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

2021-05-12 06:35王磊玲邢琪瑄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农民指标

王磊玲,邢琪瑄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5000〕

一、引言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和努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和政策框架基本形成,乡村振兴战略进入全面深化实施阶段。侯飞和李方莹[1]认为当前学者在研究乡村振兴时容易忽视绩效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引导、激励、纠偏作用,认为应该基于公共价值建立乡村振兴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且建立公共满意度基线,注重绩效考核的反馈并依据反馈改善绩效。由此,如何建立客观反映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科学指标体系,适时开展评估,量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及时发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存在的短板和漏洞,对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至关重要。

当前学者们将乡村振兴总要求 “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生态宜居”视为一级指标[2-8],进一步细化为具有可操作性、可对比性的二级指标或三级指标。部分学者在总要求基础上重塑指标体系,就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方面展开指标体系构建。[9-11]构建了农村经济建设与产业兴旺程度、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美化及宜居程度、农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程度、农村政治建设与治理有效程度、农村社会建设与农民生活富裕程度、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城乡融合程度六个维度并且在此基础上细化指标,于战平[12]、华宇佳、马晓旭[13]和华宇佳[14]提出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六个一级指标。

已有研究指标体系较关注于宏观层次,对农民个体关注不足,大多只关注客观指标,较少关注主观指标。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战略实施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为了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15]因此,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必须对农民主观感受给予关注,乡村振兴带给农民的影响也应该作为首要关注的范畴。此外,乡村振兴是在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目的就是发展乡村,缩小乡村和城市发展差距,但是当前学者主要从总要求的五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有所忽略。

乡村振兴评价方法上,熵权TOPSIS法应用较多,先运用熵权法赋予评价指标权重,并采取改进的TOPSIS法确定评价对象的排序。[2,6,13]毛锦凰、王林涛[3]和张挺等[4]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进行综合赋权。另外还有学者采用德尔菲法[9]、主成分分析和专家打分综合[7]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

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微观-中观-宏观视角,构建包含“农民(家庭)-乡村集体-省(市)域”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农民个体范畴内关注农民对于乡村振兴切身的需求,在中观范畴内关注乡村集体的振兴进程,从宏观的视角将乡村振兴总体要求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统一纳入,充分体现层次分明、科学合理的特征,并运用熵权法对省际数据进行对比验证。

二、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本原则

第一,系统性原则。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整体,评价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都要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同时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具有层次性,从宏观、中观、微观逐渐深入,研究对象也应从整体到个体层层细化,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机体系。

第二,典型性原则。指标的选取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乡村振兴的目标和要求,即便是在减少指标数量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于数据计算。另外,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工程,所以在设立指标时要注意指标的延续性和动态性,便于数据的长期获得和指标结果的长期可比。

第三,全面性和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全国以及各地乡村振兴实施的进展,全面反映乡村振兴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同时避免指标过于繁琐和相互重叠。

第四,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指标选取整体区域内具有一致性,便于搜集,度量和方法统一,具有较强的现实可操作性。同时还要注意指标是否可以量化,以便于数据计算和分析比对。

基于以上原因,主要参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的规划要求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等统计数据选择设计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三、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微观层次:农民个体视角下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乡村振兴的最终受益者、检验者是农民,评价乡村振兴首先以农民个体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范畴即农民个体出发构建乡村振兴指标体系,首先引入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五个一级指标。

乡村振兴对于产业兴旺的要求首先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大力发展以新型职业农民和适度经营规模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由此,将在农民个体范畴选择是否为新兴职业农民、是否为农业规模经营户两个指标作为二级指标。其次,要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由此,将在农民个体范畴选择二、三产业收入比例(二、三产业收入/农民总收入)作为二级指标。最后,要求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推动乡村居民创业创新,选择设计是否为创业农户、创业融资环境满意度等指标。

生活富裕作为衡量农户幸福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农民的生活富裕程度可以从农民总收入、农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标体现。生活富裕还要关注乡村地区金融体系的建设、农民金融素养的提高,因此将农民投融资资产比例(农民投融资资产/家庭总资产)指标引入指标体系。

生态宜居是提高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要求也涵盖了生活宜居的概念,包括完善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普惠公平的公共服务以及优美适宜的生态环境。基于此,选择基础设施满意度、公共服务满意度和人居环境满意度为农民个体范畴的评价指标。

乡风文明为乡村建设注入灵魂。乡风文明建设将有利于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改善乡村精神文明风貌,潜移默化提高农民个人的文明程度,有益于个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乡村良好习俗。在农民个体范畴以家庭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家庭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占总支出比重)、受教育程度指标考察乡村文化振兴水平。

战略规划要求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村干部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程度越高、党员党组织与人民群众联系越紧密,乡村基本规章制度越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越健全,乡村治理越有效,越有利于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基于此,设计农民对村干部的认可程度、农民对村规民约的认可程度、对村党组织干部的认可程度三项指标来衡量农民(家庭)范畴的乡村治理效果。

基于农民个体范畴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如下表1。

表1 基于农民个体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2.中观层次:乡村集体视角下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乡村振兴的核心作用对象是乡村,乡村概念主要通过与城市的对比形成,是建立在自然情感一致和外在利益合理的基础上[16],人与人之间基于同质性非正式地联系在一起。[17]从乡村这一“共同体”出发构建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指标选择需要考虑群体特征。与农民(家庭)视角下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相同,首先引入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五项作为一级指标,二级具体指标通过对战略规划的内涵分析选择设计。

