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煦,平瑛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 201306)
上海因海而兴,拥有良好的海洋资源禀赋,发展海洋经济具有相对优势。2018年上海市海洋生产总值达9 18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8.1%,海洋经济已成为上海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海洋经济建设是上海市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贯彻落实国家海洋战略的必然选择。
本研究依据历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海洋经济公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和《上海市统计年鉴》的具体数据,聚焦海洋产业结构,分析上海市海洋经济发展情况,为上海市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供参考。
根据上海市水务局提供的数据,上海市拥有约1万km2海域、520 km海岸线和3个有居民海岛。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为上海市海洋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上海市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中积极探索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1]。
上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10—2013年)为增长放缓期,第二阶段(2013—2014年)为增长停滞期,第三阶段(2014—2016年)为快速增长期。2014年后上海市海洋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海洋经济增长率逐渐超过全国同期水平(图1)。
上海市海洋产业属明显的“三、二、一”结构(图2)。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占海洋经济总量的比重为0.06%~0.07%,占比较低且稳定;海洋第二产业占比保持在30%以上,但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发展动力不足;海洋第三产业是上海市海洋经济的重点发展方向,增速稳定且占比逐年提升,与海洋第二产业产值的差距也逐渐拉大。
图1 上海市与全国的海洋经济增长率
图2 上海市海洋三次产业占比
根据自然资源部相关标准,从海洋经济活动类型的角度可将海洋经济划分为主要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以及海洋相关产业。其中,海洋经济的核心层为主要海洋产业,支撑层为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外围层为海洋相关产业(图3)。
图3 上海市海洋经济的核心层、支撑层和外围层
上海市主要海洋产业产值为2 000亿~2 500亿元,呈现波浪式发展趋势,其中2010—2013年稳步提升,经2014年的下降后,又进入稳定发展期;海洋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总体向上,但也在2014年经历下降;发展状况比较亮眼的是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2010—2016年一直稳步向上,在其他产业出现短暂发展停滞的2014年也获得较大增长,体现上海市政府在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领域的重点扶持和持续性投入。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可在数据量不大以及系统信息不太充分的情况下,对因素间的相关关联度进行定量分析[2]。该方法主要依据各因素的样本数据,通过设立灰色关联系数和灰色关联度指标,描述因素间的强弱关系。样本数据反映出的因素间的变化趋势越相近,表明因素间的关联度越大,灰色关联度指标的数值越大。灰色关联系数和灰色关联度的计算方法为:
式中:ξi(k)为灰色关联系数;r i为灰色关联度;x i(k)为第i个要素的第k个数据;ρ为可调节系数,用于调节输出结果的差距,通常取0.5。
偏离-份额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经济结构分析。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则在传统分析方法中引入动态发展观念,主要依据各因素的样本数据,通过细分样本时间段,在每个时间区间内对总体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充分利用样本数据实现分析的微观化[2-3]。计算公式为:
式中:N i为份额分量;D i为竞争力偏离分量;P i为结构偏离分量;G i为区域部门经济总增长量;PDi为部门总增长优势。
海洋三次产业构成海洋经济系统的三大因素,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可确定多个因素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和贡献度[4]。因此,本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动态分析,确定上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影响(表1)。
表1 上海市海洋三次产业与海洋生产总值的灰色关联度
