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桔钦
【摘 要】 本文以江南里语文加建筑的跨界融合系列课堂为例,详细探究了中职建筑专业课堂如何结合语文课教学开展活动体验、文筑互融,打造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并分别从引子、互融、深入、延伸四个环节进行实践与反思。
【关键词】 跨学科 文筑互融 企业课堂职业(核心)素养
今天的教育改革正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职业教育视角下的核心素养本质也同样具有层次性,在育人目标上开始由培养“合格的职业人”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转变,而落实在课堂教学上应从注重学科内容转向注重学习者的体验,从注重教材唯一性转向注重教材与环境、师生等多重因素的整合,从注重“单科独进”的体系完整转向“学科融合”的包容并蓄。教师共同研究授课对象、解读建筑文化、改革教学模式,开出四堂活动体验,文筑互融的创新课。
一、以桥为介,开启建筑与语文的前世今生
笔者认为文化学科与建筑学科的深度融合,不仅仅是把文化知识作为学习建筑的辅助的工具,而是要利用文化知识来给建筑学科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以学生主体地位“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在这个理念之下,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出了以“印象·江南里”为主题的语文加建筑的系列课堂,让语文和建筑真正地融合在一起,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地做到以文为介,更好地理解江南里的建筑风情。
而如何让语文和建筑真正深入的融合在一起,找到那个契合的点,笔者所在的语文团队花了不少时间来寻找这个点,在无数次地观看蓝城运河江南里的宣传片之后,我们选定了“桥”这个媒介。小桥流水人家,桥是江南古镇的象征,运河是蓝城江南里的亮点。桥在这里既是江南水乡的名片,又是建筑专业的门面,真正的构建起了“印象江南里”的文筑结合的楔子。所以我们的第一堂课,两位老师以“画不尽的江南桥”给我们的系列课堂拉开序幕,把江南的诗情画意和江南里楼盘的小桥楹联结合在一起,书写了一堂建筑与语文的前世今生。
本堂课结合建筑专业学生学习特点,积极启发他们的感情细胞,培养实践能力,从故事拓展联想,用“桥”引出了语文与建筑的前世今生,也用“桥”拉开印象江南里文筑融合的序幕。
二、乡愁引路,实战模拟,开启江南里研学之旅
通过第一堂课的铺垫,学生心目中对语文加建筑的融合已经有了真切的体会,接下来,我们的第二堂课就是走进江南里,把教室搬到楼盘中去,让学生到蓝城运河江南里去进行真正的实战模拟,让语文老师和建筑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江南里,开展“爱在江南里”研学之旅,以游踪为序,引导学生挖掘江南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独具匠心的建筑设计。
与传统课堂最明显的差别在于,我们把课堂直接搬到了江南里的售楼中心。学生穿着统一正式的工作服,置身楼盘售楼中心“崭新”的课堂。新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学生的角色代入感更强,无形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
本堂课在前面的基础上,采用研学课程,到现场教学,并采取语文+建筑+企业专家三师融合的课程形式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三、以情怀为介,融合拓展核心素养,走进江南里的宣传创作
在蓝城运河江南里的研学课堂上,同学们穿上销售人员的服装,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堂精彩的楼盘模拟销售的实践课,也赢得了现场的各位点评嘉宾的阵阵掌声。本堂课后,我们的系列课堂趁热打铁,围绕着“售楼”的主题,又开出一堂语文加建筑的印象江南里海报文书设计的双师课堂。如果说现场销售我们是售卖的是“乡愁”,那么这堂课我们这堂课的主题就是要在专业的基础上把情怀进一步推进。
本堂课是江南里企业课堂的延伸,以老曹娥情怀为主题的蓝城运河江南里的销售课堂的实践火爆,自然的让学生感受的,除了现场的销售之外,我们还要在销售的文案和宣发上下功夫,于是江南里的海报和售楼书设计就又是文筑融合的又一个亮点,是印象江南里的又一个延伸课堂。
四、说不尽的江南里,读不完的江南水乡
笔者发现,在书写“蓝城·运河江南里”楼盘时,学生对江南建筑的特点并不十分熟悉,于是《江南水乡》的整本书阅读课,是印象·江南里的两堂实践课之的后续。以阅读《江南水乡》整本书为总任务,分为“全景式阅读——忆江南”“沉浸式体验——江南忆”“启发式感悟——最忆是江南”三个分任务。
语文+建筑+非遗传承人三师融合的课堂,以阅读《江南水乡》整本书为引导,指导同学们在文本中加深对中国传统江南建筑的了解,穿插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作品的赏析,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再结合“蓝城·运河江南里”项目,引入到对传统建筑现状和保护情况的思考,由文字走向情感的升华。
小桥流水人家,构建起语文和建筑的情缘,蓝城运河江南里项目催生了我们围绕江南建筑的系列企业課堂。语文与建筑的跨学科融合不是拼凑、不是叠加,而是一个不断优化、创造的过程。语文与建筑学科应该“立体作战”,拓展融合的深度,拓宽融合的宽度,相互渗透,这也我们这个江南里建筑项目的跨界融合的最终目的。时代在变化,我们新时代下的中职人也要在这个变化的时代中找到自己新定位,在跨学科的浪潮中争做一个有心人。
参考文献
[1] 戴智敏,沈兆钧.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4):12-17.
[2] 王荣生,高晶.阅读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