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清
“ 安藤忠雄:挑战”展览现场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人:人物周刊 安:安藤忠雄
人: 请你介绍下本次展览“挑战”所呈现的那件“青苹果”艺术装置,设计灵感来源是什么?为什么是一颗青苹果?
安:这是为了致敬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Samuel Ullman)的散文名篇《青春》(Youth)所思考的东西。“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驻,风华常存”,我将这种精神寄托在了并没有熟透、一直保持青涩的苹果的印象上。
这次展览现场,我便放置了这颗硕大无比的青苹果。来到作品面前的人们,如果可以稍作停留,思考一下“自己的青春是……”这样的话,我便很开心。青苹果?有什么说法?在学生时代,谁都有过“我想做这样的事儿,我想这样活”的理想和梦想。这个青翠的苹果,象征的就是你我十几、二十几岁时的那颗青春之心。“挑战”和“超越”两个展览里,其实藏着我想分享给大家的信息——青苹果寓意着永远的青春之心。对我自己来说,无论到了什么年龄,都想要带着挑战的心情在青春中活下去!也希望大家不失“青苹果之心”,坚持奔跑,希望女性变得越来越漂亮,男性都能充满活力,待人生百岁,大家也能拥有一场100岁的青春年华。
人: 你何时开始创作装置艺术?它和你的建筑设计如何彼此呼应?
安: 我并没有在意识上特别区分设计装置艺术和建筑。装置艺术不是用形式,而是用空间来决定胜负,更加有紧张感。空间装置艺术是带有表现目的去进行特定思考,不具有功能性和安全性,全部精髓都在于表现。就算是在美术馆中无法实现的想法,如果确认这就是最好的方法,我也想去挑战,例如这次展览搭建“水之教堂”的装置,就是在这样的想法下实现的。
“ 安藤忠雄:挑战”展览现场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这次我在复星艺术中心尝试“水之教堂”等比例复刻,既不是“回顾”,也不是“重塑”,这对我来说依旧是一场挑战。我的建筑理念的核心之一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场地个性,创造出只有这个地方才能形成的景觀”,艺术装置有种瞬间张力,“水之教堂”最重要的一点是把过去场地流淌的河流改造成水盘,融入到建筑当中。在上海街道的中心重现这样的场景几乎不可能,但通过当地支持展览的团队的努力,我们以一种超出预期的方式实现了它。
人: 在你几件重要的建筑代表作中,既有“光之教堂”、“水之教堂”等多座著名教堂,也有“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南岳山光明寺”这样的庙宇,设计这些宗教建筑时,你有过灵性开启的特别体验吗?
安: 我自己虽然是无神论者,但我认为,人们聚集在一起祈祷的空间,是绝对不能丢失的地方。心里开始有这个印象,是源于在世界各地旅行时遇到的古宗教建筑,特别是欧洲中世纪的修道院,印度以及中国的石窟寺庙,或是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拉图雷特修道院、朗香教堂这样的光的空间,在我心里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接手宗教建筑时,我一直都以光线为主题来推进设计。
人: 你被形容为建筑界的“清水混凝土诗人”,具体说说你在建筑设计中偏爱的清水混凝土、钢铁、玻璃等材质,为何对它们偏爱有加?你个人对建筑的诗性如何理解?
安:混凝土、钢铁、玻璃是20世纪建筑技术革新的代表材料,它们在当代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并使用。用这种无论在哪里都能拿到的最普通不过的材料,创造出一种哪里都找不到、只属于那个空间场所的独特建筑,这是我由来已久的想法,这个挑战的心念一直激励着我,也是我总是使用清水混凝土最重要的原因。
清水混凝土的有趣之处在于,根据使用方法的不同,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质。我所希望达到的质感是,能够充分反映出光线细微的变化,这种材质虽然十分光滑,但另一方面也能够传达混凝土凛冽的力量。
人: 几年前,我在上海明珠美术馆的“引领”展中看过你设计的不少“花瓶”和“Dream Chair”(梦想座椅),我发现,和你清水混凝土灰白沉静的建筑作品相比,你设计的花瓶、椅子,包括这次的“青苹果”,颜色特别艳丽明快,是否有意和你的建筑风格进行区分?
安:其实,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建筑是装载宝石的箱子,在其中放入宝石,便能使之成为熠熠生辉的容器。位于上海黄浦江东岸的震旦博物馆与外滩遥遥相对,与象征城市活力的高层建筑相比,我对这栋低层建筑的设计理念就是一个闪着清幽光泽的“宝石箱”。博物馆入口铺着椭圆形的玻璃地面,象征一片水池,与对岸沿河风光遥相呼应。大概是被这种“宝石箱”的想法无意识驱动,我才设计出一些与建筑风格相比略有不同的产品吧。
ANDO TIME 设计:安藤忠雄 玻璃13.5 cm × 13.5 cm × 54 cm × 3 制造商:Venini 私人收藏?和美术馆
人: 你在中国设计了不少建筑,请你评价下中国当前的建筑风貌?
安:这十几年来,根据中国的项目,我重新认识到了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文化差异。可能是因为中国正处于经济、政治同时显著成长的时期。项目的推进过程也有着日本无法相比的充沛的精力和速度。大规模度假酒店的规划和基础设施的规划同时开始进行;构成和运营的具体内容在还没有决定的状态下,国家级的美术馆规划就能够逐渐推进——总之,朝着实现的方向迈进是第一位的,碰到问题的话,一边推进、一边解决,这是我在中国所感受到的。
人: 请你介绍下目前着手的最新的几个建筑项目,它们在各地进展如何?你在其中注入了哪些理念?
安:从只有几平方米的小画廊设计,到大规模的城市综合设施的设计,目前忙碌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工作。设计过程根据项目会有不同,我选择的目标是,只能在这个项目里完成、只能在這个基地建成的建筑。
最近我在法国完成了一个项目,这个作品在蓬皮杜和卢浮宫之间,在巴黎市中心,是一个有150年历史的老房子。在这个房子里,我又植入了一个新的空间,在这个历史传统的老建筑里,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希望人们有机会能去看这个建筑,看这个空间,看这个艺术品,从中感受到我们活着的价值和意义,也感受到我们活着的乐趣。我想通过建筑和艺术,向大家传递那种青春的、积极向上的、生活及活着的乐趣和精神。
1995年,安藤忠雄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 ?Pascal Guyot
人: 年轻时你曾表示,自己选择了一种游击战式的人生观,如今80岁的你还是以战斗状态在工作吗?眼下面临哪些新挑战?如何应对?
安:挑战一直是贯穿我人生的主题。我所挑战的,就是针对某个地方、某个项目才能打造的独特建筑。所以,应该解决的课题也因项目而异。有多少个项目,就有多少个不同的建筑故事。
我将挑战视作人生目标和我的生活态度。今天,人类应该面对的是被称作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课题——即“在这一个地球上,大家为了共同生存应该怎么做”的主题。建筑虽然是给自然环境带来负担的一方,却正因如此,更需要去致力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光与风这样小的话题,到地域与文化这样大的话题,综合地去考虑各种因素,是我一直在挑战的难题。
人: 对于年轻建筑师,你有何建议?他们需要具备怎样的素养?
安: 作为一个建筑师,就要始终怀揣对未来的期望,保持热情。
(感谢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协助联络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