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峦
她是一名地质专家,为了找到锂矿石,在青藏高原的山川间奔波了40多个年头,经历过无数次生死考验。近年来,她和团队在川西高原甲基卡寻找到的锂矿资源量共计114.31万吨,不久的将来会带动万亿元的锂电上下游产业——
为了找宝藏,她和男队员住一个帐篷,和男队员一样背几十公斤重的石头样品,还要面临地滚雷和雪盲症等威胁
2012年10月的一天,5辆汽车鱼贯驶出四川省地矿局大院,向川西高原甲基卡进发。这个车队由四川省地质矿产公司、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地质调查院三家单位组成,领队的是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副总工程师付小方。此次“挂帅”出征,她肩负着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做好三稀资源战略调查的重要任务。
付小方时年54岁,父母都是军人。17岁那年,她看了一部名为《年轻的一代》的电影,内容是年轻地质队员在青藏高原上的奋斗故事。这部电影让付小方对地质工作心向往之,随后,她报考了成都地矿学院地质调查专业。大学毕业后,她进入四川省地矿局工作。
女地质队员属于“稀有品种”,第一次随队野外调查时,付小方和男队员们住在同一个帐篷里,她磨磨蹭蹭不愿躺在男队员中间睡觉。领队看出她的窘迫,用行李隔出一个空间,她这才躺下睡觉。在野外工作时间长了,付小方的皮肤被晒得黝黑。
从1987年起,付小方就奔走在川西高原上,数十年的高原生活,她从未因自己是女性而对自己降低要求。每次从野外调查回来,地质队员都要背几十公斤重的石头样品。男人背多少,付小方也背多少,最多时,她一个人背了25公斤的石头,而她当时的体重仅40多公斤。
常年奔走在高原上,付小方和同事遇到的危险数不胜数。高原气候复杂多变,简陋的条件导致高寒缺氧所引发的肺水肿,以及地滚雷和雪盲症等问题不断威胁着她和队员们的生命安全,先后有多名地质队员牺牲。地质人为国家寻找宝藏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感染着付小方。
甲基卡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四川省甘孜州康定、雅江、道孚三县交界处,在贡嘎雪山的脚下,平均海拔4600米,空气稀薄,常年落雪。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有着最丰富的稀有金属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虽然地质人就脉找矿和勘查工作不断,但一直未获得实质性突破。
2011年,国土资源部下达任务,要在全国范围内摸清这些稀有资源的家底。2012年10月,作为项目负责人,付小方带队向甲基卡进发,她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在甲基卡外围稀有成矿远景区开展调查评估,圈定新的找矿靶区,并进行重点验证,争取找矿突破。
为了争取时间,付小方团队兵分三路,运用地质、物探、化探三种找矿方式,有的放矢,既集中发力,又各个击破。一个多月时间,他们完成了重点选区工作和综合技术方法实验,发现了两条锂矿脉。
2013年5月4日,付小方团队分成两组再次来到甲基卡。按照预想,他们这次考察的任务主要是布置物探、化探采样区和地质路线。本来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工作,途中有一段简易公路,还有汽车随行。然而,让付小方一行人想不到的是,随着海拔增高,雪越下越大,雪落到汽车挡风玻璃上,风一吹就结成了厚厚的冰,雨刮器成了摆设,驾驶员视线受阻,只好停车。
付小方下车一探究竟,发现雪的厚度已经没到了大腿,连步行都困难。无奈,他们只能无功而返。安全回到大本营后,付小方得知,另一组同事返程途中,汽车滑到了路边水沟里。付小方马上联系当地的挖掘机师傅赶往出事地救援。哪知,夜里的雪下得比白天更大更猛,等另一组人员被救援成功返回驻地时,已是第二天早上了。
她带病坚持工作,19天完成10多个深度在100米以上的钻孔,新增氧化锂资源量共计114.31万吨,为国家新兴能源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在大本营休整3天后,付小方和团队再次向甲基卡进发。到达目的地后,他们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5月13日傍晚,进行地面追踪的付小方一步一步走近遥感解译确定的预定目标。突然,她眼前一亮:一处长100多米、宽20多米的疑似锂辉石花岗伟晶岩露头(露头是指岩石和矿体露出地表的部分)出现在面前。搞了大半辈子地质工作,她清楚这个疑似锂辉石花岗伟晶岩露头意味着什么。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付小方和同事完成了重点选区工作和综合技术方法实验,选定了有效的找矿手段,确定了两条锂化矿脉,取名为新1号脉、新2号脉,为后续找到新3号脉到新11号脉锂化矿打下了基础。
2013年6月28日,是付小方终生难忘的日子。天不亮大家就起床上山,随着付小方一声令下,验证新3号脉的先导孔开钻。付小方的心随着钻机轰鸣声怦怦直跳,耗费多年的心血能否收到成效,很快就能得到验证。
当钻机钻到7米深的围岩时,队员唐屹突然大叫起来:“见矿了!见矿了!”其他队员也狂喜地叫起来。唐屹将第一管锂辉石矿芯交到付小方手里时,付小方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许多老前辈终其一生都未能找到大矿,而她和同事们的艰辛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此后多天,付小方经常出现在钻机旁,钻机工人大惑不解:“我在高原干了十多年,还没有看到哪个女人整天围着钻机转的!”当那位钻机师傅得知眼前的老大姐是项目总负责人时,不由得连声称赞:“真了不起!”
