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视域下泉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分析

2021-05-07 05:40邱珊鸿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泉州市制造业数字化

邱珊鸿

(中共泉州市委党校 经济和管理教研室,福建 泉州 362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1]。 同时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1]。2020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数字福建建设,高标准办好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高起点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区块链技术创新和产业培育专项行动,加快5G商用步伐,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力争数字经济规模超2万亿元[2]。在数字产业、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现代农业、时尚消费、康养文旅体育等领域,培育壮大新的主导产业,打造更多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2]。2020年泉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3]。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央及省市 “十四五”时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泉州市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是泉州市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关键突破口,这也是破解泉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之困的重要途径。

一、文献述评

(一)数字经济

国内外学者对数字经济的研究日益增多。有学者或机构对数字经济的内涵进行研究, Don[4]指出,数字经济泛指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后所出现的各种新型经济关系;Erik等[5]认为,数字经济是信息的数字化及相应的 ICT 基础设施;Bo[6]认为,数字经济更强调新活动和新产品; Georgiadis等[7]把数字经济看做是所有涉及到与信息通信技术有关的经济和社会活动。美国商务部数字经济咨询委员会提出一个用于测试数字经济的框架,从数字化程度、数字化的效果和影响、数字化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监控新的数字活动领域进行测试[8]。

国内对数字经济的研究虽然较晚,但由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较快,尤其是数字经济蓝皮书《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正式出版后,中国数字经济研究呈现一定的高度及深度。2016年G20杭州峰会提出,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将数字经济分为数字经济基础和数字经济融合两部分,认为数字经济由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组成[10]。目前此两种定义方式在国内较为通用。

有学者从发展测度研究数字经济,前瞻产业研究院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提出数字经济“四化”框架[11];阿里研究院指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可通过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消费者、数字产业生态、数字公共服务、数字科研五大因素来衡量[12]。还有学者从国家战略层面研究数字经济,如逄健等[13]阐述了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出台的国家数字经济战略,提出我国应制定相应战略;庄怡蓝等[14]提出要实现“一带一路”建设中数字经济的腾飞;周蓉蓉[15]基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和国外发展战略提出了我国数字经济具体发展路径。

(二)数字经济和制造业

有些学者从宏观层面对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关系进行研究。李国杰等[16]认为要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赵西三[17]认为数字经济可以破解创新链瓶颈、提升制造链质量、优化供应链效率、拓展服务链空间,破解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痛点;张于喆[18]认为我国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需要以数字经济为驱动,以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为切入点;赖红波[19]认为,要推动工业设计、互联网和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创新,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有部分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如周蓉[20]从数字经济研究福州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沈运红等[21]等运用改进后的熵值法,探索数字经济水平三类因素对传统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

综上所述,国内从数字经济视角对制造业的研究大多是从宏观层面,对以地市为单位的区域性研究不多,目前尚无学者从数字经济视角对泉州市制造业进行研究。

二、数字经济和泉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联度

数字经济和泉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度相关。

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是融合性经济,数据是其关键生产要素,具有快捷性、边际效益递增等优势, 能够促进工业领域实现研发、生产、营销、售后等产业链全流程数字化, 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促进管理精细化、实现多元化增殖,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同时,数字经济还能推动制造业向高效、节能、低碳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催生制造业创新模式。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要素供需、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精准对接,打破不符合发展需求的生产模式,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新的生产模式,比如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个性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特别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发展,借助数字技术助推制造业发展新模式,应成为泉州市制造业发展的方向。泉州市制造业虽然还处在 “微笑曲线”中间区域,但是制造业发展快、体量大、占比高,能为数字经济提供创新资源和巨大市场。因此,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不仅是泉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更是推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

三、数字经济视域下泉州市制造业发展的现状

(一)泉州市制造业发展情况

泉州市产业基础好,制造业体量大,拥有工业企业11万多家、上市企业104家,中国驰名商标159件[22]。2019年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5 855.27亿元,增长8.3%,工业增加值5 167.98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 501.41亿元,增长8.6 %[23]。近几年,泉州市传统、重化、高新产业“三块板块”成形成势,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别为12 247.2亿元、5 115.67亿元、3 510.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58%、25%、17%[23]。

泉州市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19年底,泉州市已形成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纸业印刷九大产业集群。

