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艳慧, 唐映莲, 张小文, 关小娟, 孟选婧
(连州市人民医院 1ICU, 2 呼吸内科, 广东 连州513400)
呼吸机为ICU 十分常用的人工替代自助通气功能的支持手段, 广泛应用于呼吸衰竭、 呼吸支持、 急救复苏等工作中[1]。然而, 随着呼吸机使用时间的延长, 呼吸机依赖问题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2]。 目前已知诱发呼吸机依赖的因素包括身体因素、 心理因素、 环境因素等, 以上因素均能够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加以控制[3]。 优质护理干预是贯彻 “以患者为服务中心” 工作理念的一种护理模式, 在多个临床科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涉及ICU 呼吸机依赖患者的报道却较少。 本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ICU 呼吸机依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ICU 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0 月期间80 例呼吸机依赖患者,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1 例, 女19 例; 年龄40 ~74 岁, 平均 (64.58 ±5.32) 岁; 入ICU 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12 ~21 分, 平均 (16.00 ± 3.00) 分; 呼吸机依赖分度: 轻度15 例, 中度20例, 重度5 例; 呼吸机依赖成因: 病理生理因素11 例, 心理因素25 例, 撤机过激进/呼吸机模式不当4 例。 观察组男18例, 女22 例; 年龄38 ~72 岁, 平均 (64.64 ± 5.46) 岁; 入ICU 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12 ~20 分, 平均 (15.00 ±2.00) 分; 呼吸机依赖分度: 轻度17 例, 中度19 例, 重度4例; 呼吸机依赖成因: 病理生理因素10 例, 心理因素27 例,撤机过激进/呼吸机模式不当3 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符合呼吸机依赖的诊断标准: 脱离呼吸机后不具有自行调节能力, 干扰并延长脱机过程[4]; ②意识清醒、 具有良好的认知沟通能力及一定的活动能力; ③患者家属知晓本研究方案内容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 ①长期机械通气或未建立自主呼吸者; ②病情尚未稳定者; ③伴有压迫气管的恶性肿瘤者; ④单独隔离的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1.3 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ICU 护理干预, 按照以往护理管理规范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开展营养支持及护理、 预防感染、呼吸肌训练等操作。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 成立优质护理小组, 指定1 名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ICU 护师或护士为组长, 其余护师/护士为组员。 由组长组织集中学习相关知识, 考虑实际护理需求, 制定优质护理干预方案: ①优化ICU 护理流程。 施行每日唤醒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定岗位, 做到权责明确, 严格落实交接班制度以将患者病情变化、 重点注意事项如实交接给轮班的组员。 ②多元化宣教。 借助互联网+平台、 固定时间段播放的宣教视频以及宣传手册、口头宣讲等方式开展健康宣教。 对于语言交流不便或有障碍的患者提供小黑板, 运用手语等进行沟通交流。 ③心理支持。 每周固定时间段做好防护以及预防感染措施后允许患者家属探视, 表现家庭的关爱。 嘱咐患者和 (或) 家属通过视频随时保持联系。 ④康复训练。 由小组成员采取亲身示范、 文字/图片、语言讲解等方式引导患者掌握正确的缩唇呼吸、 腹式呼吸技巧以提升其膈肌和腹肌运动能力, 提升呼吸功能, 争取早日脱机。
1.4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的撤机成功率、 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 住ICU 时间、 心理健康评分、 生存质量评分、 并发症发生率。 心理健康评分利用SCL-90 量表[5]于干预前、 干预后 (转出ICU 时) 评价, 总分450 分, 界值160分, 分值越高则心理健康水平越差。 生存质量评分利用WHOQOL-BREF 于干预前、 干预后 (转出ICU 时) 评价, 总分100分, 分值越高则生存质量越高。 并发症类型包括神经肌肉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s表示, 比较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撤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撤机成功率、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
2.2 心理健康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干预后, 两组的心理健康评分、 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 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心理健康评分、 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的心理健康评分、 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注: 与本组干预前相比, *P <0.05。
组别 n 心理健康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0 259.85±15.35 142.77±20.33* 59.74±5.36 91.38±2.12*对照组 40 260.12±16.48 153.92±21.24* 59.88±5.42 85.69±2.22*t 0.587 9.932 0.489 6.678生存质量评分P 0.432 0.000 0.532 0.000
2.3 呼吸机相关时间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 呼吸机使用时间、 住ICU 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见表3。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撤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 表明在ICU 呼吸机依赖患者中开展优质护理能提高撤机成功率。 分析原因在于, 优质护理充分贯彻了 “以患者为服务中心” 工作理念, 将患者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 充分考虑其实际情况, 强化呼吸锻炼, 在传统的ICU 呼吸机锻炼基础上融入了更多锻炼方法, 有效提高患者膈肌以及腹肌运动水平, 改善肺功能下降问题, 最终实现提高撤机成功率的目的; 同时, 还能够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呼吸机使用时间、 住ICU 时间。
表3 两组的呼吸机相关时间比较 (±s, d)
表3 两组的呼吸机相关时间比较 (±s, d)
组别 n 机械通气时间 呼吸机使用时间 住ICU 时间观察组 40 7.85±1.05 21.25±1.55 27.60±1.40对照组 40 10.23±1.12 28.57±1.63 35.88±1.52 t 3.432 7.333 8.259 P 0.000 0.000 0.000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干预后的心理健康评分、 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 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表明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ICU 呼吸机依赖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 分析原因在于, 优质护理干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每周固定时间段做好防护并采取预防感染措施后允许家属探视,平时患者借助视频与家属保持密切联系, 最大程度上消除患者的孤独感, 使其心理状态得到显著改善。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表明优质护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分析原因在于, 以往护理仅采用缩唇呼吸以及腹式呼吸锻炼, 而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更加丰富和系统, 特别是在功能锻炼上强调个体化、 多元化[6-7],使ICU 呼吸机依赖患者全身肌肉组织均能够得到锻炼, 机体免疫能力亦随之提高, 使其可以更好地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ICU 呼吸机依赖患者能够提高撤机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 值得在今后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