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读学写:基于统编教材的作文教学探究

2021-05-01 13:11蒋晶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1年12期
关键词:门把手翠鸟小节

蒋晶

自统编教材上线后,广大教师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积极实践着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小学三年级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也是写作的启蒙阶段。作文的启蒙教学是个难关,同时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写作中的关键一步。教师引导得当,可使学生今后文思敏捷,写作兴趣浓厚。因此,教师应重视小学作文教学,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写作从模仿开始,而统编教材中的课文就是很好的参考范文。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无非是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进,从外到内;一个出,从内到外。学生须能写作,须能读书,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从中可以看出,阅读与写作二者紧密相连,相互促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本学期笔者执教的是三年级,因此会特别关注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在实际作文教学中,笔者会用好统编教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易于动笔。本学期笔者执教了公开课《搭船的鳥》,本文将以此课为例探索统编教材“向读学写”的教学模式。

一、钻研教材,明确要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三年级的写作要求:“书面表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搭船的鸟》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中主要讲了“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途中拥有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翠鸟的喜爱。基于这个单元的分析和对本篇课文的理解,笔者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作者多重观察的方法。3.学习作者观察翠鸟的方法,并仿写片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文本内容,学习其中的写作手法,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学完该篇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仿写文本,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巧设环节,连点成线

1.此起彼伏,有详有略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要想让学生在一节课上学会范文中的涉及的写作方法,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基于教学目标,我将第1小节的内容放在第一课时上完,让学生明白这段文字作者郭风爷爷着重描写了雨和船夫,该段作者在多处准确使用了拟声词,让人读起来很有画面感。在第二课时上课伊始,我先以第一小节的内容导入,这样既能复习前面的内容,也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第3小节写的是作者的心理活动,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用心体会作者的心情,做到与其感同身受。第5小节作为乐曲的最终章和抒情章,我强调了“哦”字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将满腔的欢乐与惊喜都倾注到了这个“哦”字上,在意尤未尽中结束了课文的学习。

我用较多时间引导学生学习第2小节和第4小节,分别是作者对翠鸟外形的描写和对翠鸟捕鱼的动态描写,对翠鸟的描写是一静一动的结合,正好可以作为指导学生学习描写手法的一个参考范例。

2.紧扣观察,学习写法

在引导学生学习第2小节的过程中,我先带领学生朗读一遍该段,然后让学生将描写翠鸟外形的词语用笔圈出来,带领学生着重分析这些词语的具体用法,分析作者为什么这么使用。经过分析,学生发现作者的描写是有顺序的,是步骤分明的:作者先从整体写这是一只“彩色”的鸟,一只“美丽”的鸟,再写羽毛、翅膀,最后突出“一张红色的长嘴”。可以看出,作者是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将翠鸟的外形描写出来。在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只写羽毛、翅膀、嘴这些部位,而不写翠鸟的眼睛、爪子和尾巴呢?经过思考,学生了解到原来作者写的这些部位不是随便选择的,这些是最能体现翠鸟特点的。至此,学生知道了写一个事物时要抓住其主要特点展开描写,无须面面俱到。

这一小节的学习,我主要带领学生去听、去说和去读,在一遍遍的朗读过程中,学生将翠鸟的特点以及描写其外形的方法牢牢地记在脑中,也明白了原来描写事物不是随意地写写就行,而是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如从整体印象到局部感知,采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等,来表现所写事物的特点,从而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描写对象。

3.读写结合,重点突出

文中对翠鸟捕鱼的动态情景描写也是作者观察力的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去圈画作者描写翠鸟捕鱼的动词,再利用多媒体播放翠鸟动态的画面,让学生亲眼看到翠鸟动作的敏捷;接着回到原文,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这之后,我再引领学生找出作者描写翠鸟捕鱼时所用的动词—“冲、飞、衔、站、吞”。一幅跃动着的“翠鸟捕鱼图”就在雨后水面的小船上展开了。为了增加学习趣味,我还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这段文字,课堂气氛由此达到高潮。此外,我还特别指出“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这三句话尤其能展现翠鸟捕鱼时的伶俐和敏捷。

至此,《搭船的鸟》中最出彩的部分,即描写翠鸟外形和翠鸟捕鱼的这两个段落,作者采用一动一静,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将翠鸟的特点形象地描写了出来,让人仿佛亲眼看到了一样,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文章中合理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三、学以致用,由线及面

要想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止于教写作方法和技巧,止于教观察方法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迁移,能够学以致用。

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小猫开门”的视频,让学生认真观看,然后引导学生说说小猫是怎么开门的,最后用连贯的动词写一写。从观察到说,最后到写,循序渐进,符合小学生能力的发展规律。一位学生一开始就写得很棒,写的内容如下:只见小猫先全身耸起,估计好距离,轻巧地一用力,转眼就跳到了桌子上。接着,它又纵身一跃,匍匐在门把手上,使劲,使劲,再使劲!“喵呜——”怎么还不开啊?两只爪子不够用,那就再加一只后脚吧!它刚想用后脚凑过去够把手的时候,怎料脚下一滑,整个身体挂在了门把手上,猫爪子抓不住门把手,“咚”的一声摔在了地上。因祸得福,门开啦!小猫先向门外探出半个身子小心地张望了一下,确定安全了,才摇摇尾巴得意洋洋地走了出去。

还有一位同学在分享自己写的片段时,有些学生给他提了一些可以改进的点,比如,可以对小猫多一些细节描写、可以适当采用一些拟声词等。他修改后的片段是这样的:小猫向后弓着身子蓄势待发,一下子跳上了门旁边的小桌子,转过头来向门把手伸出一只爪子,试着往下压了一下,门把手纹丝未动。接着它又伸出了另一只爪子帮忙,可惜,就像给门挠痒痒似的没有任何作用。小猫不甘心,刚想用后腿蹬,就失去平衡,像一团肉球似的掉在了地上。“咔嚓”一声,门居然开了。小猫懒洋洋地叫了一声“喵——”,好像在说:“看我厉害吧!”然后摇摇尾巴走出去了。

从学生写的内容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且在写作过程中会融入自己的思想,写出个性。在课堂教学快结束时,我带领学生将整篇课文涉及到的内容做了梳理,然后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以“开门的小猫”为题写一篇作文。作文要求学生描写小猫的外形、神态和动作等,同时在文中要融入自己的情感,最终学生写出的作文都令人满意。

综上所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阅读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统编教材,认真研读文本内容,找准读写训练的切入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让他们成为会写乐学的新时代小学生!

猜你喜欢
门把手翠鸟小节
笑翠鸟
快把我哥带走
常常想起人间的美好
门把手消毒滑块
会吹口哨的门把手
带洗手液的门把手
节节草的秘密
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作品47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