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承 潘复泽 黄国秀 李发添 黄美英 张慧平 黄定贵 刘伶 吉庆伟 钟优
530021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李师承、潘复泽、刘伶、吉庆伟、钟优),体检中心(黄国秀、李发添、黄美英、黄定贵);100730 北京医院心内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张慧平、钟优)
最新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且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严重健康问题之一[1]。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而且不断变化,ASCVD防治增加了医疗资源耗费和财政支出[1]。因此,根据各地独特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水平来综合评估ASCVD的绝对危险,针对高危个体开展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控是最有效的预防策略,而做好ASCVD发病风险的评估和预测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重要基础。
近十来年,ASCVD发病风险评估备受关注。目前的评估工具多由欧美国家队列开发,如美国的Framingham模型[2]、欧洲的SCORE模型[3]、英国的QRISK模型[4]、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的PCE模型[5]等,而针对中国人群开发的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prediction for ASCVD risk in China,China-PAR)[6]对中国人群心血管病10年风险的预测更为准确。同时,《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7]建议对≥20岁无心血管病的个体,需要评估10年心血管病风险,并根据风险分层采取相应的生活方式干预和治疗[8]。目前,广西尚缺乏ASCVD风险评估的相关研究。因此,我们针对广西体检人群开展ASCVD风险评估,了解该地区ASCVD风险分层、危险因子分布情况,探讨ASCVD风险评估的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适用于广西人群的未来ASCVD风险预测模型提供证据。
横断面研究。2020年1月至10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3 500名人员。纳入标准:20岁<年龄≤75岁,可配合查体、完成体检项目和问卷的人群;排除标准:既往罹患心肌梗死或脑梗死、正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或恶性肿瘤,最终纳入3 066名体检人员。本研究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KY-KJT-2019-22),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自愿参加该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取标准化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调查,收集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家庭收入、教育水平等)、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现状、饮食和身体活动)、直系亲属和个人ASCVD病史、服药情况。体格检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专业人员进行,收集血压(全自动血压仪,Biospace公司)、体重、身高(身高体重仪,深圳双佳,SK-CK)、腰围(最小呼吸腰围时脐上1.0 cm)等;生化指标检测由该体检中心实验室应用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包括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血糖。
China-PAR模型包括10个危险因素和4个交互项: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收缩压、是否服用降压药物、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和糖尿病,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和疾病谱的特点,纳入腰围、南北方、城乡和ASCVD家族史;交互项则是对年龄与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也进行了分析,包括收缩压(治疗)、收缩压(未治疗)、吸烟、心血管病家族史交互项。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分层:低危(<5%)、中危(5.0%~9.9%)或高危(≥10%);终身风险(从目前至85岁时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分层:低危(<32.8%)或高危(≥32.8%)。
ASCVD病史定义为有明确医学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吸烟定义为平均吸入卷烟1支/d,或其他吸烟方式消耗相当于1支卷烟的烟草量。饮酒定义为酒精摄入量成年男性>25 g/d,成年女性>15 g/d,或酒精摄入量每周≥100 g[8]。
数据收集由训练有素的研究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后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进行。现场调查由质控员核查全部调查问卷、体检数据的完整性,并抽取其中5%复核完整和有效性。数据使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平行双录入,同时设置逻辑核查。
共纳入1 378名男性(44.9%)和1 688名女性(55.1%)。相比女性人群,男性的体质指数、腰围、吸烟率、血压、糖尿病患病率、血脂水平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见表1。
表1 男性和女性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比较
通过China-PAR模型计算,研究对象中男性的10年(2.8%±3.9%比1.3%±2.5%,P<0.000 1)和终身(16.3%±8.0%比9.7%±5.1%,P<0.000 1)ASCVD发病风险均明显高于女性。见图1A。
在不同年龄段10年ASCVD发病风险的对比中,男性35岁以下(0.4%±0.6%比0.1%±0.1%,P<0.000 1)、35~44岁(1.5%±1.4%比0.5%±0.5%,P<0.000 1)、45~54岁(4.0%±3.7%比1.7%±1.4%,P<0.000 1)、55~64岁(6.9%±4.4%比3.7±2.1%,P<0.000 1)、64~74岁(11.9%±4.5%比9.2%±4.7%,P=0.000 7)人群均高于同年龄段的女性人群。男性和女性各年龄段人群10年ASCVD发病风险均较前一年龄段明显升高(均为P<0.000 1)。见图1B。