(二)泉州市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融合及成效

1.融合举措

(1)深入开展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从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了解到,泉州市鼓励企业推进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9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实现“触网”,共培育市级“两化”融合示范项目5个、平台1个,累计318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积极引导企业“上云上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将业务模块向云端迁移,通过按需付费、以租代买、服务租赁等模式,解决企业信息化成本递增、信息化能力不足等问题。泉州市已培育云服务商10家,“上云上平台” 企业2 500多家。

(2)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业

泉州市通过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发挥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百宏纺织化纤实业有限公司等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引领作用,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泉州市被列入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与标准化项目和试点示范项目有11个,列入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样板工厂67家。2018—2020年,泉州市2 300多家企业共投资2 000多亿元,进行“机器换工”改造,应用推广工业机器人超1万台,培育数字化车间112个,推广应用数字化生产线922条,企业减少用工近20%、效率提高50%。纺织鞋服、建材家居行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提升58%和76%。

(3)实施工业互联网示范工程

一是推动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重点打造“鞋创云”“泛家居”和“爱陶瓷”等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加强上下游产业资源优势互补,形成比较完整的配套供给;二是促进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产品研发、生产制造、检验验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无缝衔接和综合集成,实现全流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现已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标杆企业6家;三是加快5G创新应用。推动龙头企业与电信运营企业开展5G试点应用,打造应用场景,促进纺织鞋服、建材家居、机械装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九牧永春智慧制造产业园,项目实施后运营成本降低21%,人均产值提升35%,研发周期缩短32%,一次性合格率提升5%,能耗降低5%。

2.成效

(1)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

在福建省,泉州市率先建成光网城市,是接入网光纤化速度最快的地级市。从泉州市数字办了解到,截至2020年6月,泉州市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308 161 km,互联网出口带宽达8 TB,移动基站总数达到63 598个,其中NB-IOT(窄带物联网)基站数达到4 619个,4G基站数达到43 133个。泉州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50个5G商用城市,截至2020年底,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10 000个,推动落地5G创新应用案例超过50个。

(2)数字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2019年泉州市数字经济指数综合评分超过80分,位列福建省第三。泉州市紧抓“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化”培育,2019年数字经济总体规模超过3 800亿元,占福建省数字经济规模23%,增速位居福建省第二,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过39%。其中,数字产业化规模超过590亿元,增速超过21%;产业数字化规模超过3 200亿元,增速超过22%。泉州市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前三名的城市分别为晋江市(1 100亿元)、南安市(520亿元)和石狮市(430亿元)[24]。

(3)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泉州市以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验区为契机,依据以5G、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创新及国家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推进智能装备和“数控一代”产品应用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泉州市数字经济发展七条措施的通知》《数字泉州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加快平台经济发展的工作分工和工作要求》等文件。泉州市不断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成长,形成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框架体系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已基本形成。

四、泉州市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经济结构差异明显

2019年泉州市产业数字化部分占比超过80%,产业数字化规模是数字产业化规模的5.52倍[24]。根据泉州市数字办发布的《泉州市数字经济规模测算研究报告(2019)》,鲤城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丰泽区和洛江区由于拥有较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产业园,产业数字化规模和数字产业化规模比值均小于2.2。德化县、安溪县、石狮市、台商投资区等县市区发展相对均衡,比值为2.5~4.5。泉港区、南安市、惠安县数字产业发展相对薄弱,比值分别是19.8、20.2和29.3,均超过泉州市平均水平的三倍,这三个地方数字经济发展更加依赖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24]。因此,泉州市各县市区的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存在明显差异。

(二)数字技术供给能力薄弱

从研发投入来看,2019年泉州市 R&D(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只有1.2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8%), 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3%),并且远低于福州、厦门、南通、东莞等城市(见表1)。

表1 2019年部分城市R&D(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从科研平台来看,虽然引进了一批科研院所、创新平台,但是数字技术产出不多、水平不高,难以跟上企业创新水平,很难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企业自身来看,泉州市工业企业创新引领能力较弱,缺乏原创性数字技术,关键装备、核心技术仍以引进为主,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真正建立,超过一半以上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研发机构,不少企业缺少相对稳定的研发团队和持续的研发投入。

