星5号”助推器在安哥拉被发现。1969年7月,“土星5号”火箭的残骸甚至落在大西洋的一艘德国船只甲板上!1973年“土星5号”将天空实验室送入轨道后不久,第二级火箭就失控再入大气层,坠入大西洋。
已知最可能造成人命事故的太空碎片掉落事件同样与美国有关。1997年,美国“德尔塔-2”火箭第二级重返大气层时产生的碎片,与一名美国妇女“擦肩而过”。该火箭重约260公斤的储存罐也坠落到得克萨斯的一座农舍里,幸运的是,无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