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 姜波 李晓媚
摘 要:对骆马湖近年来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梳理了骆马湖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治理方案,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河湖治理及管理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骆马湖;一湖一策;治理方案
1 基本情况
骆马湖为江苏省第四大湖泊,位于徐州市、宿迁市境内,即东经118°5′~118°19′、北纬34°0′~34°14′,是浅水型湖泊。湖区北起堰头村圩堤,南至洋河滩闸口,西连中运河,东临马陵山南麓。东岸为丘陵,北、西、南岸为堤岸,岸线平直。骆马湖湖底高程一般为18.50~22.00 m(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正常蓄水位为22.83 m时,长27.00 km,最大宽为20.0 km,相应水面积为287 km2,最大水深为5.5 m,平均水深3.3 m,库容9.18亿m3;设计洪水位为24.83 m,相应水面积为320 km2,库容15.95亿m3,是人工大型平原水库型湖泊。
骆马湖主要入湖河道共3条,分别为沂河、中运河及湖东马陵山区支流;主要出湖河道共两条,分别为新沂河和中运河;控制建筑物为嶂山闸、皂河闸和宿迁闸等。根据《江苏省防洪规划》(苏政复〔2011〕21号),骆马湖大堤(二线堤防)近期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水位为24.83 m,校核水位为25.83 m。
骆马湖共有5个监测点:骆马湖区(东)、新站、洋河滩、骆马湖区(南)、皂河镇。自2012年以来,骆马湖宿迁区域内5个监测点位监测数据均值均能满足Ⅲ类水质标准要求。2018年,骆马湖高锰酸盐指数指标均为Ⅱ类标准,氨氮指标基本达到Ⅰ类、Ⅱ类标准。根据《江苏省骆马湖保护规划》,骆马湖保护范围水功能区有骆马湖调水保护区、中运河宿迁调水保护区和总六塘河宿迁保留区。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污染源问题
2.1.1 点源污染
骆马湖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根据调查,沿岸无排污口设置。湖东部地区农村的污水配套处理设施不完善,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到位。沿湖生活污染源治理率较低,生活污染物在雨水冲刷下,通过地表汇入沿湖连通河道,部分水体最终进入骆马湖,影响湖体东岸水域水质。
2.1.2 内源污染
(1)麦黄草泛滥。由于2015年以前的过度采砂,湖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鱼类种群减少,麦黄草泛滥,部分水域湖底荒漠化严重。虽然目前已实行黄砂全面禁采,但由于大量水草腐烂影响水体酸碱平衡,对湖区水质的影响较大,需及早启动相关研究并采取治理措施。
(2)避风港及沿岸垃圾堆积。周庄避风港、洋河滩避风港、皂河避风港及沿岸部分村落聚居区存在垃圾随意丢弃、堆积现象,影响沿岸生态环境和水域水质。
(3)船舶污染。随着骆马湖旅游、养殖和中运河航运的加速发展,骆马湖内船舶的数量增多,工况也参差不齐,这些船舶的特点是以小型船、老龄船居多,船舶平均吨位小、技术落后、能耗高、污染大。在日常運营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三大类:船舶油污染、船舶生活污水、船舶固体垃圾。这些污染物都会对水域造成很大的危害。
2.1.3 面源污染
骆马湖沿湖地区的农村生活垃圾尚未完全实行统一收集、转运和处置,部分生活垃圾被随意丢弃在湖岸及连通河(渠)道河面上。沿湖生活污染源治理率较低,生活污染物在雨水冲刷下,通过地表汇入沿湖连通河(渠)道,部分水体最终进入骆马湖,影响湖东岸水域水质。
2.2 水系统问题
2.2.1 水系循环
骆马湖有明确的补水来源和排水出路,主要补水来源为沂河、中运河及湖东马陵山区支流,主要排水出路为新沂河和皂河闸下中运河,控制建筑物为嶂山闸、皂河闸和宿迁闸等。
2.2.2 景观水位
骆马湖死水位为20.33 m,汛限水位为22.33 m,汛末蓄水位为22.83 m,设计洪水位为24.83 m,校核洪水位为25.83 m。根据《江苏省骆马湖保护规划》,骆马湖特征水位及容积如表1所示。
骆马湖水位受嶂山闸、皂河闸等泄洪构筑物和皂河1站、皂河2站抽水构筑物控制,能够满足景观水位和生态水位要求。
2.2.3 河道畅通
根据调查,骆马湖主要入湖河道沂河、中运河和主要出湖河道新沂河、中运河均运行顺畅,不存在阻水设施和断头浜现象。
2.2.4 防洪标准
骆马湖第一道防洪线为皂河防洪控制线,设计洪水位为24.33 m;第二道防洪线为宿迁大控制线,设计洪水位为24.83 m,校核洪水位为25.83 m。随着沂沭泗流域防洪体系和南水北调供水体系的不断完善,骆马湖的防洪、供水公益性功能更加显现。骆马湖是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洪标准已基本达到50年一遇。
2.3 生态修复问题
2.3.1 护坡情况
湖滨浴场至银控自来水取水口(骆马湖东岸)9 km为生态岸线,银控自来水取水口至皂河船闸段(骆马湖一线大堤)15 km、皂河船闸至滞洪闸段(骆马湖西岸)12 km为硬质护坡。沿湖岸坡的硬化造成水土分离、水与生物分离,完全阻断了湖泊和岸线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功能,导致大量湿地资源丧失,水体珍稀物种逐渐减少。
2.3.2 沿岸绿化及水生植物情况
骆马湖沿岸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相结合,湖西岸和南岸为硬质岸坡,原有生态湿地受岸坡硬质化影响较大,呈逐渐萎缩的趋势。嶂山闸至湖滨浴场为维持现状的原生态自然景观,湖滨浴场至银控自来水取水口为结合景观开发营造的临水生态岸线。湖西岸曹甸村至黄墩湖滞洪闸段近期正在进行堤顶道路拓宽工程施工,预防背水侧草皮及生态林遭到破坏。
2.3.3 湖区岛屿情况
