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首铜像重回圆明园

2021-04-27 18:58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马首兽首国家文物局

时隔160年,“万园之园”圆明园迎来首件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马首铜像的回归。2020年12月1日,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市政府在圆明园正觉寺共同举办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马首铜像终回故土。

2007年7月,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马首铜像现身拍卖市场,由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燊出资购回。2019年11月,在国家文物局的积极推动下,何鸿燊决定将圆明园马首铜像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在捐赠仪式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宣布,要送马首铜像“回家”,回到原属地圆明园。此番马首铜像归藏圆明园正觉寺,为其百年“回家”之路画上了完满句号。“马首回归之路,诠释着‘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的深刻道理,树立了新时代流失文物回归原属地的成功范本。”刘玉珠说。

多维解读

百年梦圆终回故土

马首铜像是清代圆明园海晏堂外十二生肖兽首喷泉的主要构件之一。海晏堂是圆明园中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其西侧为十二辰水力钟喷泉,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按照时辰,它们依次喷水,具有报时功能。马首正是这十二辰兽首喷泉之一,且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殊地位——十二辰中,只有午时马首銅像喷水时,十二铜像会同时喷水,呈现出众兽齐喷的壮观景象。马首铜像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理念与设计风格,其色彩深沉厚重,神态栩栩如生,毛发分毫毕现,历百年风雨而不锈蚀,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是一件非凡的中国古代艺术品。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马首铜像与其他11尊兽首铜像流失海外。圆明园的百年沧桑、文物聚散,牵动着国人心弦,流失文物的下落和归属最为大众瞩目。经过诸多波折,如今,马首铜像终回故土,百年梦圆。据悉,在国家文物局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已有包括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在内的6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分别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保利艺术博物馆。

马首虽“回家”,文物追索仍在路上

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共同记忆,但也是特定时期、特定族群和特定国家的历史承载。因此,追索文物让文物回归历史原乡和文化本源,是文物保护的第一原则。因此,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89年中国加入该公约。但是对于在国际公约生效前,历史上因战争劫掠、文化掠夺、非法贸易等原因流失的文物,如何开展追索返还,国际社会依然缺乏法律基础和普遍共识。官方层面的文物追索,只能靠藏家的自愿奉送、爱国买家的购而捐赠等方式,让文物回归。圆明园马首就是由爱国人士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成功收回并捐赠给国家的。

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文物流失大国。数据显示,鸦片战争以来,流失到海外的国家一级、二级文物超过一百万件。这些文物中的大多数,现在都被某些西方国家的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从埃及锲而不舍的全球追索经验来看,让西方国家归还劫掠文物并非不可能。埃及的做法是,首先要证明这些文物是被西方通过各种不正常手段劫掠过去的,然后通过国际法予以追索。这给中国提供了追索流失文物的经验。至于流失民间的文物,藏家和拍卖行要么私藏在手,要么待价而沽。然而,我们必须坚持的是,文物追索不应走上赎买之路,否则被资本异化的文物就会变成某些藏家和拍卖行利用市场规则巧取豪夺的工具。

备考素材

国家文物局回应重建圆明园建议

圆明园为圆明、长春、万春三园之总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始建,嘉庆十四年(1809年)建成,是我国清代最重要的皇家建筑之一,1860年和1900年先后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所毁。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代几经变幻,大水法等劫后废墟依然矗立园中,而围绕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的争论,亦从未停止。

2020年11月11日,国家文物局对全国人大代表阎建国提出的关于“重建圆明园,加强国家爱国主义文化建设的建议”做出答复。答复称,圆明园遗址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国被侵略、殖民的历史见证。遗址以断壁残垣告诫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重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素材点拨 圆明园遗址的断壁残垣用残酷的现实告诉所有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强大才能兴邦。强大与否不是看一个国家能建成多少雄伟高大的建筑,也不是看富丽堂皇的清代皇家园林被毁之后,我们是否有能力重建和恢复,而是看我们是否能够直面历史上曾受到的屈辱,并且让内心得到修复。

三星堆“上新”500余件文物

30多年前,三星堆“祭祀坑”的发现,令古蜀文明一醒惊天下。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召开,通报了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考古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形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金面具残片——虽只有半张,但方形面部、镂空大眼、三角鼻梁还有宽大的耳朵,与此前三星堆出土的黄金面罩和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金面具风格十分相似。

