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的可喜变迁

2021-04-27 00:10李景葱
紫光阁 2021年3期
关键词:长汀水土绿水青山

李景葱

一段时间以来,伏案工作之余,翻看桌上的《习近平扶贫故事》成了我每天的一个固定“节目”。每天读一个小故事,每天有一点小收获,是我给自己定下的小目标。

窗外的阳光逐渐变得柔和而沉稳,即将结束一天工作的我,又自然而然地打开了这本书的第24个故事—《水土不治,决不收兵》,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长汀!这是生我养我的故乡,也是我魂牵梦萦的故土!河田、板栗、鹧鸪草、水土流失……一个个熟悉的字词不断在眼前跳跃,脑海中翻腾的是抹不去的童年记忆。短短的2000余字,我读了整整半小时!用“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形容当时的心情,一点儿也不为过。

长汀曾是历史名城,却因为贫困,不为国人所知。而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交通不便。记忆中,曾经生活过的乡镇和县城周边的山上都是光秃秃的红黏土,除了少量松树以外,连杂草都稀疏。一到雨天,从山上流淌下来的是一股股的红泥水,路过的行人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是找个树枝之类的硬物刮去鞋底上厚厚的红黏土。那时候的长汀人教育自己的孩子几乎都是一句话:好好学习,争取考出去,离开这个穷山沟。

绝境磨剑、破釜沉舟!在人们感到无助时,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习近平先后5次亲赴长汀,调研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护工作,把一个县的水土治理纳入全省为民办实事工程中,举全省之力帮助老区治理水土,保护生态,并多次批示指示有关部门和市县班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要锲而不舍、统筹规划,用八到十年时间,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完成国土整治,造福百姓”,“大家共同努力,一起把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好,让这种草(即鹧鸪草,作者注)‘只把春来报”。即便是从福建离任后,他仍然十分关心长汀的水土治理工作,只要见到来自龙岩、长汀的干部,总要问及,言谈中充满了对老区、老区人民的殷殷关切。

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和亲切关怀下,長汀的水土治理取得可喜成绩,红色资源和绿水青山吸引了八方游客,不断便利的交通打通了地域屏障,也打开了长汀人的胸襟和眼界。长汀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家乡人富裕起来了,外出打工的人陆续返乡创业,长汀的面貌日新月异,人们脸上洋溢的是发自内心的微笑。留在家乡的中学同学,给我发微信说的最多的是“老同学,有空常回来看看,家乡变得你都认不出来了!”

轻轻地合上书本,看着窗外长安街川流不息的车流,我问自己:今天阅读的收获是什么?我想,这短短的一则小故事,反映的是家乡沧海桑田的大变迁,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高尚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幸福是干出来的”的执着追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贯理念。

生于这个时代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带领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生于这个年代也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系国家开发银行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

猜你喜欢
长汀水土绿水青山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经过30多年水土流失治理,如今的长汀满目苍翠。
上世纪80年代的长汀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On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Dietary Customs of the Naxi People
福建长汀:创新推进基层医改
毛泽东五次长汀行
中原“水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