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辉
积极心理学方式在中职班级管理中是一种勇敢的尝试,本文将对积极心理学在当前中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从而提升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利用效率。
积极心理学指的是从积极正向的角度来分析传统心理学中的问题,它是一种新兴的科学形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心理,它能够突破陈旧管理形式中的弊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过,由于中职院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对其进行了片面性地解读,导致当前的中职班级管理在利用积极心理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中职教育者去解决。
教育目标模糊
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中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的教育目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中职院校将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严格的管控辅助工具,对学生进行军事化管理,将心理引导简单地定义为守规矩,而没有发挥出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作用,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长此以往,就会带给学生不良的心理印象,很可能会让他们产生心理问题,中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就会遇到更多阻碍。
职责不明确
中职院校的班级管理涉及的事项众多,涵盖了学生在学校的方方面面。当前的中职教育中,学校没有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对学生的不良状态也没有实行针对性的管理和疏导,导致教师不仅需要负责教学工作,还要兼顾管理学生的任务,依靠他们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复杂多变的工作,在班级管理中就很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味地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但是中职学生大多正处于个性发展的高峰期,对于教师的严格管理很可能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使得班级管理的工作陷入死循环。
理论与实践脱节
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班级管理是符合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理念的,而中职院校也常将其作为一种有效的德育途径,希望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修养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常常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向学生单方面地灌输心理学理论,而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相对于普通高中生来说还比较低,他们很难理解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就导致积极心理学在班级中的应用呈现出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学生没有将其应用在实践中的机会,久而久之,也就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凸显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目标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得知,当前在应用积极心理学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目标模糊的问题,使得班级管理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实现积极心理学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提升中职班级管理的效率,应该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融入到管理模式中,创建符合中职学生的班级管理新形式,从而促使学生能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能够辅助教师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突破传统管理模式中忽视积极心理学作用的弊端,通过仔细研究班级中不同学生的特点,细致观察班级环境中的风气,从而设定明确的教育目标,以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长足发展作为班级管理的一项关键内容,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现象。
构建互动沟通平台,明确班级管理的职责分工
良好的沟通是实现有效班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只有各部门之间实现双向的沟通和互动,明确互相的责任和分工,才能在管理中发挥出每一个部门的专长,避免出现由班主任教师一人负责的情况,规避传统模式中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所以,学校管理者应该发挥其引导作用,为各部门之间搭建沟通平台,在有效的互动中共同商议各自需要负责的管理内容,从而实现各司其职、其乐融融的班级管理效果,不断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度,提升积极心理学的利用率;其次,同时这种沟通还不仅仅局限于对班级管理的人员,还可以应用在师生关系之中,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互动沟通平台,从而拉近二者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因为教师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接触范围最广的人,如果师生之间能实现友好平等的交流,那对于培养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和积极心态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建设专门心理课程,增强班级管理的专业规范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中职学校利用积极心理学进行班级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和内涵,所以也没有建立起专门的心理课程,实现规范化的班级管理,也就无法发挥出心理引导对班级管理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强中职班级管理的有序性和专业性,学校应该联合教师一起建设专门的心理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将其作为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从而构建起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学校可以广泛搜集心理学专家的意见,并结合本校教师的建议,编制积极心理学的教学方案,并选取正规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人才作为专门心理课程的教师,在师资队伍和教学内容上保证专业性;其次,学校还应该建设专业化的教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空间,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为有效的班级管理奠定基础。
组织班级主题活动,践行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要求
针对当前班级管理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师应该积极组织班级主题活动,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发挥出其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从而升起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态度,最终实现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教师可以以积极心理为主题设计班级活动,引导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源;其次,在主题班会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出他们对于积极心理的见解,分享自己的真实经历,从而深化他们对心理学的了解。
加强学生自我管理,体现积极心理学的生本观念
在当下的班级管理中,积极心理被融入了更多的生本理念,也就是说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管理时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真正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自我管理的机会,让他们体验积极情绪带给自己的正向影响。首先,在班委會的建设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民主选举,由民意决定班委会成员,营造出一种自主管理的和谐氛围;其次,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展示自我,提升他们参与班级各项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在班级管理和日常学习生活中树立起自信心。
提高教师管理水平,激发积极心理学的个性培养作用
教师的专业水平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对积极心理学有透彻的了解,并能自如地运用到管理学生和班级的工作中,那么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心理习惯,不断发展自己的个性特质,感受到学习和生活中的积极面。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转变落后的管理观念,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实行艺术化的管理模式,不断激发出积极心理学中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收获自信心和满足感,从而促进他们逐渐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总之,中职院校应该顺应新课改的要求,不断转变人才培养的模式,正确认识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和本质,将其与班级管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得积极心理学能够在中职的班级管理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不断演变成一种有效的管理途径,从而不断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增强学生身心素质,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