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英国、德国、日本特约记者 纪双城 青木 郭伟民 ●本报记者 谭福榕 ●任重 柳玉鹏
在伦敦举行的七国集团(G7)外长会议,5日因参会的印度代表团被爆检出新冠病毒阳性而蒙上一层阴影。该事件凸显当下疫情形势之严峻。这是G7两年来首次举行的线下“盛会”,而疫情及相关问题本应成为重要议题,因为G7的成立就是为协调世界主要工业大国之间的经济政策,然而,无论是伦敦G7外长会议召开前,还是会议期间对各热点话题的讨论时间,都显示中国议题被置于议程表首位。用一名美国智库学者的话说,“此次会议的更大背景是中国”。特别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连日来不断就如何与中国打交道表态。他既对中国频频发声指责,也多次表示“不遏制中国”,称美中并非“冷战”关系,但美国的具体做法却令外界生疑。值得注意的是,这次G7外长会议,印度、韩国、澳大利亚等非G7成员受邀与会,有西方媒体及学者鼓吹“一个更广泛的民主大家庭诞生”,丹麦一家非营利组织发布的最新全球性民调却显示,自诩全球民主首席守护者的美国实为对民主的最大威胁。
不厌其烦的“中国讨论会”
“在疫情暴发后的首次会谈中,G7寻求对华共同阵线。”4日,G7外长开会讨论中国议题,据法新社报道,与会官员在前一天聚焦伊朗和朝鲜核计划的晚宴后,开始正式会谈,而第一场会议就是讨论中国。为了防疫,他们互碰手肘欢迎彼此,现场工作人员人数则减至最少。
报道称,由于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且有施展影响力的意愿,西方国家越来越担忧。一名美国高级官员会后对记者说,部长们就中国的人权纪录以及中国对其他国家的“经济胁迫”政策发出警告。4日的“中国讨论会”持续90分钟,当天下午,焦点转向俄罗斯。
据美国彭博社5日披露,G7正在考虑一项由美国提出的对抗中国“经济胁迫”的提议。有官员称,一份文件在伦敦G7外长会议召开前已分发。另一名外交官表示,美国希望建立一个包含G7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磋商机制,来确保针对中国的举动做出协调回应,提高G7成员国的韧性。知情人士透露,议事日程还包括成立一个“香港之友”组织,分享相关信息和关切。
实际上,在正式会议开始前,“中国”就成了绕不开的话题。3日布林肯抵达伦敦,即开启与英国外相拉布的双边会谈。拉布直言这次开会是要应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挑战,但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大门“是敞开的”,并称与中国进行积极合作非常重要。布林肯表示“完全赞同”,并说“我们的目的不是试图遏制或压制中国”。但他还说,西方将捍卫“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避免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国家的破坏”。同一天,布林肯与日韩外长分别举行会谈,并强调要在处理与中国有关的问题时“加强合作”。
“经济利益无所不在,但在同中国打交道时,必须给予人权和自由更多关注。”据报道,德国外长马斯也在会上积极提出中国话题,呼吁共同制定聚焦人权的中国战略。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则就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行动以及香港和新疆的所谓人权状况,表示“严重关切”。
“G7外长在伦敦会晤,中国被置于议程表首位。”香港《南华早报》这样评论。文章称,新冠疫情及其地缘政治影响意味着,与2019年的G7会议相比,此次事件发生在一个不同的世界,中国在这个世界的角色是一个关键关切。
据媒体此前报道,英国外相拉布称,5日汇总的联合声明中,将考虑到中俄,展现G7守护“开放的社会、人权、民主”的决心。美国国务院官员表示,联合声明将载明支持台湾国际参与的原因。但到本报截稿时,联合声明仍未发表。
布林肯称美中非“冷战”关系
在伦敦期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4日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详谈中国问题。他表示,他不愿意给大多数关系,包括美中关系贴标签,因为情况很复杂。他认为,美中双方在多个领域都有明显的共同利益,对抗、竞争与合作并存,希望双方通过对话减少误会。此外,布林肯称美国多年来一直以符合一个中国政策、“与台湾关系法”、三个联合公报和“六项保证”的方式行事,还称美要确保台湾有“自我防卫能力”。
在采访中,被问及美国从安克雷奇美中会谈中学到了什么时,布林肯称,双方进行了直接对话,其中涵盖对抗性、竞争性和合作性,这些特性也是两国关系的特征。他表示,美中目前并非“冷战”关系,而是竞争与合作并存。布林肯还提到“不是试图要遏制中国或压制中国,而是要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布林肯说的这些话,听听就好,不能高估。他说不寻求遏制中国,这不新鲜。他不是第一次这样说,拜登也有过类似表述。”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说明美国自己心里很清楚,第一,它不可能做到遏制中国,尤其是不能像当年遏制苏联一样遏制中国;第二,美国今非昔比,也拉不动盟友来围攻中国。
香港01网站刊文评论说,美国表面缓和,对华围堵犹在。从英美官员讲话细节看,放轻的只是表面的口气,实际上却难掩两国以西方为中心的根本逻辑。当中最突出的是布林肯强调“基于规则的秩序”,而它代表的并非什么国际共识,背后的潜台词很可能是指“美国能领先并成为世界中心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