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

2021-04-28 22:41王琴波
现代企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财务会计行政事业单位

王琴波

财务会计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管理中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着财政资金的使用和安全,同时也影响经济运转效果。受传统的管理体系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会计工作方面存在操作不规范、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不严格,同时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也存有一定的问题,这无疑影响了自身职能的发挥,在信息化背景下显然难以应对行政事业单位全新的发展需求。所以当前要加快信息化程度的建設,进一步完善自身在财务会计工作方面的运行体系。

一、信息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1.财务会计部门履职能力较弱。行政事业单位特殊性质使其在信息化条件下存在履职能力薄弱的挑战,这显然会在不同的环节阻碍信息化建设。比如在财务会计监督工作中还需要人工进行查阅,对于大数据、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从而限制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在财务会计监督上不具备长远性和制度化。这体现在单项财务会计工作很少做出全方位、常态化的监督,在监督对象上不断更换,在此种情况下,财务会计监督工作中面临着获取资料困难、部门人员配合困难以及进展缓慢等问题。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在执行环节的分配和重视力度上存在明显失衡,大部分精力放置在财政资金的分配、财政收入的组织、预算资金的划分和应用方面,而忽视了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管,从而影响了不同层次信息化建设效果,制约了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执行力。

2.缺乏完善的财务会计监督机制。由于对财务会计监督缺乏足够的重视力度,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并不具备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这使得单位内的财务会计工作更多认为是算账、记录、报账的活动,使得会计对于经济活动、财务行为的监管失去了效用,这不仅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单位内部财务法规的落实。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多流于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与权力相制衡的发展目标。

3.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合理性。在采购方面,我国相应实施了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并严格审查和管理采购中涉及到的单位,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对资金的应用缺乏明晰的条例说明,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审批常常存在滞后问题,而单位内固定资产在账面会引发升值问题,使得账面和真实的资产价值出现不符合状况。同时,这一过程中对于资产的管理并没有落实到单位具体人员身上,财务的管控无法达到实际效果。因为缺乏财务管理思维,行政事业单位更多注重采购,对于资产的管控相对较为宽松,这也为后续的财务监督造成了困境。

二、基于信息化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实践策略

1.提升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意识,并完善数据管理平台。在信息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和人员首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升级原有的财务思维,吸取行业发展理念和现代化的财务会计工作方法,构建正确的信息化财务会计工作思想,并将其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要注重信息化程度的建设,了解引入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意义,并学习当前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和流程,通过外出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借鉴其它单位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经验,将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目标、缺陷以及特色与外部优秀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整合,统一改善个人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体系。另一方面,要全方位提升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意识,即针对各个层级的财务会计人员加大信息化工作方式的宣传、培训,通过与各部门协调沟通,使信息化工作观念从上而下扭转,为进一步应用信息化财务会计工作系统和技巧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支持。

除此之外,为了便于一系列财务会计工作的运转,部门之间高效协调,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健全信息化财务会计数据平台的构建。关于财务数据管理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尽管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基础,但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处于薄弱环节。这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和资源,重点优化和完善财务会计信息化运行的标准流程、采购和资产的管理、预算资金的控制、资金使用审批流程等内容。而财务会计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事业单位当前财务信息化发展状况,挖掘数据信息建设方面存在的缺陷,结合相关制度完善信息化的财务会计数据管理平台,为后续相关的财务会计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加强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财务工作效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要发挥更大作用,提升实际效率,则要尽快加强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而这需要从技术、制度、人员等多个方面着手,以确保全方位实现升级,优化工作流程。首先,在制度方面要对财务会计信息化人员的责任、工作职能等内容做好分配,以为后期各项财务活动给予相应的参照标准。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与原有的财务会计制度产生冲突,则要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与其高度整合,做好制度细则的衔接,在根本上确保和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目标、财务会计管理目标相一致。同时,关于财务会计信息化制度的建设还需要联合其他部门积极参与,明确权责管理,并将财务会计管理和执行的目标分解在相应部门和人员身上,使后续的工作可以有章可循,有具体的人员负责,以规范性的方式运转。其次,要在信息化技术上强化建设,这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尤为重要。一方面需要引入新的财务会计系统,以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做好软件信息的维护。关于引入新的财务系统,要特别注意,软件要和单位原有财务管理目标有稳定、可靠的融合度,同时在信息安全性、售后服务等方面达到具体标准。而在新型财务会计系统引入后,除了要和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业务相匹配,还要组织培训活动,保证财务会计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熟练上手。在信息化财务会计软件系统的建设上,要特别注重财务信息数据的管理,运用可靠的技术手段对资金结算、财务审核等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维护和监管,防止外泄,以更好地为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服务。再其次,在人员岗位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等方面要做好信息化培训,这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运行效果。这需要从外部引入优秀人员和内部培训升级来实现。单位财务会计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现有财务人员接受培训和学习,进入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较好且取得一定成果的单位进行交流,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专业技能的升级、财务信息化管理理念等各个方面借鉴经验,不断地强化财务会计部门人员的综合能力。

3.构建权责明晰的财务监督体系,营造积极工作氛围。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监督是不可缺少的内容,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加快会计基础工作信息程度建设时,要关注财务监督体系的完善。首先,要创建职责明确的常态化财务会计监督机制,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会计基础操作规范性的审核等工作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以保证会计监督工作达到全面覆盖效果。要注意的是,面对信息化下行政事业单位多元化的发展需求,要相应形成动态调整机制,更好地适应当前财务会计工作实践要求。另外,以信息化支持行政事业单位构建高效的内部监督环节。面对财务会计部门工作中存在数据碎片化、系统不统一等问题,需要在一体化软件系统中采用大数据监督手段、财会监督信息化技术,以此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监督工作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信息。因为财务会计监督工作需要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资料,且专业业务能力要求很强,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财会监督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所以,在这一过程中要尽快和先进技术企业合作,应用智能化、数字化新型技术手段来支持财务会计监督工作,提升监督效果。除此之外,为了营造积极、健康的财务会计工作环境,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针对财务会计人员构建诚信平台,采集完整、准确的信息,并和金融机构、财政部门、证券监管部门等信息系统进行对接,以诚信评级的方式规范财务会计人员的行为,通过外部监督力量支持为自身创建良好的财会工作条件。

三、结语

在信息化背景下,各个行业与企业加快信息化理念和技术的融合,在不同的方面实施信息化建设,以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价值,从中获取收益。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而言,其本身面临着履职能力薄弱,固定资产管理和财务监督机制缺乏合理性等方面的问题,要实现财务会计工作的升级,改进存在的不足,提升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则要注重信息化财务会计工作意识的构建,借助相应的技术来完善自身的财务信息化数据管理平台,以为复杂的财务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还要从技术、制度和人员各个方面加强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建设,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真正能够迈入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发展行列,有限提升信息化操作水平。

(作者单位:湖北东风汽车技师学院 )

猜你喜欢
财务会计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