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社会城乡健康体育多元化融合发展研究

2021-05-08 00:32齐国强
关键词:体育产业小康社会公共服务

刘 文,齐国强

2016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1]。要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可以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大健康的发展理念,为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群众体育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成为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催生了大健康理念下全面小康社会“健康体育”这一概念的产生。

纵观我国城乡体育的发展,特别是《全民健身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以城市社区为重点的城市群众体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城市和乡村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分支,“健康”和“体育”更是两个不同形式的存在,加之我国独特的二元化结构,受到政策环境、经济基础、健康意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影响,城乡健康体育的差距在进一步加大[2],制约着全面小康社会健康体育城乡多元化的融合发展。研究全面小康社会健康体育城乡多元化融合发展,阐述在大健康背景下,城乡健康体育在全面小康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思路,使人们对城乡健康体育的发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进而改善城乡健康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有助于缩小城乡群众健康体育的差距,促进城乡社区健康体育的融合发展,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一、全面小康社会城乡健康体育多元化融合的基本要素

(一)全面小康社会健康体育的发展要素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破解前进道路上的难题”;“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健康+体育”的融合是大健康时代城乡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小康社会“城乡+健康+体育”的融合,是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应有之意。这其中包含着满足解决温饱以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包含创造性地把发展战略与当代我国国情相结合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包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健康体育发展确立了时代坐标,同时凸显了中国特色健康体育的发展导向以及全面小康社会健康体育发展的动力与诉求。

(二)全面小康社会健康体育多元化的构成要素

从构成角度看,全面小康社会城乡体育的建设离不开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环境和健康产业五个方面的基础构成要素。“健康体育”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它包含了健康和体育两个方面内含,是健康和体育的深度融合。健康体育不仅是一种身体活动的方式,更是一种健康教育的手段,是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追求、精神追求等方面的多元化存在形式。健康体育就是在健康中国的“大健康”视野下,全周期、全人群地保障人的身心健康[3]。周期性的参与体育活动是维护生命张力、降低慢病风险、对抗亚健康最有效的方法,更是对抗衰老、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方式。健康体育多元结构的存在体系,在不同层级和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体现健康体育的多元性和多功能性。

(三)健康体育产业融合的供给要素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4]。在大健康背景下,城乡健康体育产业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已成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健康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有效供给的基础和载体,更是城乡健康体育融合发展的诉求。把挖掘和培育城乡健康体育产业多元化要素与产业价值链布局有机结合起来,树立新思路,完善健康体育产业和空间规划,推动城乡顶层设计、产业规划和要素整合的多元化供给格局,提高健康体育产业供给结构对城乡健康体育消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健康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可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体育的消费供给需求,促进健康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健康体育多元化主体的有效供给。

二、全面小康社会城乡健康体育多元化融合的影响因素

(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体育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社会公共服务内容的一部分,我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模式导致城市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农民享受国家公共服务的权利受到限制,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进而造成了我国长达几十年的城乡间经济文化发展的差距和公共服务不均衡的局面积重难返。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快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步伐,社会结构分化整合,社会利益消长调整正在悄然进行,但是中国社会二元化结构的特征并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城市和农村的结构性差距依然存在,造成城乡体育公共资源配置差异进一步加剧。农村乡镇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健身场馆、健身路径、发展规划、管理机构、健身指导员队伍等方面严重不足,导致城乡健康体育发展不均衡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城乡社会公共服务理念滞后因素

公共管理体制的完善是健康体育政策有效执行的保障。我国城乡体育公共服务长期以来主要是由政府来主导,公共服务由政府进行统一指令安排。地方政府行政部门,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发展地方经济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历来是历届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最大需求,而着眼于未关注来长远发展的群众精神文化、精神面貌、身心康乐为主体的健康体育问题,则稍显微不足道或可有可无。同时,部分管理者对健康体育的科学性和紧迫感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与农村居民真实需求之间存在偏差,既制约了城乡社会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也造成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被动发展。同时公共管理的无序状态、健康体育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也容易造成体育公共政策执行不力和公共服务滞后,从而影响城乡健康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正常发展。

(三)城乡居民健康体育的认知因素

健康体育包含身体、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生命全周期的诸多层面,它是针对大健康时代发展、社会需求和健康承载而提出的一种全局理念。目前,我国城乡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城乡居民体育健康意识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农村居民对健康体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运动场竞争的层面,与城市居民相比,对体育与劳动、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娱乐、体育与文化等缺乏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城乡居民在健身理念、健身需求、活动时间、体育消费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方面农村传统休闲、养生体育活动面临失传或消失的危险;另一方面城市体育活动偏重于赛事、广场舞、跑步等聚集性活动。

(四)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因素

健康素养是人们运用掌握的健康知识和技能,解决自身健康问题、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健康素养分为三个方面: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健康素养水平作为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有助于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据调查,2016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1.58%,其中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仅为9.79%[5]。而2020年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8.08%,农村居民为20.02%;城乡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26.44%(1)本文在修改过程中参考了最新统计数据,参见《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升至23.15% 》,网址链接:http://www.gov.cn/xinwen/2021-04/01/content_5597287.htm。,相较于2016年均有较大的提升。但是,从监测结果来看,城乡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仍偏低,维护和促进健康能力不足,城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这些都在制约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城乡健康体育的协调发展。

