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平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企业建设的发展也越来越完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快速发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得到有力推动,社会各行业展现出高质量发展局势。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来自自然和社会领域的各类突发事件不时涌现,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着社会健康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成为党和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企业应急;安全文化建设;探索和思考
引言
由于企业性质比较特殊,安全生产问题伴随着整个产业的发展,并成为社会上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企业的大部分设备都处于高温、高压环境下,一旦发生安全性问题,将会给整个企业乃至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故企业必须要意识到自身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从而最大化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各项生产工作安全进行,促使企业健康持久发展。
1应急管理须依法进行
法律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基础,更是社会活动的规范约束,依法治国基本理念下的法制化建设已覆盖我国各个领域,应急管理已用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依法应急应作为企业应急管理之基本予以重视。(一)依法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企业应以严格遵守《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以所属行业配套法规为重点,按照要求建立各项应急管理制度,同国家法规制度高度契合,实时关注并及时更新完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在法规界定的权利范围内,开展应急专项工作。(二)依法落实应急法制化管理。优化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预防准备、处置救援、恢复重建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管理进程。建立内控体系,在执行阶段确保有关工作满足要求,并同步形成监督管理,杜绝跨越法律“红线”或挑战法律界限“打擦边球”的行为。(三)搭建起法规学习平台。经常更新有关应急管理的法规内容,确保及时将国家最新要求落实到位,精神传递到人。全体员工应高度重视法规学习,理解其核心思想及主要内容,充分提升应急意识,时刻警惕突发事件发生。在此基础上,全员还应做到学以致用,应急管理人员做到依法组织应急救援,现场作业人员需自觉遵守作业要求,在应急阶段有能力辨别行为是否合法。
2安全生产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管理技术落后
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安全管理主要以生产设备管理和生产工艺管理为主,以管理的方式确保各项生产工作按照相关规定有秩序地开展。如果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无法满足相应的要求,那么定会产生相应的问题,引发一系列的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管理目标也不能有效的落实。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安全管理技术比较落后,尤其是在防火爆炸和工艺对策上,主要以人员定期检查设备压力计和安全阀为主,且部分企业安装了管道应力检测装置和空气检测装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安全管理技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且相对的设备在前期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后期效果却明显降低,影响到企业安全生产。另外,由于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事故应急管理不完善,有效性较低,不利于企业安全持久发展。
1.2安全意识薄弱
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的首要任务。职工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参与人员,职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安全生产问题,故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但是在现实企业生产中,存在严重的职工安全意识薄弱问题,尤其是安全管理人员,认为生产设备正常运作就不会发生安全问题,导致难以发现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甚至存在一些职工,在生产设备操作中缺乏安全操作意识,未能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进行操作,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安全生产问题。规章制度是约束职工行为重要举措,也是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但是由于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没有体现出一些危险行为,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引发安全事故。
2应急安全优化措施分析
2.1应急管理须落实资源
应急资源作为应急基础能力保障要素,由软性资源和硬性资源构成。软性资源涉及团队能力、信息支持平台、多方协作等;硬性资源涉及设备、物资、后勤支持等。各类资源的配置,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具有重要体现。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屡次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其顺利实施无不依托于资源的有力支撑,但也同样多次受困于资源的落实。拓展应急资源、赋予现代信息管理功能、强化储备是应急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应急资源落实既为国家应急管理之根基,也同样为企业应急管理之必要,企业应对于应急资源的落实予以深入推动。(一)自我保障资源的储备。作为“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以自我保障为核心配备基础应急资源,配以必要的社会资源。作为“关键少数”的大型企业,除落实自我保障的基本应急资源外,还应配备大型生产事故应急的特种资源,建立专业化应急队伍。(二)资源外输机制的塑造。在保障自我应对能力的基础上,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在社会需求时向社会输出应急资源,积极支持,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在非典疫情、汶川地震等过往应急救援过程中,社会资源的不断补足,对于应急工作全面持续开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及时解决了资源跟进缓慢的有关问题,其中很多资源来源于各企业的储备。(三)资源落实执行机制的建立。企业要同步建设保障资源落实的执行机制,根据自身规模特点,按照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要求做好资源投入规划,建立资源有效储备、协调、动员、应用的程序制度,形成资源全周期自引进到退役的管理保障,形成跟进更替的良好循环,及时补足缺口,确保应急资源的稳定储备和良好运行状态。
2.2应急管理须反应快速
应急管理是和时间赛跑,“反应速度”成为了高效应急的主要体现。我国应急救援素有“黄金阶段”概念,通过对突发事件发生后关键时期的应急,最大程度规避风险,降低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企业应同样注重应急管理的快速反应,围绕重点强化提升。(一)强化应急预警。应急管理需要有落叶知秋般警觉,有如履薄冰般谨慎。诸多大型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爆炸等,往往能够在极短时间形成致命危害。因此及时预警能够迅速获取应急警示,进入应急状态并采取应急行动,防止事故的演化和影响的深入,是应急行动的第一發起点。(二)注重行动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精准实施、有效执行、合理应变”。需要在各个应急阶段的工作执行过程中强化行动管理,明确事件类型,采取正确方法针对动员部署,制定策略,过程中实现监督把控。当事件程度超出企业可控范畴或能力界限时,企业应及时同政府建立协同,必要时交接管理权限,合理应变,避免应急的延误滞后。(三)专业化的能力协同。专业能力及资源能够对应急行动起到促进作用,提升各个环节速度和执行率,通过建立高素养、专业化的应急队伍,配合先进、精密的科技平台或软件,能够促进应急策略及指令更高效、顺畅地贯彻接收,应急统计及信息工作更加便捷地开展,应急管理界面下各个窗口有效衔接,最大程度实现理想应急。
结语
总之,企业安全生产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人身安全,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故必须要高度重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建全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从规章制度、工作和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同时,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在企业内部营造安全生产的文化氛围,排除事故安全隐患,构建防范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的生产技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雷.如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1):45+68.
[2] 王军.浅谈企业如何开展有效安全教育培训[J].品牌与标准化,2019(04):76-78.
韶关市矿山救护队(韶关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广东韶关51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