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三扰”

2021-05-07 07:45杨谔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功利世人教养

杨谔

一个9岁男孩,学书法已有两年,参加考级,也获得过不错的等级,还曾参加过南通市小学生书法展。一日,培训班老师对他父亲说:“你儿子在我这里已不可能学到什么了,应该为他再找一位老师。”朋友给我讲了这个“故事”后,我说:“不管这个培训老师的水平如何,就凭他说出了这一句话,他就是一个好老师。”后来,在朋友的穿针引线下,由我试着教小男孩继续学书法。辅导了两次之后的一个早上,男孩的父亲发来两张孩子在家的练习,尽管什么话都没说,但其意甚明:

“孩子的字怎么不如原来了?”

我一点也不奇怪孩子父亲有这样的疑问,因为一般人都不知道“漂亮”与“美”的区别究竟在哪里。眼下尴尬的是,不仅仅社会上以赚钱为目的的各种培训机构,甚至还可以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在内的艺术教育,教师只教学生怎么画怎么写怎么唱,却不告诉他们为什么,也不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着如何画如何写如何唱,更不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实践美。这就好比一个人能说出“教养”一词的所有含义,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会去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最最要命的是,不少艺术教师,本身对“美”与“漂亮”的区别不甚了了。

当今艺术教育面临着三个挥之难去的困扰。

平庸之扰。凡人都有惰性,通常都喜欢选择自己原本就喜欢、熟悉的事物。比如去听演唱会,在听到耳熟能详或者自己会唱的歌曲时,会“我心飞扬”起来,而不会生出厌倦之心。如果需要选择,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难度低的、见效快的学习。若要另起炉灶,或是改弦易辙,则大半会不情愿,因为如此一来所花的时间、财力和精力将数倍于前。他们明白若要上坡脚步必然要稳健,所花的气力也大的道理,但事到临头则又想投机取巧。平庸的事物总会拥有绝对多的市场,相互陶醉所营造出的气氛足可使所有参与者都忘记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精彩的世界在前方等待。他们和流行性感冒具有同样的特性,一旦过去,不再被记起。

功利之擾。中小学生学艺术是为了升学时可以加分;年轻人学艺术是为了就业挣钱;已经有了很不错职位的人学艺术,为的是往自己脸上再贴一层金。有几个是发自真心的去爱的呢?有几个是为了追求美呢?有几个是为了修养自身呢?有几个能把艺术与社会、生活联结起来呢?曾有这样一位朋友,年已半百,在机关里有一个很好的职位,可他偏偏不满足,还想在书法上有一手,希望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能挥洒自如。见其下笔匆促烦乱,我以练字即练心相警,后来,他或许是感到自由挥洒离他太过遥远,便质疑我的“教法”。其实,他的进步是很明显的,但有一样东西遮蔽了他的眼睛,使他既看不清别人,也看不清自己。若把艺术比作是一面影照万物的镜子,那么功利之念便如蒙在镜面上的绒布。艺术是排斥功利的,功利之心越炽,离艺术越远。功利也可能会在人获得成功之后紧跟而上,但这是由别人决定的,两者次序不能互换。

江湖之扰。人们习惯于以貌取人,以名誉地位取人,而忽视内质,所以江湖艺术从来不缺受众。江湖艺人最会迎合世人,他们会按世人所想象的“大艺术家”模样打扮自己,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娱乐与猎奇。他们善于把谎话当真话来讲,就像高尚之士说高尚话一样自然或者激昂慷慨。不要指望江湖艺人会自责与内疚,“骗人”是他们的职业,谁见过有人为自己的职业而向世人道歉的?也千万不要诅咒他们的存在,该反省的是为他们的生存提供了肥沃土壤的人们自己。法国著名思想家蒙田说“好的教育能改变我们的观点与习俗”,反之也能成立。我曾接触过好几位受过江湖艺术熏陶的青年,他们的作品与做派,都可以拿来作为例证。

猜你喜欢
功利世人教养
互动平台
功在自己,利及他人
图说·“梅”开二度
跟踪导练(三)
路以奇葩惊天下,名以怪诞动世人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一只有教养的狼
所谓教养,不过是细节
有一个叫杰克逊的大孩子
功利社会话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