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菊
近年来,宜昌市西陵区常刘路小学在已形成的“让身体动起来,让思维跳起来,让梦想飞起来”的“跃美文化”基础上,将学校体育特色与民族文化传承深度融合,构建了民族团结教育“1+3”工程体系(1指民族体育,3指民族文学、民族艺术、民族科技),探索出了散杂居地区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新路径。
让身体动起来:推广民族体育项目,为民族团结“注情”。编写民族体育教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于2014年创编了宜昌市首套民族校本教材——《跃美·同心》,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殿堂。2017年,学校教师团队共同编写了《民族体育全员运动会》,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公开发行。
开设民族体育项目。学校成立项目开发小组,将中华民族56个最具代表性的体育项目筛选出来,改编成适合学生“课课练,玩中学”的体育游戏,如“夹包”“抓石子”“抬小猪”“叼山羊”等。同时,学校利用每天的大课间开展身体素质训练和美体柔韧操训练。
举办民族社团活动。“56个民族56朵花”,为了更深入了解每个民族文化,学校成立了30多个“班级、年级、校级”三级民族社团。2017年11月,师生百人社团赴北京与山东、湖南、内蒙古等8所学校协同承办了全国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展示活动,活动成果受到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等领导的一致好评。
讓思维跳起来: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为民族团结“助能”。悦读民族文学。在学校的“同心书屋”里,有近3000册的民族类书籍,师生开展了“悦读跃成长”“民族英雄故事会”“民族知识大赛”等一系列读书活动,让民族智慧浸润童心。
普及民族艺术。在一年一度的“民族团结教育成果展示会”上,师生同奏一门民族乐器,同跳一支民族歌舞。葫芦丝、巴乌、陶笛、咚咚喹、莲湘、彩绸舞,全员上阵,多姿多彩,令人赞叹不已。在学校的民族美术馆里,陈列着在“民族文化周”活动期间制作的民族手绘T恤、头饰、陶艺、脸谱等手工艺术品。一首首民族经典诗词,一曲曲“经典永流传”的悠扬歌声,伴随着清晨的阳光洒遍校园的每个角落。
传承民族科技。民族团结教育离不开对民族科技的继承创新。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民族主题创客大赛,巧手育“同心”。在2018年全国教育创新成果博览会上,学生研发的民族体育器材大放异彩,获得全国一等奖。如今,每当有人走进学校的民族文化馆,都会被神奇的“抛石战车”“趣味戏龙珠”“飞天中国龙”“爽乐保龄球”等这些自主研发的小器材所吸引。
让梦想飞起来:丰富德育活动载体,为民族团结“铸魂”。开展“三育”“八爱”主题活动。“同心共筑中国梦”,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魂。“育德、育心、育人”“爱我自己、爱我伙伴、爱我师长、爱我班级、爱我学校、爱我宜昌、爱我中华、爱我地球”等活动是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主线。每一个主题活动都带着民族精神之光。
组建“跃美娃娃”宣讲队。学校的每个班级都有一群特殊的萌娃,他们定期走进社区,走进公园,宣讲民族团结知识,演奏民族乐器,表演民族歌舞等,他们就是“跃美娃娃”宣讲队。民族文化、民族情感的火种在“小手拉大手”中不断传递。
建立两级“家育学堂”。学校专门开设了校级和班级两级“家育学堂”,带领家长学习和成长。80多场家长课堂,2000多篇学习分享与感言,见证着全校每位家长与师生共同成长的足迹、精神的提升,为民族团结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我们将不断努力奋斗,让民族团结之花灿若群星,与祖国同行!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