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博爱县人民医院(454450)冯小胜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类型之一,国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在8.1%左右,一旦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导致患者出现坏疽、残疾、死亡等情况,严重威胁生命安全[1]。临床中糖尿病足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下肢远端伴有烧灼样疼痛感、针刺样感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足部皮肤温度降低、足部皮肤组织溃烂等症状。目前多采用控制血糖、创口敷料、清创、营养支持、改善微循环等手段治疗患者,但疗效欠佳。祖国药学博大精深,四黄膏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具有祛腐生肌、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良好效用。为了探讨更加高效的治疗方案,本文就四黄膏联合甲钴胺治疗0~1级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
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搜集0~1级糖尿病足患者82例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疾病的诊断标准[2];②Wagner分级0~1级[3],患者皮肤完整,存在足溃疡可能,或足部皮肤有浅层溃疡,未见感染;③患者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2周内未接受过外敷治疗、口服其他中药等药物治疗;②合并其他糖尿病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失明、昏迷等;③足部外伤;④伴有椎间盘病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病;⑤精神病;⑥未控制的高血压;⑦精神病;⑧严重足部软组织感染;⑨下肢骨关节损伤、下肢神经病变;⑩药物过敏;11妊娠或哺乳期女性;12恶性肿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18例;年龄42~74岁,平均(58.05±9.67)岁;糖尿病病程4~17年,平均(10.48±1.74)年。观察组男、女分别24例、17例;年龄41~73岁,平均(58.46±9.84)岁,病程4~16年,平均(10.27±1.39)年。两组基线数据比较,差异均有均衡性。
1.2 方法 入院后积极控制患者血糖,结合血糖水平调整治疗方案,使得血糖控制在:空腹<7mmol/L,餐后2h<10mmol/L,使用碘伏球对溃疡局部进行消毒,1次/d。在此前提下,对照组予以甲钴胺片,口服,0.5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四黄膏治疗,治疗时先用碘伏球对溃疡局部进行消毒,再使用四黄膏涂抹溃疡处,涂抹厚度1mm,使用纱布宽松包扎患处,1次/d。两组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于治疗前后,测评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评价项目包括肢端发凉、气短懒言、肢端皮色、口渴喜饮、肢体疼痛、肢体麻木、神疲乏力、足部皮肤表面溃疡,症状由无到重,分别对应0分、2分、4分、6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4]。(2)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症状完全消失;②显效:症状明显改善;③有效:症状有所好转;④无效:症状无好转。总有效率=(①+②+③)/41×100%。(3)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趾肱比(TBI)、踝肱比(ABI),指导患者取平卧位,保持安静10~15min,使用血压计检测下肢胫后动脉收缩压、上臂肱动脉收缩压、足背动脉收缩压,其中ABI为下肢胫后动脉收缩压与上臂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TBI为足背动脉收缩压与上臂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描述,X2检验,计量资料以(±s)描述,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描述。
2.1 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19.27±4.49)VS(19.31±4.68),组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为(10.25±5.94)分,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的(13.72±4.63)分,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 两组TBI和ABI对比(±s)
附表 两组TBI和ABI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41) TBI AB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0.42±0.08 0.81±0.19* 0.58±0.11 0.78±0.15*对照组 0.43±0.09 0.69±0.18* 0.57±0.10 0.68±0.13*t 0.533 2.936 0.431 3.226 P 0.298 0.002 0.334 0.001
2.2 疗效对比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2.68%(38/41),高于对照组的73.17%(30/41),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TBI和ABI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ABI、TBI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详见附表。
甲钴胺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常用药物,其作为一种甲基化活性药剂,能够经钴分子与甲基基团进行结合,直接参与甲基转化过程,并转移至细胞核、线粒体等细胞微结构内,促进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物质合成,加快受损细胞修复,减轻患者临床症状。近年来,随着中医学在临床领域的逐步应用和推广,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成效。中医学领域中,糖尿病足属于“脱疽”、“消渴”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患者发病与瘀血阻络关联密切,是故临床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施救理念。
本文中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其中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说明,两种方案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观察组的效果更优,这主要是由于四黄膏中含有黄连、大黄、黄柏、黄芩,黄连味苦、性寒,可凉肝胆、祛热毒、燥湿;大黄可解毒消痈、清热利湿、活血祛瘀;黄柏可泻火除症、清热燥湿,祛除疮疡肿毒;黄芩可泻火解毒、清热燥湿,诸药联用共奏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的良好功效,与甲钴胺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疗效,减轻患者不适症。临床中糖尿病肢端病变患者常伴有血管病变,存在不同程度的肢端感觉障碍、皮肤发凉、踝臂血压指数下降等情况,血液呈高黏、高凝状态,严重影响下肢血运。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ABI、TBI明显上升,其中观察组ABI、TBI高于对照组,表明两组的肢体血运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分析后可知,观察组使用的四黄膏中含有大黄、黄柏、黄芩等有益成分,其中大黄能够有效改善人体局部组织血液循环,调节血液黏度,抑制血栓形成;黄连能够降低血糖、抗感染、改善外周神经传导;黄柏可抑制糖基化终末化产物,促使血管再生,改善肢体局部微循环,加快溃疡面愈合;黄芩可发挥扩张血管壁、活血化瘀的积极作用,诸药配伍可改善患者大血管、微血管病变,有效促进患者肢体血供恢复。
综上所述,给予0~1级糖尿病足患者四黄膏联合甲钴胺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TBI、ABI值,运用于临床中,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