由表1可以看出,灰色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因此,从产业结构增值的动态变化来看,与上海市海洋经济关联度最大的是海洋第三产业,其次是海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中,当r i>0.7时认为该因素的影响作用大,因此海洋第三产业对上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发挥最核心的作用。海洋第三产业主要为向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产业部门,包括滨海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在滨海旅游业方面,上海市依托自然区位优势,积极对接国际旅游市场,通过国际邮轮及其相关产业有效拉动海洋旅游消费,并在2015年成功跻身全球第八大邮轮港;在交通运输业方面,上海市肩负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任务,组织兴建巨型规模港区(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深水港区),牢牢将国际港口贸易建设与海洋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确立“海港兴城”等高度重视海洋作用的战略理念。未来上海市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应继续重点关注和扶持海洋第三产业的发展。
2010—2016年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从38 439亿元增长到70 507亿元,增长率达到83.43%,而上海市海洋经济总产值则由5 225亿元增长到7 463亿元,增长率仅为42.83%,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本研究从海洋经济核心层、支撑层和外围层的角度,对相关偏离情况进行动态分析(表2)。
表2 上海市海洋经济核心层、支撑层和外围层的偏离情况
3.2.1 核心层(主要海洋产业)
主要海洋产业的总体偏离值累计为负值,表明上海市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结构偏离分量的波动较小且均维持在正值,总体呈现下行探底的筑底趋势;虽然2013—2014年出现一定反弹,但在2014—2015年继续下滑,2015—2016年反弹并有向好趋势,表明核心层内部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但产业结构优化力度未能持续保持,这可能与主要海洋产业内部新增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项目较缓慢有关。竞争力偏离分量除在2014—2015年出现短暂正值外,其余年份均为负值,表明上海市主要海洋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较弱,虽然有向好发展的势头,但仍须重点关注。
3.2.2 支撑层(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
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的总体偏离值累计为正值,表明上海市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产业发展优势。其中,结构偏离分量均为正值且处在一定的震荡期,虽然2013—2014年表现为下滑,但在2014—2015年强势反弹,并在2015—2016年继续维持较高值,表明支撑层内部产业结构较合理且不断优化,从而保障支撑层产业结构优势的可持续性。竞争力偏离分量在大多年份为负值,但仍呈增长态势;2013—2014年突然大幅提升但并不能保持,2014—2015年仍跌落为负值,但2015—2016年重新提升为正值。
3.2.3 外围层(海洋相关产业)
海洋相关产业的总体偏离值累计为正值,但数值不大,表明上海市海洋相关产业发展水平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优势,但优势并不明显。其中,结构偏离分量均为正值,但下行趋势明显,2015—2016年已接近于0,表明海洋相关产业早期具有的产业结构优势不断弱化,须通过优化内部产业结构再度保证其产业结构优势;竞争力偏离分量的发展趋势与核心层相似,早期为负值但具有稳定增长趋势,2015—2016年成功突破0,且较2014—2015年增量较大,体现值得期待的增长态势。
综上所述,研究期内上海市海洋经济增长率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海洋经济核心层、支撑层和外围层均具有较合理的产业结构。其中,支撑层的产业结构具有深度优化的态势,表明数量较多且能快速发展的竞争优势项目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与此同时,须警惕海洋经济核心层和外围层结构效益的下行趋势,这反映其内部发展缓慢而不具有竞争优势的项目占比增加。
上海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禀赋,但2010—2016年上海市海洋经济增长率并不及全国平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上海市海洋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的变化,对于上海市协调海洋经济内部产业关系、提高海洋产业聚合质量和整体效益、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以及建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现有的相关数据,对2010—2016年上海市海洋产业结构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上海市海洋经济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海洋第三产业对海洋经济总量显示出较强的影响性,表明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等海洋产业的需求弹性高和发展动力足,须重点扶持;上海市各海洋经济部门均有较合理的产业结构优势,表明其在海洋经济发展上拥有数量可观、发展快速且富有竞争力的一批建设项目;其中,代表支撑层的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的发展态势最为向好,不仅具有较为稳定的产业结构优势,而且在竞争力上逐步提升,已追上全国平均水平且具有继续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与上海市在相关领域的不断投入密切相关;须重点关注外围层的海洋相关产业,其竞争力优势在研究期末出现强势增长的态势,体现出巨大潜力,可进行重点培育。
受限于海洋经济官方资料的更新进度,本研究在研究期范围上有所欠缺,未来将进一步对上海市海洋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做出全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