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克疾?崔朋
1月12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在下台前夕提前解密战略文件《美国印太战略框架》,提出要通过安全与经济“双轮驱动”方式推动落实“印太”战略。但自2017年提出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印太”框架下的经贸合作远远滞后于安全合作。然而进入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危机叠加中美战略竞争,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对华地缘经济围堵强度不断加码,试图为“印太”战略的地缘经济方面注入实质内容。
尽管遏制中国的地缘经济影响力是“印太”战略的两大目标之一,但由于政策分歧、利益分化、目标模糊、缺乏抓手,其经贸议程长期滞后于安全议程。这也使得“印太”框架几乎全部被“美日印澳四边对话”等安全机制所主导。日印澳等国认为追随美国就可以基本满足自身安全诉求,因此能围绕美国形成合力,较快推进安全议程。然而,这些国家都对华保有不同程度的经贸联系,很难在维护各自经贸利益同时对华统一采取强硬态度,因此难以合力推动经贸议程。
进入2020年,“印太”地缘经济方面的合作似乎取得“突破”。这一年,美日印澳等国均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国施行“脱钩”“断链”,还联手发起“蓝点计划”“清洁网络”“弹性供应链”“繁荣网络”等机制,力图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产业链合作等领域对中国合围施压。
“印太”地缘经济议程之所以在2020年取得一定进展,更多的是特朗普政府对华极限施压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导致的“政策异动”。美国特朗普政府激进的对华政策不但使日印澳等认为自己承受中国反击的可能性降低,还令它们更有机会凭对华强硬政策向美国“邀功”。此外,新冠疫情在中国暴发后,围绕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发生了一些波动。这使一些国家产生了借疫情在经贸领域针对中国联手施压的政策冲动。后来,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美日印澳等因疫情防控不力而陷入经济低迷、社会动荡的连锁危机,客观上也促使它们抱团对华采取“甩锅”“抹黑”的策略,以缓解国内政治压力。
在“印太”战略中,印度因其特殊地位而扮演关键角色。在军事安全领域,美国早已通过双边条约和日本、澳大利亚等结成军事联盟,但缺少了印度则“印太”安排就会因无法突破美国现有联盟体系而毫无新意。因此,“四方对话”更像是以美日澳为战略发起方,以印度为战略接受方的“3+1”结构。这种战略态势也使印度决策层长期以来形成了“好处照单全收、代价尽量逃避、骑墙待价而沽”的机会主义心态。印度决策层一方面希望充分放大自身的特殊优势地位,撬动美日澳尽可能多的资源扶植;另一方面也试图维持一定“战略自主性”,以此保留对华协调与中方让利的可能性。
这一点同样反映在经贸领域。美日澳均为发达国家,不仅经济发展水平远超印度,在产业焦点、市场准入、规范标准、知识产权等方面也有不同于印度的政策诉求,而这些国家也早已形成联系紧密的经贸网络。可见在经贸方面,“印太”也呈现“3+1”格局。因此,“印太”地缘经济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印度的态度和能力。只有印度甘心依附美日澳经济集团,并能够取代中国的“生态位”,该机制才有可能真正在经贸方面遏制中国。
2020年6月4日,印度总理莫迪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举行线上会晤。
2020年以来,印度加快趋近美日澳。在军事安全方面,以2020年10月签署的《地理空间合作基本交流和合作协议》为标志,印美战略协作达到“准盟友”水平。在经贸领域,莫迪政府已针对中国推出强度、范围空前的打压政策,接连实施限制中国资本赴印、阻断中国商品进口、打压中国企业参与印工程招标、封杀中国公司开发数字软件等举措,几乎波及两国所有经贸互动领域。这其实宣告印度已放弃经贸领域“两头下注”策略,彻底投向美日澳寻求经济扶植,接下来要考验的其实只是印度在经贸领域的能力。
未来一个时期,美日印澳四国在地缘经济领域抱团需求将持续上升。特别是美日澳三国都期待能围绕印度,向“印太”框架注入更多经贸元素。美国方面,拜登政府强调联手盟友对中国展开针锋相对的竞争,并在产业科技、供应链关键环节进一步排挤中国。日本历来倚重经济手段实现其政治和安全目的,因此乐见“印太”更强调经济议程,尤其期待其长期深耕的印度市场逐步替代中国成为新的全球生产和消费中心。澳大利亚近期对华摩擦不断,凸显其大宗商品和服务出口对中国的高度依赖,急于寻找新市场。
不可否认的是,在“印太”框架下,印度也面临极佳的发展机遇。美国可为印度产业发展开放庞大市场和尖端技术支持。日本可以为印度提供基建、产业、技术应用方案,并供给较为优惠的长期贷款。澳大利亚则能够为印度提供工业化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尤其是矿产品和燃料。从“印太”战略框架遏制中国的逻辑来讲,印度经济越繁荣,其对中国的“替代效应”也就越强。
不过,印度在经济方面的能力短板依然是“印太”地缘经济整合的最大软肋。一个案例即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围绕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出现波动后,莫迪政府试图借疫情对中国“趁火打劫”,极力鼓动、诱导跨国企业离华赴印投资,企图取代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地位,结果却没能达到目的。后来,印度不但未能大规模虹吸在华制造业企业赴印,反而因自身疫情管控不力,沦为全球经济表现最差的国家之一,2020~2021财年国内生产总值据预测将收缩7.7%。印度最富竞争力的制药、纺织等产业甚至因供货困难出现订单流向中国的情况。
此外,莫迪虽不断推动用工、征地等制度改革,但实际效果仍有待检验。农业改革法案引发的持续大规模抗议更表明印度改革前景仍不明朗。与此同时,莫迪疫情期间推出的“自力更生”经济政策具有强烈的保护主义色彩,这恐掣肘印度在“印太”经贸安排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可见,就产业和经济实力而言,印度还远难扮演“替代中国”的角色。印度经济本身亦深度依赖中国——莫迪政府进入2021年以来迫于国内经济压力,接连重启中资赴印审批、放松中国钢材等产品进口限制就是最佳例证。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世界经济论坛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上搞“小圈子”,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把人类引入死胡同。综合上文分析,虽然囿于利益分化和印度自身实力不足等因素,“印太”地缘经济战略在短期内仍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国家并没有放弃排挤中国的既定战略,力图在“印太”框架下逐渐结成排斥中国的“小圈子”。这一动向无疑不利于解决地区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值得引起警惕。
(作者分别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分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