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471000)李晓峰
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慢性的精神障碍类疾病,表现为个人行为异常、情感异常、感知异常等,一般情况下,病人很难区分想象与真实,且病人反应较过激、行为退缩、行为迟钝,病情严重者无法正常社交[1]。该疾病病理机制比较复杂,和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神经发育、遗传等息息相关。现今,临床上常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例如阿立哌唑、利培酮等药物,但用药治疗期间,需考虑药物的兼顾性、耐药性等,进而提升药物治疗效果,保证用药治疗合理性。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阿立哌唑、利培酮等药物治疗的效果,详情如下。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出70例进行试验分析,采取奇偶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其观察组35例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23~74岁,平均(45.24±3.48)岁。而参照组35例患者中有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22~75岁,平均(45.21±3.50)岁。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单独使用利培酮药物进行治疗,口服,初始计量每日1mg,持续用药治疗2周之后,每日用药剂量改为4~6mg。
在参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再给予阿立哌唑药物进行治疗,初始治疗时每日服药5mg,每日用药1次,持续治疗2周之后,每日用药剂量改为15~20mg,每日用药1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周,然后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精神状态评分(PANSS)、认知功能评分(LOTCA)、生活质量评分(SF-36)。其中PANSS评分越低,代表病人精神状态越好。LOTCA评分越高,代表病人认知功能越好。SF-36评分越高,代表病人生活质量越高。不良反应从嗜睡、静坐不能、心电图异常、恶心等方面统计。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等3种,若患者治疗后病情没有复发,且治疗效果显著,则为显效。若患者治疗后复发迹象比较低,且病情有明显好转,则为有效。若患者治疗后无好转迹象,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则为无效。
附表 两组患者PANSS、LOTCA、SF-36等评分比较(±s)
附表 两组患者PANSS、LOTCA、SF-36等评分比较(±s)
组别 PANSS评分 LOTCA评分 SF-36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35) 93.64±4.75 62.36±2.17 54.36±3.75 84.43±3.63 45.75±1.56 71.35±2.73参照组(35) 93.62±4.78 76.47±3.73 54.41±3.71 58.36±4.63 45.71±1.61 59.75±1.96 t 0.0176 19.3442 0.0561 26.2150 0.1056 20.4201 P 0.9860 0.0000 0.9554 0.0000 0.9162 0.00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24.0分析,计算资料用±s、%表示,检验用t值、X2值,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4.29%,优于参照组的74.29%;再对比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低于参照组的31.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分析两组患者PANSS评分、LOTCA评分、SF-36评分 治疗之前两组患者PANSS、LOTCA、SF-36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对比两组PANSS评分显示观察组较低,对比两组SF-36、LOTCA等评分显示观察组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精神分裂症病人表现为思维障碍、感知障碍、感觉障碍,同时还会出现异常的行为举动。若不及时控制住病情,会发展为精神衰退,严重时还会发展成为精神残疾[2]。且精神分裂属于难治性的一种疾病,病情会反复发作,严重危及病人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上常使用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但需持续、长期用药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并降低疾病发作次数,以利于患者社会功能与生活功能的恢复。但选择药物过程中,需了解每种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并评估药物的安全性与疗效。
现今,临床上常使用阿立哌唑、利培酮等药物进行治疗,其中阿立哌唑药物属于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该药物在体内会将突触后的D2受体阻断,且对多巴胺活动还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进而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阳性临床症状[3]。与此同时,阿立哌唑药物还能提升多巴胺功能,并对突触前膜部位的多巴胺受体有激活作用,进而有效缓解病人的阴性临床症状。此外,在阿立哌唑药物的作用下,能对多巴胺系统、5-HT等系统功能有一定的平衡与协调作用,进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4]。且阿立哌唑药物对5-HT2c、5-HT1A等受体还能起到部分激动效果,有利于病人焦虑状态的缓解,进而起到镇静效果。但单独应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获得的疗效则不理想。而利培酮药物也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但其是一种新型药物,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线用药[5]。利培酮药物对多巴胺受体、5-HT2受体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能有效改善病人的阳性症状,同时还能对患者的情感症状有一定的稳定效果。与此同时,利培酮药物还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临床症状[6]。此外,精神分裂症病人急性期使用利培酮药物进行治疗,起效比较快,能有效改善病人的阳性症状,例如妄想、幻觉等。但单独使用利培酮药物进行治疗,患者易出现头痛、焦虑、失眠等不良症状,甚至患者还会出现自主神经调节障碍,增加病人的不适感,进而影响整体疗效[7]。为此,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单独使用利培酮药物有局限性,所以,不建议单独使用利培酮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
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疾病中,阿立哌唑、利培酮等药物均能有效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并降低疾病发作次数[8]。但这两种药物单独使用,效果不佳。而联合用药则能有效增强治疗效果,快速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进而更好地促进患者身心康复。但联合使用阿立哌唑、利培酮等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时,需控制好用药剂量,并遵医嘱用药,以保证用药安全性[9]。通过本次试验数据显示,联合使用阿立哌唑、利培酮等药物进行治疗能有效提升SF-36评分、LOTCA评分、治疗有效率,而PAN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比较低,均比单用使用利培酮药物治疗效果要更好。说明阿立哌唑、利培酮联合使用能起到较好的协同效果,更适合精神分裂症患者。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阿立哌唑、利培酮等药物效果显著,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