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红
(涉县医院 神经内科二病区,河北 涉县)
血管性帕金森,与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等脑血管有关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是内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中老年人是血管性帕金森的好发群体,6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患血管性帕金森的几率达1%,每100个人中就存在1例血管性帕金森患者[2]。临床特征为路易小体形成,且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临床表现为行动缓慢、肌体僵直,患者保持静止时会出现震颤,行走时举止异常等,患者的日常自理能力下降,降低了生活质量水平的同时,还为家庭、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压力[3]。临床上一般采用左旋多巴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发现,将丁苯酞联合美多巴应用于治疗血管性帕金森,临床疗效良好。在本次研究中,对我院纳入研究的70例血管性帕金森患者,分别采用美多巴和丁苯酞联合美多巴进行治疗,发现丁苯酞联合美多巴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具体报道如下。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从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血管性帕金森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按照诊治顺序排序后,将奇数位的35例血管性帕金森患者分为对照组,偶数位的35例血管性帕金森患者分为观察组。纳入标准:70例血管性帕金森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头颅CT和MRI均诊断为血管性帕金森。排除标准:因外界因素导致的血管性帕金森;肝、肾功能不全者;治疗依从性差者;精神病患者。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63~85岁,平均(75.96±5.87)岁;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63~84岁,平均(75.12±6.04)岁。两组血管性帕金森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处理后无明显差异,有对比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美多巴治疗,初期指导患者口服小剂量,0.25 g/d,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增加,最高剂量不得超过0.75 g/d[4]。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联合美多巴治疗,初期指导患者口服小剂量多美巴,0.25 g/d,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增加,最高剂量不得超过0.75 g/d,在此基础上口服丁苯酞,0.2 g/次,3次/d[4]。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管性帕金森患者均进行3个疗程的药物治疗,1个疗程为4周。
观察对比两组血管性帕金森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UPDRS评分,依据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对两组血管性帕金森患者治疗前、后4周、8周、12周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满分为60分,患者的临床症状按照0~60分分级,41~60分为重度障碍,21~40分为中度障碍,1~20分为轻微障碍,0分为无障碍[5]。按照UPDRS评分,将两组血管性帕金森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血管性帕金森患者治疗前、后的UPDRS评分下降50%及以下为显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血管性帕金森患者治疗前、后的UPDRS评分下降21%~50%为有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血管性帕金森患者治疗前、后的UPDRS评分下降20%以下为无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两组血管性帕金森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两组血管性帕金森患者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两组血管性帕金森患者的计数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和治疗第4周,观察组和对照组血管性帕金森患者的UPDRS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和第12周,观察组血管性帕金森患者的UPDRS评分高于对照组的UPDRS评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UPDRS评分对比( )
表1 两组患者的UPDRS评分对比( )
组别 例数 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 第8周 第12周观察组 35 45.62±4.25 42.30±4.2834.10±7.12 22.76±3.54对照组 35 44.13±5.12 43.78±6.0539.74±5.09 33.26±6.08 t 1.325 1.182 3.812 8.829 P 0190 0.242 0.000 0.000
观察组中,16例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中,8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5.7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血管性帕金森在临床中常继发于脑血管疾病,6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是好发群体,与家族遗传基因和脑炎、脑动脉硬化等因素有关,药物中毒等作用也会引发血管性帕金森[6]。临床上一般采用左旋多巴对血管性帕金森患者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治疗有效率不到25%。有研究显示,将美多巴应用于治疗血管性帕金森患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美多巴是一种混合剂,由左旋多巴与苄丝肼组成,短时期内服用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长时间服用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抑郁、幻觉、不自觉多动等。临床从血管性帕金森与脑血管的关系入手,以改善患者的脑血管供血情况为治疗目标,进而实现改善血管性帕金森症状。丁苯酞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消旋体,将丁苯酞联合美多巴进行治疗,能够起到重构缺血区微循环的作用,减少神经细胞的损坏情况,改善脑能量代谢,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前和治疗第4周,两组血管性帕金森患者的UPDRS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和第12周,观察组血管性帕金森患者的UPDRS评分高于对照组血管性帕金森患者的UPDRS评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16例显效,17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5.71%,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丁苯酞联合美多巴治疗血管性帕金森,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