(三)数字人才紧缺

泉州市传统产业人才数字素养较低,高层次数字技术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紧缺。经调查,在人才培养方面,泉州市本土培养的数字化人才匮乏;在人才引进方面,泉州市相关高层次人才有1万多人,但是引进人才比例偏小,部分数字人才是由福建省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泉州三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引进,同时出现不少人才向福州、厦门流动的现象,且周边发达省市对存量高端人才存在着“虹吸效应”,导致泉州市引进人才及留住人才较难。伴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和企业对既懂数字技术又懂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剧增,专业人才的紧缺问题将进一步凸显。

(四)融合发展程度亟需提高

部分制造业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和把握不全面、不深入,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把数字化转型当成大企业的事情,不愿意转型;或者只顾眼前利益,对数字化不愿付出成本;或者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停留在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的自动化。虽然泉州市传统制造业企业“触网”率较高,但是数字化应用大部分局限于生产、销售环节等,而未能应用到研发设计、产品服务等价值创造方面。信息技术对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效应不显著,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融合创新速度较缓慢。

(五)政策支持体系有待完善

虽然泉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数字经济扶持政策,但是与福建省其他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其政策整体集聚效应和发挥带动作用不强。例如,2018年福州出台《关于加快工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针对工业数字经济产业基础、工业企业数字化升级、工业新生态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政策,有效地推动福州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工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虽然泉州市以制造业立市,截至目前,尚未出台专门针对工业数字经济的政策。

五、数字经济视域下泉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泉州市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本分”,持续加快数字“新基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强化转型支撑,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是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能促进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一要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普及,提供超高速网络服务,丰富数字传输渠道,完善数字化、智能化运营;二要加大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纺织鞋服、建材、机械装备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智能制造、个性化制造、服务型制造;三要鼓励企业把工业信息、工业数据等向云平台转移,引导优势工业企业发展云平台,推动企业开展云平台互联互通改造,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

(二)加大科研力度,提升数字技术支撑能力

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更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力。泉州市应提高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在数字技术的带动下不断优化升级。一是加强对数字技术的基础研究,积极培育建设一批相关的特色学科和专业,创新数字技术基础理论水平;二是加大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切实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提高企业数字技术的研发能力;三是积极促进合作交流,引进科研创新平台,有效促进数字技术和创新生产要素的结合,并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加快实现新旧动力转换和高效率发展;四是加强数字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工业设计、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突破。

(三)强化智力支持,培育数字技术人才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既需要掌握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专家和专业人才,又需要跨部门和跨产业的复合型人才。一要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工业技术、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等方面的人才,为泉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二要深化政企合作、校企合作,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并结合自身办学能力,培养一批既熟悉传统业务又了解互联网模式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三要引导支持企业加强员工在职培训,特别是加强数字技能方面的在职培训,同时建立激励机制以提高劳动者的数字化素养;四要发挥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等作用,促进数字技术人才培育。

(四)提升转型意识,大力推进深度融合发展

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拓展产业链、价值链。从理论上来说,有利于促进传统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和中端提升。一是传统企业应该重新审视自身发展模式,摒弃落后发展观念,积极引进数字经济核心技术,有序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改造;二是实现生产、销售、研发设计、产品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提升数字技术在产业链条的渗透性以及对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效应;三是积极发挥纺织鞋业、建材家居等行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引导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四是加强数字创新空间、产业园区等建设,推进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

(五)注重顶层设计,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制定政策既要顺应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又要满足传统产业对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同时深化数字经济领域产业的融合。一是加强省市区各级政策宣传,促进泉州市数字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二是统筹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全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出台关于加快泉州市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的细化政策,引导各级财政资金加大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加强对数字经济领域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及试点示范的支持;三是积极落实数字经济领域的相关惠企政策,确保落地见效。同时,还需加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要素配置和发展保障。

(六)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制造业数字化发展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对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一是推行电子政务,提高办事效率,为制造企业数字化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如晋江市在政企互动上,推行 “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四到做法,扮演“引路人”“推车手”“服务员”三种角色;二是积极培育产业数字化平台,如搭建技术创新交流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互联互通;三是大力推进众创空间、孵化园等数字经济载体的建设,优化提升泉州软件园、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等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四是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制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泉州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及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优势,激发企业创新活动,促进制造业数字化更好地发展;五是完善数据治理体系,维护网络和数据安全。

总之,泉州市制造业有天然的优势,应该强化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更好地助推“五个泉州”建设。

猜你喜欢
泉州市制造业数字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优秀少儿美术作品展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关于高中数学选修的讨论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