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沙尘暴的警示

2021-05-07 07:46冯旭东
人民周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达峰沙尘沙尘暴

冯旭东

3月15日,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北京等12省区市遭遇明显的沙尘天气,局地能见度不足300米。“这是近10年我国遭遇强度最高、范围最广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已达到强沙尘暴级别。”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张碧辉说。据气象卫星估算,可视的沙尘区面积约为46.6万平方公里。

本次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主要起源于蒙古国。3月13日以来,蒙古国大部分省份相继遭遇特大沙尘暴和暴风雪等灾害性天气。由于蒙古气旋发展强盛,沙尘随着气旋后部的冷高压东移南下影响了我国北方大部地区。

10年来最强沙尘暴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家园,共建共享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是现实和未来赋予当代人的使命。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最严峻的环境挑战,任何行动的迟缓和建设的不足,都将导致全人类遭受大自然的无情惩罚。

也在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九次会议,研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问题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国家自主贡献最新举措。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备受关注的两会“热词”。3月12日,“十四五”规划全文发布,要求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在新形势下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我国履行负责任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历史担当,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在此背景下,“30·60”碳战略目标逐步落地,意味着要一体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产业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从过去的单因子控制向协同控制转变,从环境产业常规污染物控制向特殊污染物控制转变。这为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绿色+”理念将贯穿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美的一只蝴蝶煽动一下翅膀,可能会引起大西洋的一场飓风。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中国的实践充分证明,绿色发展利国利民、功在千秋,这条路子是正确的,要坚定不移走下去。

猜你喜欢
达峰沙尘沙尘暴
可怕的沙尘暴
迎接人口“达峰”
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协同治理路径
基于统计学的中国典型大城市CO2排放达峰研究
肺功能检查在小儿大叶性肺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可怕的沙尘天气
大话西游之沙尘暴
天外来客:火星沙尘暴
如何看待沙尘暴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