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中喜
在群星璀璨的中央企业序列里,中国铁建是一支堪称传奇的队伍。1948年,中国铁建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诞生在解放战争战场上,为新中国成立立下汗马功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支英雄部队出现在祖国需要的任何地方,为新中国建设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1984年,铁道兵脱下军装,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搏风击浪。这支英雄部队见证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见证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奋斗历程。伟大历程孕育伟大精神,70多年风雨淬炼,铁道兵、中国铁建孕育了“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伟大铁道兵精神,成为这支队伍永续发展的精神力量。
1948年7月,铁道兵随着解放全中国的高亢号角中组建,立即投身战斗,争分夺秒修复铁路、保障物资运输。“前方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铁道兵肩上的钢轨追逐着解放的炮火向前延伸,开启了“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传奇征程。辽沈战役,他们用三个多月修复了东北地区满目疮痍的铁路干线,陈云称赞他们“为东北人民修通了胜利之路”;平津战役,天津刚刚解放3个小时,铁道兵就让列车开进了天津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铁道兵修津浦线、平汉线,建淮河便桥;渡江南下战役,铁道兵迅速修复了遭到严重破坏的湘桂铁路、粤汉铁路。延伸的钢轨,不仅为解放战争中大兵团、大批军用物资快速调动创造条件,也为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的政权稳固提供了保障。
朝鲜战争爆发后铁道兵开进朝鲜战场,破“绞杀战”,打通“三角区”,铸造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3年期间,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抢修桥梁2294座次,抢修线路14691处次,抢修隧道122座次,抢修车站3648处次,总计近1500公里;抢修通信线路20994条公里;新建铁路212公里,把朝鲜全境断断续续通车的107公里铁路线扩展成1381公里的铁路网。聂荣臻元帅说:“我们的铁道兵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从他们来了以后,朝鲜的铁路桥梁就成了‘炸不断的桥梁,他们的口号是‘敌随炸,我随修,路随通……是坚强意志、革命勇气的传奇。”朱德总司令亲笔题词“人民铁军”。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铁道兵兵分全国各地,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他们修黎湛、建鹰厦、筑成昆、战青藏……全国52条干支线铁路留下他们的血汗,12950多公里铁路为全国工业建设注入勃勃生机,被祖国人民誉为“铁道建设突击队”。铁道兵精神也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凝聚、成型。叶剑英元帅称赞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櫛风,铁道兵前无困难”,这是对铁道兵精神的高度概括。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铁道兵集体转业的命令,20万铁道兵奉命脱下军装闯市场,站在了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开始了由军队生产型向经营管理型市场法人主体的艰难转变,开始了改革发展之路。
上世纪80年代,在铁路基建投资萎缩至历史低谷的严峻形势下,铁道兵面临着战争年代之后最大的生存挑战。“铁道兵脱下军装走向市场,能活则活,活不了就死!”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振聋发聩的“临别赠言”,仿佛让大家又听到了久违的冲锋号,这支英雄队伍的斗志再次被点燃。
没有活干,他们就化整为零、分散突击,全员推向市场。转业后的第一个春节,很多领导干部都没有回家,而是在四处找活。铁路市场任务少,他们就突围到其他领域,主动出击“找米下锅”,一时间,中国铁建承建的工程遍地开花。
传统的军队生产管理模式不适应市场,他们就到管理体制先进的鲁布革水电站取经。从1985年7月起,中国铁建先后6次组织有关人员赴鲁布革水电站施工现场考察,研究应用“鲁布革经验”,开启了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纪元。“鲁布革经验”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迅速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利润率开辟了新路径,也推动国家在建筑行业全面推广“鲁布革经验”。
1984年到1990年间,中国铁建承揽任务总额年均增长17%,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2%,在“找米下锅”中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不仅没有随着队伍的转业而消亡,反而在这一时期得到集中迸发,为队伍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拼搏的勇气和不屈的意志,让这支队伍在绝境中闯出了一条生路,竖起了中国建筑市场的一面大旗。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中国铁建迎来了又一次跨越式发展的机遇。7月,公司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方向,提出了管理体制改革新思路,在2个工程局和12个工程处开始了试点工作,打破“铁饭碗”、冲破“铁工资”、撤掉“铁交椅”,中国铁建将三项制度改革作为重中之重。由于抓住了牛鼻子,改革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1992年当年,承揽任务总额和产值同比翻一番;1993年,承揽任务总额同比增长200%,产值同比增长130%,利润同比增长265%。截至2000年,中国铁建对旗下42个单位,2.65万职工,40多亿资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企业负担逐步减轻,结构更趋合理,管理机制更加灵活,发展内驱力有效提升。1998年,江泽民同志视察中国铁建南疆铁路工地,了解到中国铁建在陌生的市场中奋勇拼搏,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生机勃发,称赞道:“你们还是当年的铁道兵!”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铁建所属局集团公司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母子公司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为进一步改变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问题,中国铁建下决心要闯一条新路,作出了股改上市的决定。
股改上市在中国铁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经过一年的改革调整,中国铁建进一步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了由公司制向股份制的飞跃,法人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规范,公司经济实力、资产质量、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2008年3月,中国铁建A股、H股先后在上海、香港挂牌上市,在股市大幅震荡下跌时逆势而上,创造了香港历史上股票申购冻结资金的一个新高,被香港媒体称为“冻资王”。2008年,公司新签合同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均实现了大幅提升,总资产、净资产、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均呈现出利好趋势。
战场突击、建造路网、脱军装闯市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股改上市,铁道兵、中国铁建在70多年的发展中孕育了铁道兵精神,并在实践中不断淬炼强化,为这支队伍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铁建加大改革发展力度,努力将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积极创建世界一流企业。2020年,中国铁建已位列世界500强企业第54位,中国企业500强第14位,以“大海外”战略为依托,海外业务规模急剧扩张,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数千项工程,建造了一系列海内外标志性工程。中国铁建提出坚定执行“实事求是,守正创新,行稳致远”工作方针,加速推进“品质铁建”建设,推动企业由工程建筑商向以建筑为主的工程建设商转型,擘画出一幅开放包容、实干奋进,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世界一流跨国集团的蓝图。
35年军旅生涯,铁道兵形成了听党指挥的大局观念,令行禁止的组织纪律,敢打必胜的顽强作风,以苦为荣的乐观态度,勇争一流的进取意识。这种精神鼓舞着铁道兵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实现的跨越,涌现出了“登高英雄”杨连第、“硬骨头战士”张春玉、“雷锋式的好干部”梁忠孟,以及李金城、刘清华、马鸿臣、孔凡成、李传营、关改玉、聂志娥等一批又一批英雄人物。对铁道兵精神的传承,让中国铁建在面临生死考验的时候,能够不屈不挠夺得生存的机会;在一次次改革进程中,挺立潮头,勇往直前;在一次次转型升级的机遇中,果断把握,坚定前行。
铁道兵精神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价值理念,它始终切合时代脉搏,应和队伍发展。本世纪初,中国铁建以铁道兵精神为精神内核,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以“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理念,为公司发展凝聚了力量。转型升级的加速和战略调整步伐的加快,呼唤着企业文化融入新元素,中国铁建坚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技术进步为公司发展带来新动能。随着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不断丰富完善新的文化内涵,形成新时代中国铁建文化,永远挺立在发展的潮头,永远在“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永远在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