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探寻春天

2021-05-11 10:56何子静
父母必读 2021年4期
关键词:陷阱蝴蝶孩子

何子静

要让孩子具有持续的学习动力,就需要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探寻春天是一个很好地带孩子进行观察、探索的亲子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意愿,养成观察—思考—猜想—验证的科学思维方式。

培养孩子的探寻能力,要避免两个陷阱

父母在培养孩子探寻能力的时候,要小心避开以下两个常见陷阱。这两种常见的陷阱看似比较极端和对立,但本质上都是父母无法耐心地引导孩子探寻。培养孩子的探寻能力无法走捷径,否则可能会破坏了孩子的观察兴趣、探索兴趣、思考兴趣。

第一个陷阱:不留给孩子深入探寻的机会,迫不及待地給出答案

比如,孩子在踏春时可能会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这边的花都开了,而那边的花还不开呢?”有的父母为了着急尽到科普的责任,想马上告诉孩子答案,过早“剧透”。其实,父母大可以先“后退”一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寻解答,看孩子是否能够独立找到正确的答案。尤其是在听到孩子貌似错误的观点时,父母更加需要抑制住自己太急于帮助孩子纠正错误的冲动,多追问孩子是怎么想的,引导孩子走向能找到正确答案的路径。孩子独立探寻的过程非常重要,为孩子多提供机会,孩子就能成为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者。

第二个陷阱:父母任由孩子的探寻不管,不提供支持和引导

比如,当孩子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从春天开始,我明显地感觉到白天变长了呢?”如果父母不提供任何线索来引导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去观察思考的话,大多数孩子很难去从地球和太阳的相互空间关系去解答这个问题。

也许父母也不是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父母更知道能从哪里找到方法和答案,比如可以给孩子拿一个地球仪作为地球,再拿一盏台灯作为太阳,让孩子观察地球仪和台灯在不同相对位置时的光照变化。这种具体可见的模型可以较好给孩子提供思维的支持。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探寻放任不管,孩子缺少了这种支持,孩子就会对观察、探索不再感兴趣,因为似乎他观察到的和想到的事物没有任何意义。所以,父母要成为孩子观察、思考后进行认知发展的“脚手架”。

培养孩子的探寻能力,聪明的父母这样做

回避以上两个探寻陷阱之后,父母在培养孩子探寻能力时可以这样做。

尽量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孩子思考回答

比如在公园里,孩子见到一只漂亮的蝴蝶飞过来感到很兴奋,追着跑。父母等孩子玩够了,可以问问孩子:“宝宝,你对蝴蝶了解多少呢?为什么蝴蝶的翅膀这么美丽呢?”通过这种开放的问句,引导孩子进行更高一层的认知思考。孩子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去理解然后回应我们的问题。所以父母需要给孩子留足够的时间等他们思考并做出回答。建议急脾气的父母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可以在心里默默数30秒,避免误以为孩子不懂而过早地打断孩子的思考和回答,甚至建议可以暂时先忘记这个提问,也许有些话题孩子需要“消化”几天,才会再来和你进行探讨。

巧妙地把科学词汇融入和孩子的对话中

比如,孩子经过观察,发现蝴蝶一旦飞进花丛中,就不容易被看见了,父母就可以及时地跟进对话:“宝宝,你觉得蝴蝶是不是在用漂亮的翅膀伪装自己呀?这样对它的生存有什么作用呢?”这时候像“伪装”或者“拟态”的专业词语就可以不动声色地插入亲子对话当中,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接触到丰富的科学词汇。

鼓励孩子在探寻时提出假设,然后通过简单可操作的方法进行检验

如果孩子假设蝴蝶翅膀的样子是为了伪装,不让它的敌人发现,父母就可以和孩子玩“捕猎”的亲子游戏,帮孩子验证他的假设。如果当时正好带了蝴蝶形的玩具当然好,要是没有,也可以用彩色丝巾、彩色包装纸、有色彩的衣服等当道具。

玩法:

先让孩子拿着道具当蝴蝶,父母当小鸟要抓蝴蝶吃。当孩子拿着一只鲜艳的蝴蝶放在五彩缤纷的物品中时,父母就假装自己这只小鸟看不见蝴蝶;当孩子拿着鲜艳的蝴蝶放在白色的物品上时,父母就可以抓蝴蝶了。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检验自己的假设,还可以进行角色反转后继续玩,让孩子充当捕猎者来找蝴蝶,父母则当蝴蝶,给孩子演示不同颜色、形态对于隐藏效果的不同,拓展孩子的认知。

随身带上照相机和密封塑料袋

如果随手带了照相机,就可以引导孩子及时给形态很特别的蝴蝶拍照,或者把春天里一些难得的植物标本带回家。回家后,父母就可以和孩子根据采集来的影像资料、实物资料继续进行深入的讨论或进一步收集更多的资料。

引导孩子制作一些表格

学会使用数据是当今一种重要的能力,在探寻春天时,父母就可以把数据知识融入其中。比如用数据表格来记录今天在公园见到的不同种类的蝴蝶数量,也可以引导孩子画出气泡图,来分析带猫眼图案的蝴蝶和像枯叶的蝴蝶有什么不同点和相似点。

猜你喜欢
陷阱蝴蝶孩子
为了蝴蝶
陷阱
捉蝴蝶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捉蝴蝶
陷阱2
陷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