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花朝节

2021-05-11 05:58
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 2021年3期
关键词:花神百花民间

咱们中国人是特别喜欢过节的,现如今也有很多传统节日保留下来,比如刚刚过去的春节、元宵节等等。不过,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这个节日有些特别。首先,它可能是咱们中国传统节日里面,日期最不固定的全国性节日之一了。其次,这个节日曾经的名气很大,可以与八月十五的中秋节齐名,近代以来却迅速衰落了。这个节日就是——花朝节。

花朝节的来历传说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是中国的民间传统节日。这是一个以花为名,体现人们花神信仰的节日。说到花,咱们今天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好看、观赏这些词,但在古人的观念里面可不一样。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花代表着生命的孕育与轮回,是象征着人与万物的生老病死的。相应的,神格化的花神,也就主管着人们的生老病死,甚至是农作物的收成好坏了。

花朝节的信仰基础是百花生日、花王诞辰、花神诞辰。关于花王、花神,古往今来的说法不一。民间把女夷作为花神,因为她善于种花养花,于是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花木录》认为女夷是“魏夫人弟子,善养花,号花姑,故春圃则祀花姑”。《月令广义》中也说:“女夷,主春夏和养之神,即花神也。魏夫人之弟子。花姑亦为花神。”此外,还有佛教的名为迦叶的男性花神、十二月各有花神等几种说法。

花朝节的日期

花朝节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不过正式作为一个节日确定下来,应该是隋唐时期。因为在唐代的诗文及史籍中,关于花朝的记载已很是常见,如司空图的“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早春》),卢纶的“虚空闻偈(jì)夜,清净雨花朝”(《题念济寺晕上人院》)。唐朝的花朝节定于二月十五日,和正月十五、八月十五并列为三个“月半节”。民间常将花朝节与中秋节并称,有“花朝月夕”之说。后主李煜那首著名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春花,其实也是指花朝节。所以说,二月十五日,这应该是官方确定的花朝节的正日子。现在《辞海》《词源》这些书里,用的也还是这个说法。

不过呢,既然是民俗,那花朝节什么时候过,怎么过,就不完全一致了。所以,花朝节发展到后来,南北各地的日期就有了较大的区别。比如浙江、东北的一些地方,是二月十五过花朝节;北京、江苏一些地方在二月十二;南方的广西甚至有二月二就开始过的。

同样一个节日,为什么日子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主要是跟气候有关系。花朝节毕竟是以花为名的节日,赏花肯定也是重要的节俗活动。各地气候不同,花期早晚有异,过节的日子也就不一样了。所以一般来说,南方比北方要早几天过花朝节。另外一点就是,可能与历史上的气候变化有关系,比如山西一些地方二月二过花朝节,这可能与当地节俗形成的时候处于历史上的温暖期有关。

花朝节的节物风俗

关于花朝节的记载,南宋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谓“东京二月十二日为花朝”。陶朱公书亦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其风俗多是郊游雅宴,盛唐即有此风,参加者多是些骚人墨客,有时也有亲朋好友,在观景赏花中饮酒赋诗,欢声笑语,持续不断。在宋代以前,过花朝节的一些高雅习俗只限于一些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之中,在民间并不普及。自北宋开始,其活动又有了新内容,增加了种花、栽树、挑菜(采摘野菜)、祭神等,并逐渐扩大到民间的各个阶层。

1.祝神庙会

传说花神专管植物的春长夏养,所以,祀奉她的就不仅仅限于花农了,还包括耕种庄稼果蔬的农人。长江三角洲一带多有花神庙,旧时吴越花农家还常供奉着花神的塑像。二月初二花神生辰,许多地方,不少农人都要聚集于花神庙内设供,以祝花神诞辰,东北一带还讲究用素馔(zhuàn)来供奉。有的地方还要演戏娱神,通常是由十二伶优分别演绎十二月的各月花神故事。宋代朱熹有一首咏花神的诗说:“便赋新诗留野客,更倾芳酒祭花神。”由朱熹的诗,也可以看出人们对花神的感情。花朝节当天,人们聚集到花神庙,就此形成庙会。这天夜里,要提举各种形状的“花神灯”,在花神庙附近巡游,以延伸娱神活动。

2.游春扑蝶

古时,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三五知己,赏花之余,饮酒作乐,互相唱和,高吟竟日。纵观二三月间的传统佳节会发现,这一时期会有一系列游春的节日——春节拉开了迎春的序幕,花朝节前后构成游春的高潮。撰有名剧《桃花扇》的孔尚任,也曾写有竹枝词形容花朝踏青归来的盛况:“千里仙乡变醉乡,参差城阙掩斜阳。雕鞍绣辔(pèi)争门入,带得红尘扑鼻香。”

