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463000)刘艳 李可法 李蕾 翟丹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又称脑梗死,该病是因脑动脉闭塞导致脑组织发生梗死,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静脉溶栓作为治疗CIS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但溶栓后患者的凝血功能会改变,增加患者多部位出血的风险,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1]。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后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动机-行为(IMB)模型是指通过为患者提供有利的信息,积极改变患者对疾病的意识,从而促进患者建立积极有效的行为模式[2]。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上报我院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CIS患者39例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进行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干预的CIS患者39例纳入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45~75岁,平均(61.03±10.3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17h,平均(6.42±2.13)h。合并疾病:高血压11例,糖尿病8例,高血脂7例。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47~75岁,平均(62.35±10.7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15h,平均(6.17±2.21)h。合并疾病:高血压10例,糖尿病9例,高血脂10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与相关标准相符[3];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此次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障碍者;②既往脑梗死史;③严重精神及认知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在溶栓治疗前为患者介绍溶栓治疗流程及不良反应;在溶栓治疗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溶栓后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康复训练。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则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具体如下:①成立小组。小组成员由副主任医生,护士长及护理人员组成。由护士长为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护理流程及知识的培训,对培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积极探讨。②信息干预。收集两组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并给予下一次信息支持。③动机干预。由于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恢复期相对较长,且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大,故在治疗后多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故在护理中应给予患者动机性访谈干预,主要包括意图访谈及无意图访谈。其中无意图访谈主要是鼓励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主动表达,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并表达同理心;意图访谈则进行充分心理引导,提高患者对病情认知、溶栓治疗目的以及树立健康意识。④行为技巧干预。该阶段主要是以信息干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展开,针对患者用药方案、康复训练等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可通过电话、微信、公众号等形式为患者开展院外普及,鼓励患者在群内进行病情积极探讨。在患者出院后对其进1个月1次的定期随访,叮嘱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进行回院复查。
1.4 观察指标 ①参照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采用4级评分,20个条目,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15道反向计分题,得分越高则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SDS共有20个题目,10道反向计分题,得分越高则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②参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表(ADL)于干预前及6个月后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其中100分为日常生活可自理,得分越低则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附表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及ADL评分对比(±s,分)
附表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及ADL评分对比(±s,分)
注:与干预前对比,*P<0.05。
时间 组别 SAS SDS ADL干预前观察组(n=39) 49.56±6.42 56.83±7.04 29.36±5.37对照组(n=39) 48.38±6.37 56.43±6.42 28.54±4.67 t 0.815 0.242 0.720 P 0.418 0.794 0.474干预后观察组(n=39) 38.34±4.62* 41.39±7.38* 85.24±10.37*对照组(n=39) 44.37±5.71* 50.64±7.32* 74.13±10.65*t 5.127 5.557 4.668 P<0.001 <0.001 <0.001
1.5 统计学方法 此研究采用SPSS23.0处理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SAS、SDS评分对比:两组干预前SAS、SDS及ADL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及SDS评分较对照组低,而观察组ADL评分则较对照组高(均P<0.05)。详见附表。
CIS作为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被认为是由于脑动脉闭塞导致脑组织梗死。临床针对该病的治疗多采用溶栓治疗以维持神经细胞正常运行,促使人体脑部血液循环畅通,改善预后[4]。但溶栓治疗后出血的并发症最为严重,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瘫痪、说话困难、记忆力丧失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IMB模型作为近年来应用范围较广的行为改变理论模式,其主要涉及信息、动机、行为及预防行为四个因素,通过各因素直接的相互影响与作用为制定健康教育方案提供框架模型[5]。本研究采用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CIS患者进行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干预后的SAS及SDS评分较对照组低,而观察组ADL评分则较对照组高,提示该护理模式能够改善CSI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基于IMB模型能够为延续性护理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支持及动机干预,为护理人员制定科学、个性的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此外,在护理过程中基于动机干预可以有利于调动患者家属参与积极性,这有利于患者改善负性情绪,促进恢复。在行为技巧干预下,对患者的治疗方案、治疗后康复计划等内容进行详细完善,对出院后至家中的病人自我管理、自我训练的督促均能够保证康复方案长期、有效的实施[6]。
综上所述,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能够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