在不同年龄段终身ASCVD发病风险的对比中,男性35岁以下(14.0%±5.3% 比8.1%±2.9%,P<0.000 1)、35~44岁(16.6%±6.8%比9.4%±4.3%,P<0.000 1)、45~54岁(18.8%±10.1%比11.3%±6.2%,P<0.000 1)、55~64岁(17.9%±10.1%比11.9%±6.3%,P<0.000 1)人群均高于同年龄段的女性人群,64~74岁年龄段的男性与女性无明显差异(13.3%±7.5%比14.2%±8.5%,P=0.520)。男性35岁以下和64~74岁人群终身ASCVD发病风险低于35~44岁(P<0.0001和P=0.001)、45~54岁(均为P<0.000 1)、55~64岁(P<0.000 1和P=0.001)男性人群。在女性人群中,45~54岁和55~64岁人群终身ASCVD发病风险无明显差异(P=0.382),余各年龄段女性人群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见图1C。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健康中国行动》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国家方针。针对ASCVD的预防,国内外多个ASCVD一级预防和心血管评估相关的指南提出了对ASCVD发病风险分层、针对危险因素防控的策略[3,5,8-9]。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域发病特点呈多样性,ASCVD发病的危险因素分布各有不同,本研究应用China-PAR模型通过体检人群展示广西人群ASCVD危险因素的分布及发病风险的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广西人群ASCVD发病风险水平与年龄正相关,与China-PAR项目所展现风险水平与年龄分布情况相似[10],但China-PAR项目中对全国人群10年ASCVD风险水平的预测[6]和对来自全国的34 757名研究对象进行随访[10],ASCVD风险水平均高于本研究中的广西人群,特别是55岁以上人群的ASCVD风险水平明显高于广西人群,这可能与China-PAR队列人群的血压、血脂水平更高有关。相比同处西部地区的贵阳人群[11],55岁以上的广西人群10年ASCVD风险水平更高,这可能与广西人群血压、血脂水平、吸烟率更高有关,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了两地人群ASCVD风险水平的不同。而较于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更高的西方人群[12],广西人群10年ASCVD风险水平更低。南亚人群[13-14],由于经济水平、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干预措施等多方面的原因,ASCVD发病和死亡风险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也远远高于广西人群,这与广西近些年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A:男女性对比;B:不同年龄段10年ASCVD发病风险对比;C:不同年龄段终身ASCVD发病风险对比。与同年龄组男性人群比较,aP<0.01图1 广西人群ASCVD发病风险分布情况
广西人群终身ASCVD发病风险的预测平均水平处于低危,但是男性的ASCVD危险因素暴露水平高于女性,导致了广西男性人群除了65~74岁年龄段以外的各年龄段终身ASCVD风险均高于女性,但广西人群的终身ASCVD风险低于北方人群[15]。广西人群65~74岁年龄段的终身ASCVD发病风险水平出现了较其他年龄段下降的趋势,与既往研究中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16]不同,这可能与广西人群退休后工作压力减轻[17]、生活方式改善[18-19]等因素有关。未来我们设想将增加对生活方式改善作为评估因素,探索生活方式改变对ASCVD风险的影响。
风险评估是对个体未来患病的危险进行量化评估,通过危险分层管理,控制疾病的危险因素,降低ASCVD的发病率[8]。通过评估心血管病总体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防意识和依从性[20]。在2016年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建议10年ASCVD风险中危的55岁以下中国成年人评估其终身风险,鉴于China-PAR研究中提出中国人群血脂和血压是影响终身风险水平的重要因素,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较高[21],而从广西人群的ASCVD危险因素分布情况来看,整个研究人群的血脂水平偏高[22]和男性人群超重[23]、吸烟[24]、血压水平偏高[25]是广西人群ASCVD发病风险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一项全国范围内涉及98万人心血管健康的研究显示[26],我国10.3%的居民为ASCVD高风险人群,而广西所属的华南地区高风险居民比例为8.0%,主要的危险因素为血压升高、总胆固醇升高、血糖升高、超重、吸烟、饮酒,基本与本研究中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相似;而这项大规模的研究显示华南地区人群粗粮摄入不足和运动不足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这也是我们近期计划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面。广西大部分地处山区,随着经济发展,早年间因为经济水平落后餐桌上的粗粮、高纤维食物等食物逐步被精米精面、大鱼大肉所替代,随之而来的是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一系列ASCVD危险因素的出现[1,27],加之广西人群日常喜好食用米粉等高碳水化合物、血糖生成指数较高的食物,广西山区的群众饮酒的比例较高。因此,广西的ASCVD发病风险仍有继续升高的风险,防控ASCVD的道路任重而道远[28]。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对象为短时间内单中心收集的体检人群数据,参加体检的人群可能相对普通人群知识文化水平和经济能力高于地区的平均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导致较广西整体人群的ASCVD发病风险低估;此外,本研究仅是一项传统的横断面研究,探讨ASCVD发病风险尚需纵向队列研究以及扩展数据集并进行大数据及机器学习的研究,这也是我们正在开展的工作。
本研究显示了广西人群的ASCVD危险因素和发病风险水平,早期、全面地防控ASCVD危险因素有助于减少广西心血管病的发病和改善广西人群的健康事业,并减轻广西的医疗负担。本研究也为今后广西甚至是全国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和ASCVD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多的重要数据和科学依据。
利益冲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