产业兴旺体现为农业现代化和创新创业两个方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提高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选择设计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机械化率、耕地亩均产值、新型职业农民占农业从业人员比重等四个二级指标。其次,战略规划要求激发农村地区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各种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因此,在乡村集体范畴以创业农户占乡村总人口比重指标衡量。

生活富裕主要通过收入水平反映乡村生活富裕程度,因此选择引入低收入农户占比、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二级指标。生态宜居指标在乡村范畴上主要从人居生活的便利程度来衡量。基于此,选择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水平、互联网接入户数与全村总户数比、是否通公共交通、垃圾是否集中处理、生活污水是否集中处理、是否使用安全卫生自来水六个二级指标。

战略规划要求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文明乡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发展文化、建设文明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演出作为生动的文化传播形式,将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因此,在乡村集体范畴上选择将村人均受教育年限,村年平均文化演出次数纳入指标体系中。

乡村振兴要求乡村组织振兴,要求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改善治理机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好各级管理组织的领导和规划指引作用。依据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乡村民主自治领导班子在乡村振兴中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在乡村集体范畴上选择是否有村规民约、是否进行村务公开、村干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比例、村民委员会中党员比例、村镇管理人员与村总人口比例、农民对乡村干部的满意度(对乡村干部满意的村民数/参与调查的村民总数)、村民村务参与率七个二级指标。

基于乡村集体范畴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如表2。

表2 基于乡村集体范畴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3.宏观:省(市)域视角下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宏观层次关注乡村振兴的实施效果,首先应该关注城乡发展一体化。乡村振兴战略中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作为重要一环。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强调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双向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基于此,为了考察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一指标,引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比、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等三个二级指标。

宏观层次的产业兴旺可以分为农业现代化、产业融合、创新创业三个方面。宏观层次上农业现代化指标选择主要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机械化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人均粮食产量等五个二级指标。其次,战略规划要求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在宏观层次选择设计乡村私营企业就业人数比例和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指数四个细分指标。最后,战略规划要求推动农村地区创新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基于此,选择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数来衡量。

基于生活富裕总要求和指标数据的可操作性,宏观层次选择设计了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农村地区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比例(农村地区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乡村人口)四个二级指标。

战略规划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要求分别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改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维护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基于此,将拥有村卫生室的村比例(设卫生室的村庄数量/行政村村庄总数量)、农村地区人均发电量、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比例(农村宽带接入用户/乡村户数)、垃圾集中处理村比例、污水集中处理村比例、卫生厕所普及率、饮用净化自来水的农户比例、森林覆盖率八项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

文明乡村可以通过有图书馆和文化站的乡镇比例、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比例(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家庭总户数)、拥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村比例四个指标考察乡村文化程度和文明程度两个方面。基于乡村治理的影响因素选择有效的细分指标,乡村治理有效主要包括村民委员会数量与乡村人口比、拥有村规民约村比例、净收益50万以上的村庄比例三个指标。

通过以上分析,宏观层次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城乡发展一体化、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等6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

表3 省(市)域视角下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四、基于省际数据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估

1.数据来源及评价方法

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等涉及的各省市宏观统计数据。

评价乡村振兴关键问题之一是指标权重确定。目前已有乡村振兴评估方法中,主要主观评价方法如德尔菲法、专家打分综合等,客观赋权方法有熵权法、TOPSIS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等,实际使用中应根据需要选择评价方法,尽可能确保评价结果的有效性。考虑到省域视角下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维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熵权法对省际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熵权法通过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归一化或者标准化处理,确定权重分布,进而计算出乡村振兴水平综合得分,确定各评价对象的得分。

2.乡村振兴水平综合评价指数测算结果和比较分析

乡村振兴水平综合评价指数测算结果如表4所示。整体来看,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省际间存在不均衡性,东部地区乡村振兴效果显著,随后分别是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乡村振兴效果最不明显的是西部地区。其次,地理位置和经济程度对乡村振兴实施效果和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31个省份的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数得分平均值为0.0288,全国有10个省市地区乡村振兴综合得分位于平均值之上,全部位于东部地区。具体分析各个省份乡村振兴综合评价得分,可以看出乡村振兴综合水平位于前三位的地区分别是上海市、北京市、山东省,最后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上海市得分是其得分的四倍,传统的产粮大省如河南、山东、湖南、湖北等省份可能是因为其重视农业的发展,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较高。另外西部地区由于资源和经济约束无法得到充分发展,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较低。

表4 乡村振兴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得分

五、结束语

1.结论

基于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分析理解,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视角,构建包含“农民(家庭)—乡村集体—省(市)域”的乡村振兴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省际数据和熵权法对各省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量评价。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不均衡性,乡村振兴实施效果由东部地区到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递减。

2.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政策启示

构建包含乡村振兴主体主观和客观的指标体系,从村民—乡村集体—省(市)域多维度详细全面地展示乡村振兴进展程度和发展阶段,对评估乡村振兴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微观层次的指标体系有助于明确村民个体对乡村振兴的需求和满足程度。其次,能够及时发现乡村和城市层级在乡村振兴过程出现的短板和发展方向的偏离,找出影响乡村振兴实施的有力条件和制约因素,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方向性、目标性指引和参考。最后,还可以通过跟踪监测全国和各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状态和乡村振兴进展程度,比较不同地区乡村振兴进展效果,构建乡村振兴奖励监督机制,激发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农民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