三、全面小康社会城乡健康体育多元化融合的基本构想

(一)全面小康社会城乡健康体育的基本含义

健康体育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实践中出现的一种新的体育形态,是我国大众体育发展到一定时期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体育存在形式,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因子之一。全面小康社会城乡健康体育的基本含义,就是以促进人类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体育健身活动形式,满足全面小康社会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体育健康文化需求,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的健康水平,推动我国体育经济和健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从而促使经济更加发展、文化更加丰富、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健康;表现为体育人口的快速增长,体育生活化、健康化、组织化、消费化、娱乐化蔚然成风,职业体育、产业体育快速启动,健康体育作为文化娱乐业、健康产业的新兴业态,迅速成为城乡社会的健康热点、消费热点和投资热点,有利于有效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和城乡社会全面发展。

(二)城乡健康体育多元化融合的发展目标

“全面小康社会城乡健康体育多元化融合体系”是指“大健康”的背景下,城市社区健康体育与农村乡镇健康体育,是相互作用且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是发展过程和发展目标的统一体,涵盖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健康文化、体育产业等方面,其存在形式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全面小康社会健康体育的发展目标,就是要通过城市和农村社区体育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管理制度的服务完善、组织体系的逐步健全、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生活环境的持续改变,最终最大限度地实现城乡社区健康体育的功能,同时实现城乡健康体育的协调融合发展,达到增强城乡居民主动参与意识,改善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完善社会资源有效整合,发展社区文化,满足城乡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体育健康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城乡体育和谐发展的整体目标。

四、全面小康社会城乡健康体育多元化融合的发展路径

(一)政府管理部门为主体,统一认识、科学规划,确立城乡健康体育多元化融合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

按照《体育法》《全民健身纲要》的要求,结合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第二步战略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小康社会”“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针对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可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发挥健康体育在全面小康社会发展过程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作用。同时,要科学规划,在政策、体制、组织管理、活动方式、人才培养、经费来源以及场地布局等方面将农村与城市社区体育协调发展,构建适合城乡社会健康体育多元化融合的公共管理服务体系。

(二)城市社区为先导,突出健康理念,推进城乡社区健康体育多元化服务供给的合理化和标准化进程

城乡多元化要求城市与农村要打破“二元”壁垒,促使各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协同优化、合理分布,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生活结合在一起,共同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直至消灭差距[6]。作为我国健康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单位,城乡社区要密切关注当前大健康背景下,社会大众健康体育的需求和变化,以及国家体育、健康产业的动态,以城市为先导,通过社区服务,建立常态化和实效化的体育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用大健康的思想和理念引导乡村居民,使其在健康理念上逐渐接受新观念。优化城乡健康体育公共资源多元化供给与配置,既要平衡城乡体育公共资源供给的结构合理性,更要兼顾城乡居民健康体育需求和价值诉求的不同,以提供不同的健康产品和服务为前提,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提高健康体育公共资源的利用率和覆盖率,平衡健康体育公共资源的合理布局,发挥城市社区基础设施、资金、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优化资源服务供给结构,促进城乡健康体育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构建,推动城乡健康体育融合发展。

(三)拓宽城乡健康体育融资渠道,促进融合发展,加快城乡生态文明、健康体育、休闲文化产业发展进程

促进发展健康体育产业,是满足城乡群众健康生活需求的有效途径,是拓宽资金来源的有效渠道,也是促进城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把挖掘城乡健康体育元素与培育产业价值链有机联系起来,政府可通过积极的财政、税收、补贴、奖励等政策性措施,大力扶持健康体育产业优先发展,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市场化运作的积极性,促进具有健康体育元素的养老服务、生态文明、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影视传媒、会展经济、教育培训等产业的深度融合[7]。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和政策导向,注重农村民族传统健康体育项目的开发与保护,鼓励全社会相关企业,关注对健康体育产品的研发和利用,丰富城乡健康体育产品的市场供给,形成“政府+企业”和“农村+城市”融为一体的体育产业多元化市场供给体系。

(四)运用现代社会网络、信息资源,积极构建城乡健康体育多元化融合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系统

借鉴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生态理念,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城乡健康体育多元化融合发展思路,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城市—区、县—乡镇、社区三级互动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政府实施网格化管理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城乡互动的城乡健康体育多元化发展新格局,建立城乡健康体育多元化融合网络管理体系,具体参见图1。

图1 城乡健康体育多元化融合网络管理模式图

健康体育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且独特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目前应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城乡融合、城乡和谐的新型发展格局。健康与体育相互联系、互为依存,其融合代表高生产力水平和高消费能力, 反映的是人的需求层次的高级化, 是大健康时代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诉求。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健身消费和消费买健康的意识都将逐步增强,体育产业必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城乡健康体育多元化融合的根本是健康与体育等要素的融合与互动,城乡健康体育融合发展既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传统养生思想的保护与传承,也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在促进振兴乡村、繁荣城乡健康体育文化发展、 推动城乡全面小康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小康社会公共服务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体育产业之篮球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