据湖滨新区2014年不完全统计,湖区岛屿仅存26处。2017年3月份,对仅存的岛屿进行进一步实地查看,仅徐场、朱集、城上、陆圩、马场、张宅、戴场、马口、大庄、二庄等 10座岛屿现状稍好,其他岛屿或沉降消失,或已成为浅滩。由于湖区内岛屿萎缩、陆域面积减少,陆生生物和两栖生物的生存空间被侵占,生物种群数量和种类均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严重受损,湖区自净能力下降。因此,人们迫切需要进行岛屿生态保护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湖区生态平衡。
3 治理方案
3.1 控源截污
3.1.1 截污纳管
加快建设环湖区域污水处理厂管网和提升泵站工程,提升区域污水处理能力。针对环湖区域不同的农村人口分布情况,对生活污水分别采取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的方式。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集中人口数在350人以上),对于有条件的建立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并输送至新源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对于无接管条件的采取“户建化粪池(沼气池)—人工湿地处理—净化达标排放”的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分散人口区生活污水收集及集中处理较困难,鼓励构建农村化粪池标准化工程。
3.1.2 面源控制
对农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行“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镇(村)处理”机制,分类收集生活垃圾,实现集中无害化处置。结合区域垃圾处理系统,建设生活垃圾收集及转运体系。其中,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包括收运设施(垃圾桶箱、垃圾收集池等)以及垃圾运输车辆配置。大力推进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在农业种植中,推荐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等。其中,化肥施用量较2015年相比减少了5%,农药施用量实现负增长。
3.1.3 水源地保护
在二级保护区内设置生态保护屏障,主要采用纯绿化种植的形式,构造湿地逐级净化环境,改善一级保护区内取水水质。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水域监控,健全日常保洁维护管理制度,引进先进打捞设备,及时清除湖面垃圾、杂草和漂浮物。完善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加强取水口保护巡查,明确取水口保护管理责任,确保饮用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避免骆马湖水源地发生水质超标或水体污染事件。
3.2 内源治理
3.2.1 清淤疏浚
对骆马湖东岸连通河(渠)道进行疏浚,针对连通河(渠)道实施生态护坡、生物拦截带等工程建设,通过栽植生态浮岛、水生生物等净化连通河(渠)道水质,加强河道景观功能。
3.2.2 养殖污染治理
推进湖区水产健康养殖,减少花鲢、螃蟹等网箱养殖区饵料投放,提升净水渔业效率。环湖区域通过推广生态健康養殖技术模式,实施养殖塘口生态化改造,防止养殖污水流入骆马湖。
3.2.3 垃圾清理
加强骆马湖岸线用途管制和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清理废旧船舶和餐饮船只,整治水产品临时交易点。清理周庄避风港、洋河滩避风港、皂河避风港和沿湖区域的生活垃圾及固体垃圾,建立垃圾收集转运系统,保障避风港和沿湖区域的整洁,着力提升骆马湖岸线环境质量。
3.2.4 漂浮物清理
引进割草船,对取水口、景观区、航道等处进行集中打捞,并对清理上岸后的麦黄草等水草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堤岸植被破坏,形成二次污染;在麦黄草泛滥区域,适量栽植芦苇等高杆挺水植物,遏制麦黄草生长,合理控制湖区生物种群及数量。
3.2.5 船舶污染治理
持续开展“三无”船舶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流动加油船,严禁未封舱的船舶进入湖区,持续开展船舶污染物防治工作,全面完成400总t以下运输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改造。同时,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船舶污染应急体系,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湖区群众的环保意识。
3.3 生态修复
3.3.1 岸带生态修复
系统推进生态河湖建设,加快环湖地区造林绿化步伐,建设骆马湖与骨干河网沿湖生态林带,构建河湖相连、活水长流、水林田湖相依的生态大廊道。进一步修复受损的迎湖挡浪堤,推进环湖道路规划优化和建设水平提升,更好地满足沿湖地区生产、生活、环湖生态旅游、防汛抢险的需要,并在汛期发挥效益,提升流域区域防洪除涝能力。提升湖滨浴场至银控自来水取水口(骆马湖东岸)生态岸线9 km,严格保护现有湿地和生态林,进一步扩大湿地和生态林面积。
3.3.2 岛屿生态修复
对现有的岛屿进行勘察并制定湖内岛屿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岛屿生态修复规划,统筹管理湖区生物资源,为湖区生态可持续发展构建蓝图。结合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湖区岛屿遗址的保护,为湖区历史文化的发掘打下基础。通过调节生物种群结构趋向合理,恢复湖区生态平衡,提升湖区自净能力。
3.3.3 整违治乱
积极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技术,加强骆马湖流域监督执法,防止发生新的违法行为。各相关部门应着力开展提高“两违三乱”整治效果的相关活动,坚决遏制“死灰复燃”和新的违法行为,杜绝“前拆后建、前清后乱”的现象,巩固禁采成果,严禁出现新的采砂行为。
4 结语
通过骆马湖“一湖一策”治理方案,开展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专项行动,将有效解决骆马湖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