2013年7月5日,先导孔见矿厚度已达90米,付小方却病倒了。高原上生病是最危险的,同事们都劝付小方在帐篷里休息,别上山了。可付小方还是坚持要到山上看看。去往钻机现场的路本就不好走,病中的付小方感觉脚都不听使唤了,同事们只好搀扶着她来到现场。看到岩芯上的金属晶体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付小方心情大悦,觉得这两个多月的鏖战是值得的。
2013年8月30日,付小方带领团队一年内第二次来到甲基卡,继续扩大钻孔范围。钻孔要占用村民们的田地,开钻前,经过软磨硬泡讨价还价,村民才答应给19天钻探施工時间。19天完成10多个钻孔的施工,每个钻孔的深度都在100米以上,谈何容易!
时间紧迫,只能争分夺秒。8月的甲基卡已是大雪漫天,滴水成冰。除了冰雪,付小方他们还遭遇了大暴雨和更为恐怖的地滚雷(球状闪电,可以随气流起伏在近地空中自在飘飞或逆风而行,危害很大)。遇到这样的恶劣天气,所有的工作只得暂停。值得庆贺的是,第二期的钻探施工,在同事们齐心协力奋战中19天之内终孔。与第一期一样,也是孔孔见矿,其中首孔见矿厚度达110米。这一高产孔,让付小芳和同事们兴高采烈。
2016年5月3日,由中国地调局陈毓川院士等专家审定,认定付小方团队承担的项目成果为优秀级,新增氧化锂资源量共计88.55万吨,为国家新兴能源提供了资源保障。
2015年至2020年,付小方和她的团队又先后承担了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所找矿项目,在甲基卡外围新增氧化锂资源量共计114.31万吨,使甲基卡成为国家级新兴能源基地。多年来,付小方还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十余个重大奖项,并被评为“全国最美地质人”。
她缺席了儿子的小升初、中招等关键期,也无法照料因病做手术的丈夫,却带领团队为国家找到大矿,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为国家无私奉献的背后,是付小方对家人深深的愧疚。1989年,付小方到西藏做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时,儿子刚满1岁,正是需要她陪伴的年龄。一边是家庭,一边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付小方纠结了几天,还是把儿子委托给母亲和兄弟姐妹照顾,听从组织安排去西藏开展工作。报到后,由于条件限制,付小方无法给家里打电话,只能每到一个县城给家里发一封电报,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给家人说说。
多年来,付小方一直保持着记日记的习惯。常年在野外,她把自己的工作感悟和对家人的思念都写进了日记。儿子戈戈3岁时,付小方从高原下来调整半个月,刚和儿子混熟,就接到了赴甘孜州丹巴县调研的通知。第二天,在赴高原的汽车上,她含泪在日记本上写下了对儿子的愧疚。
付小方清楚,儿子最渴望的还是她的陪伴。儿子小升初、中招等关键期她都缺席了。儿子高考前夕,付小方接到任务,正要出发时,儿子的班主任打来电话,建议她最好陪在儿子身边。付小方这才下了决心,向领导请假,陪儿子上了考场。有母亲助力,儿子取得优异成绩,被南京大学录取。
讓付小方没想到的是,儿子上大二那年,却提出从大气物理系转至地科系。对儿子的这个举动,一开始付小方并不同意。她是做地质的,一路走来的艰辛她非常清楚。后来,看儿子决心已定,她还是决定支持儿子的选择。
40年来与家人聚少离多,付小方对丈夫亏欠很多,有件事想起来她就难过得直掉泪。那是2011年7月,在付小方又一次赴甲基卡地质调查时,丈夫突然腹泻呕吐住院。她无法照顾丈夫,只好给家人嘱托了几句就匆匆离去。
原以为丈夫只是消化道问题,但家人从医院打来电话告诉她:“是脑动脉瘤!人已处于半昏迷状态,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付小方顿时慌了神。可电话打来时她已经进山,不巧的是,车队刚过二郎山就遇到了暴雨大塌方,出也出不去。
丈夫的手术刻不容缓,付小方无法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只能请亲人代签。那一刻,她第一次有了顶不住想要垮掉的感觉。在家人的支持和安慰下,她只好一边工作,一边等待公路恢复通行。
加班加点完成工作后,付小方才匆忙赶向丈夫所住的医院。让她欣慰的是,丈夫的手术很顺利,没有留下后遗症。这么多年,她事业取得成功的同时,对亲人的愧疚感却愈来愈强。
作为一名地质人,付小方带领团队为国家找到大矿,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如今,已逾退休年龄的她,仍致力于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她说,她要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地质人才,力争不辜负这个美好的时代。
【编辑: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