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文
祖父是一位老木匠,十五六岁就师从曾祖父,他的手艺在老家远近闻名。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我的童年基本上是和祖父祖母一起度过的。耳闻目睹,木匠师傅的手艺也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树木砍下山,首道工序是割皮。树搁在木马上,还需要人“制树”,不让树在割皮过程中随意转动。祖父用的特制割刀,双手用力,割完一个面,我就使劲把树木转动到另一个面。祖父经常夸我“晓得翻边(面)”。
割皮后放上一段时间,让其自然晾干,然后办材料。墨斗是老木匠办材料的法宝,可以丈量、划线。祖父将墨斗线固定在树木一头,拉开墨盒,让墨线距离木头一厘米左右。他走到另一边,将墨盒搁在木头上,线绷紧,眼一瞄,手一弹,一条笔直的竖线就印到树木上。然后用斗尺一量,拿出插在墨斗盒上的竹枝笔(破开竹子做成的笔,很硬)一划,横线就出来了。树木根据需要用斧头劈,或者用锯子锯,最后制成木条或木板。办材料必须用心设计,安排合理,零部件齐全,尺寸到位。祖父是办材料的行家,可以帮东家节省原材料。
做木工,榫头衔接是一项细活,如果榫头衔接不好,成品就会吱吱作响,容易散架。祖父很重视打榫头,一个眼,一个榫,都划线,用凿子或者小锯子时都小心翼翼的。榫头接好后,为了加固,还会钉竹钉或铁钉。组合是一种艺术,祖父粗中有细,手工精巧,大部分活计都做得很好,他做出的成品,经久耐用,深受村民的喜爱。
祖父最威风的时刻是上梁。那时农村建房,上梁仪式,东家会请祖父主持,祖父身披红色长袍,用一把开山斧指挥泥匠工固定好横梁架子,他就站在正梁上,一边将雄鸡鸡冠血洒在梁上,一边口诵赞梁词。接着献酒,为堂屋正梁披紅挂彩,爆竹也随即响起来,祖父站在大梁上和泥匠们一起向人群抛撒糖果、茴皮、发饼之类的食物,底下围观的人马上抢夺。糖果抢得越快,就预示着主家越兴旺。
祖父去世多年了,现在的木匠也放弃了传统的手工,一些高科技已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这些老木匠的手艺,渐渐成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