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鸟窝

2021-05-10 14:53洪秋玲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鸟窝小鸟绘本

9月的一天,大班孩子在户外游戏时发现滑梯边的一棵大树上多了一个黑黑的东西,他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那是什么?”“是鸟窝吗?”“是我们放假的时候有的吗?”他们还行动起来,有的爬到滑梯上,有的跑到二楼大平台上,试图近距离观察,却都无功而返。

“老师,鸟窝里有鸟宝宝吗?太高了,我们看不见呀!”孩子们都很好奇,但是鸟窝在高高的树上,根本看不见鸟窝内部的样子,怎么办?孩子们继续想办法。有的尝试将攀爬区的梯子搬到大树下,可即使爬到梯子顶端,离鸟窝还是很远;有的打算摇一摇树,让鸟窝自己掉下来,但这个想法立刻遭到了其他孩子的反对,因为这样鸟宝宝就会掉下来。这时,我脑海里也闪过很多念头,设想着如何回应和支持孩子:如果我设法把鸟窝取下来让孩子们观察,等于示范了不尊重生命的行为;我也曾尝试运用手机的变焦功能来拉近与鸟窝的距离,可依然无法如愿看到鳥窝里的情况;如果在鸟窝上方的树干上安装一个摄像头,倒是可以让孩子们亲眼看到鸟窝内部的样子以及鸟窝里究竟是不是住着小鸟一家,但是考虑到在这个位置安装摄像头需要专业人员参与,且需要不少费用,所以我没有去实施。

这以后,这个“长”在高高树上的鸟窝依然是孩子们热议的话题,他们每次经过这棵大树,都会驻足观察有没有小鸟飞回来或飞出去,对于鸟窝的疑问也没有停止过:鸟窝里有鸟宝宝吗?鸟宝宝长大了吗?为什么我们看了这么多次都没有看见鸟宝宝,也没有看见鸟爸爸、鸟妈妈呢?是它们不喜欢这个家了吗?鸟窝是用什么做的?鸟窝是鸟妈妈造的还是鸟爸爸造的?会不会被雨淋坏啊?……

两周后,孩子们由于始终看不到小鸟的踪迹,渐渐转移了兴趣。此时,我有些纠结:这么好的课程资源难道就这么浪费了,我是否应该设法维持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看不见鸟窝,我是否可以借助绘本等资源给予孩子们间接经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呢?想到这里,我提供了绘本《鸟窝》,让孩子们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感受鸟儿和人类和谐生活的故事。

接着,我想到了让家长带着孩子去寻找周围的鸟窝,上网查询有关鸟窝的知识,给孩子讲解,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结果,家长费了很多周折,也没能找到鸟窝,只能把从网上找到的鸟窝图片或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里分享。这时,幸亏有一位家长找到了一个鸟窝,否则真不知道这个活动怎么进行下去。这位家长发现鸟窝里什么都没有,想着可能是一个废弃的鸟窝,就把它取下来带到班上供孩子们观察。孩子们发现鸟窝主要是采用树枝、树叶、杂草、羽毛等搭建而成的,非常结实,原来小鸟就是一个天生的建筑师。

既然孩子们看到了鸟窝真正的样子,我何不让孩子们学着制作鸟窝呢?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让孩子们了解自然界生物的智慧,教育孩子们树立爱鸟护鸟的意识。于是,我请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鸟窝,他们纷纷将自己的观察和想象进行了融合,各自采用树枝、稻草、麻布、麻绳、木板、筷子、柳条等材料制作了一个个造型奇异的鸟窝,并逐一在班级微信群里展示。最后,我组织亲子活动“我为小鸟安个家”,请孩子们把“鸟窝”安放到自己家周边的某个地方。可是一段时间下来,他们并没有看到小鸟在“鸟窝”安家,十分失望。这时,我感觉有关鸟窝的活动要继续延伸有点困难,就到此告一个段落了。

我根据大班孩子的兴趣和幼儿园的环境,生成了有关鸟窝的探究活动,旨在利用身边的鲜活资源满足孩子们对于自然、科学的探究欲望,但是在这过程中有几个疑问一直萦绕在我心头:孩子们平时较少接触甚至根本接触不到鸟窝,这次正好小鸟在幼儿园安家,我觉得机会难得,于是想积极利用这个鸟窝展开相关活动,但是实际开展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理想。面对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时,我想要让孩子有真切、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却又不知道如何捕捉契机推动活动的开展。由于看不见鸟窝,后面开展的活动并没有与这个鸟窝发生关联,事实上,这个鸟窝只是起到一个引子的作用,我后来在活动中主要借助了绘本资源和家长资源,感觉没有这个活教材也可以如此开展。

您碰到过类似困惑吗?如果是您,您会如何开展相关活动呢?

(浙江长兴县龙山街道中心幼儿园 洪秋玲 提供)

猜你喜欢
鸟窝小鸟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宝宝头上有鸟窝
小鸟
Mini漫画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鸟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