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盾
2021年1月23日,俄罗斯莫斯科,民众举行游行集会
2014年克里米亚入俄后,在西方制裁常态化和国际能源价格低位徘徊的背景下,俄罗斯GDP一度从2万亿美元掉到1.3万亿美元。其后,得益于农业大规模发展和内需对经济增长超过50%的拉动效应,俄罗斯经济逐渐从谷底走出。然而,新冠疫情使俄罗斯经济再次跌入至暗时刻。
由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反对派发布的反普京视频以及高企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俄罗斯普京政权的声誉遭遇严重冲击,但又在新冠疫苗“卫星-V”领先世界甚至德国都想引进的助力下,风评逐渐好转。
2020年,俄罗斯经济萎缩3.1%,疫情使各行业经济活跃度骤减,其影响较2008年金融危机更甚。这意味着21世纪第三个10年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到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每10年必遭经济危机的魔咒再次延续。
经济形势恶化使俄政府较快放开防疫限制措施。俄罗斯最严格的隔离措施仅持续不足两个月,远远短于欧美国家。俄官方将此归因于俄罗斯经济结构的特点:原材料开采和初级加工部门占比大,终端消费品生产部门和中小企业占比低,这使俄罗斯对防疫限制措施的应激反应较弱,俄罗斯经济的受损程度也因此较低。尽管如此,对经济危机的忌惮仍是俄政府降低防疫层级的主要原因。
在防疫限制措施下,传统出口行业如油气开采、冶金、机械设备等,受到严重冲击。由于油气出口收入和非油气进口收入(关税等)总和超过俄联邦预算收入一半,因此当2020年石油出口收入同比减少逾40%、非油气进口收入下降7.4%,以及疫情防控等反危机资金大量支出之际,俄联邦预算赤字率超过官方设定的经济安全临界值。
封锁令下的社会经济停滞,尤其使私营企业、打工人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受到较大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因通货膨胀有所加剧,居民实际收入下降;另一方面,经济停摆导致失业率大幅攀升、“影子失业”现象蔓延—即有些人虽然保住岗位,却面临工资拖欠、工时缩短等问题。
即使俄罗斯政府为防止企业大量裁员,出台了中小企业贷款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但物价上涨仍使部分民众的生活雪上加霜。2021年2月,俄罗斯通胀率从1月份的5.2%飙升至5.7%,是2016年11月以来的最高通胀率。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每10年必遭经济危机的魔咒再次延续。
此外,俄罗斯的外部经济环境尤为严峻。美国拜登新政府的优先外交政策是修复与欧洲盟国的关系,北约得到实质性恢复,美欧对俄立场的一致性大幅上升;加之美国针对“北溪-2”项目的施压方案已基本确定,以及拜登在烏克兰问题上对俄罗斯的传统冷战思维,西方国家将在经济领域继续通过制裁和对贸易、投资、金融、技术采取限制措施等方式,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和技术遏制。
相比制裁,疫情本身对俄罗斯经济的冲击仍是可控的。俄罗斯目前并无南美、中东等地区国家的破产风险。一方面,生产力并未遭到严重破坏,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和预算赤字皆为较易恢复和调整的动态指标;另一方面,俄罗斯国家杠杆率较小、外汇储备充足,贸易盈余等指标仍处在可持续甚至最优状态。在国家实施合理的财政、货币和投资等逆周期政策后,俄罗斯经济复苏前景可期。
社会不满情绪,最易在经济变故期滋生。2021年1月,俄罗斯多地发生大规模示威游行。导火索是反对派领导人阿列克谢·纳瓦尔尼中毒后返俄被捕,并在其个人网站和YouTube上发布《给普京的宫殿:最大贿赂史》调查视频。
视频发布3天内,播放量达5500万次。随后反对派在社交平台动员游行。抗议人群多为35岁以下社会地位较低的年轻人和大学生,他们打出“自由”“释放”“我爱俄罗斯”“我们等待变革”,以及十月革命时期便有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标语,或喊着“打倒沙皇”“可耻”的口号。
2018年11月15日,德国东北部的波罗的海区域,“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正在铺设
从组织方式、参与者结构、话语等社会运动要素来看,本次集体行动并无具体或激进的政治诉求。抗议者的政治身份较为淡化,携带抗议标语者仅占3%,无明显左中右派或民族主义分野。除少数抗议者为反对派拥趸之外,大多数抗议者实为“搭便车者”—即主要表达对经济现状和腐败的不满,宣泄自2020年4月以来严格防疫限制所积累的抑郁和压力。
因此,此次集体行动较为温和,抗议者对警察的“攻击”仅限于投掷雪球和瓶罐,警方的逮捕也仅针对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激进者和反对派集团的关键人物。抗议运动只发生了两次,强度很快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