宋时开封一带的花朝曾流行“扑蝶会”,是当时民间颇有趣味的游艺活动。《诚斋诗话》云“东京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 繁花似锦自然引来彩蝶纷纷,赏花的同时,扑蝴蝶自然也就成了配套的活动了。

在古代,女性外出活动多受限制,而花朝节则发挥了女性出游自由的作用。方回《二月十五晚吴江二亲携酒》之“喜晴郊外多游女,归暮溪边尽醉人”,表明花朝之日女性出游者颇多。嘉兴地区亦是“妇女多出游,曰踏青”。因此,花朝节“女性色彩浓重”,堪称中国古代“女性的节日”。

3.簪花赏红

簪花是女性追求美的一种方式,唐代宫廷已盛行,所用鲜花主要是牡丹。后来民间多用普通花草或彩色布帛剪裁,以应花朝气氛。明马中锡《宣府志》载:“花朝节,城中妇女剪彩为花,插之鬓髻,以为应节。”

《博异志》所载崔元徽悬彩护花的传说流行后,民间“常效崔元徽护百花避风姨故事,剪五色彩缯(zēng),系花枝上为彩旛(fān),谓之‘赏红”。人们会在花枝上系一根红的绸条或布条,有的花枝太细,不能系,则在花盆里插一根细竹棒,上面系红的绸布条。

4.花朝节美食

作为传统“大吃货国”的重要节日,花朝节自然也少不了美食助阵。当然,既然以花为名,那这节日的美食,自然也是以花为主了。

佳节自然要有佳酿,百花节自然也要喝百花酒。这种酒用百花、百果酿成,口感甘甜,正所谓“百花酒香傲百花,万家举杯誉万家。酒香好似花上露,色泽犹如洞中春。”

除了百花酒,在花朝节这天,人们还要吃百花糕,喝百花粥。百花糕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说起源与武则天有关:武则天嗜花,每年花朝日就会组织君臣参加游园大会,让宫女们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这种糕有着花瓣的馥郁和谷物的芬芳,很快就上行下效,宫廷坊间一时分外流行。至于百花粥,自然也是用各类花、果熬制的粥品了。

此外,花朝节这天,民间还有挑菜的习俗。所谓挑菜,就是在野外踏青的同时,挖些可以食用的野花野菜回去,一边饮酒一边作为饮食的点缀。所以花朝节在民间也有“挑菜节”的叫法。

现今花朝节

花朝节是我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民间节日,体现了民间的花神信仰、对丰收的期待以及对自然的亲近,虽然从清末就逐渐衰落,但是近几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有些地方又开始重新举办花朝节。

武汉新洲花朝节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旧街镇的花朝节起源于南宋淳熙年间,迄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即使战争年代也未中断,由最初单纯的民间祭祀仪式,逐步发展成民间物质文化交流的盛会,历年来旧街花朝节都是鄂东一带最大的民间赶集庙会。旧街花朝节已被列为武汉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壮族花朝节

壮族的花朝节是纪念百花仙子的节日,又称“百花仙子节”,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龙州、宁明等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节日里,男女青年汇集在长有木棉树的平坝对歌,歌中必有歌颂百花仙子的内容。青年男女对歌情深,歌为引子花为媒,在真挚的歌声中赠花定情,便抛绣球和互赠礼物。所得绣球不带回家,待日落分手时,挂到木棉树(民间认为百花仙子常住在木棉树中)上,以求百花仙子保佑爱情永结,心地洁白。

宁波花朝节

寧波地区,少女在花朝节这天用绸缎缝作(内塞棉絮)百花娘子布人孩,祈祷像百花娘子一样美貌聪明,会绣百花。妇女则停止刺绣和针线活,烧香点烛,膜拜供在桌上的绣花绷子。

白族花朝节

大理山下的白族人民,于农历二月十四举行“春会”,届时家家户户门前以盆栽花卉搭成“花山”,形成花山栉比的一条条“花街”,绚丽多彩,蔚为壮观。古城及城郊的居民和农民身着盛装走出家门,到大理古城各条街道逛花街,赏花景。

猜你喜欢
花神百花民间
橘子花
百花绽放
传统花朝节:汉服青少年祭花神祈福
春来了
花朝节祭花神祈福春天
花神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