而由于三星堆考古的新发现,公众对三星堆博物馆的参观热情随之暴涨。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表示,已建立一个开放式文物保护修复馆,5月18日正式开放。届时,大家可以一睹“上新”文物尊容,了解文物修复与保护知识。

素材点拨 三星堆满足了普通大众尤其青少年对历史、文物的美好想象。与其说人们在追逐三千年前的神秘文明,不如说人们在追寻作为历史的揭秘者、见证者和传承者的自信精神。文化是最具感染力的精神印记,希望三星堆能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一粒文化传承的种子。

故宫举行建成六百年大展

紫禁城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2020年适逢其建成六百年,故宫博物院特推出名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大展,并于2020年9月10日正式开展。此次展览使用了午门区域的西雁翅楼、正楼及东雁翅楼三个展厅,展出文物及史料照片共计450余件。既有《徐显卿官迹图册》这类全面真实记录了明代翰林官员成长历程和仕宦生涯的宝贵资料,也有太和殿屋脊上的物件——“小兽”惊艳亮相展厅。除了展品,时间演变的概念也被融合到了展厅设计中。展览形式以四季变化的景象为背景,使观众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感受到故宫不同季节、不同景象变化的美感,这些细节处处彰显出策展人的专业和用心。

素材点拨 文化传承,传承的是深厚的历史和底蕴;文化传播,传播的是不朽的精神与力量。正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用馆里的一本旧图册、一个小物件让我们探寻到文明发展的足迹;用春夏秋冬、日月星辰的背景设计,让我们领略到时光流逝的美感——挖掘自身、注重内核,让故宫建成六百年大展充满了魅力。

考题预测

试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12月1日,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圆明园马首铜像结束百年流离,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纷至沓来,我国大量历史遗迹被破坏,大量珍贵文物也遭受劫掠。價值连城的文物——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也被劫掠,从此流落海外。近年来,在国家、民众和爱国港澳同胞的共同努力下,部分兽首相继回国。对此,国家文物局专家说:“马首的痛失与归来,昭示着国家历经的沉沦与觉醒、奋斗与崛起。”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某电视台“国宝会说话”节目组,面向梦圆中学全体学生征稿,主题为“文物回家路,强国复兴梦”。请你以该校学生的名义,写一篇征文投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明确文体,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较为复杂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前,须全面深入审题。

首先,要认真审读材料。不难发现,材料包含四层内容:第一层,点明中心事件——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圆明园;第二层,回顾历史——正是近代中国的积贫积弱,导致文物被劫掠,长期流落海外;第三层,用“近年来”切换到现实,指出在国家、民众和爱国港澳同胞的共同努力下,部分兽首相继回国;第四层,文物专家的感言——马首铜像160年的颠沛流离,折射出国家、民族的命运。综合上述四层意思,题目的立意较为显豁:民族弱则文物失,国力强则文化兴。文物回归,彰显了国力、国势的强盛,也是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的体现。马首归来之路,就是中华民族觉醒、崛起、复兴的艰难奋毅的伟大历程。

其次,要明确任务。材料之后的写作任务较为复杂,在此不妨借用新闻报道的“倒金字塔”原则,来区别、权衡各个任务的主次轻重。

征文主题——“文物回家路,强国复兴梦”,是本题最重要的任务。这一任务的巧妙之处在于暗示写作应以小见大,切忌泛泛而谈。诚然,写作需围绕“强国”“复兴”“中国梦”等宏大主题,体现国家认同,彰显民族自信,但不宜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交、民生等各方面来全面展现强国之路。而应“缘事而发”,在评论圆明园兽首回归这一事件基础上,自然生发、升华。

题目情景——“国宝会说话”节目,这一任务也比较重要。对此,可适当讲述国宝的故事——圆明园兽首的痛失与归来,今昔对比,以展现“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巨变,揭示“人间正道是沧桑”之理。

其他两个任务——“征文”“梦圆中学”。“征文”不像书信体、演讲稿等常见应用文体一样有一定的格式;“梦圆中学”,虽含有深意,但写作时只需点到“梦圆”即可。

最后,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家国不减来时路”,本题考查学生的家国情怀、国家认同、民族自信、国际理解等,均为宏大主题,关键是如何写出新意、言之有物,而不是空喊口号。在写作时可追根溯源,思考圆明园兽首得以回归的多元因素:有国家始终不渝捍卫民族文明的正义感召,有广大民众的不懈努力,有爱国人士的慷慨大义,有世界各国对于文物回归归属地的共同认同……这样条分缕析,展开有径,文章内容自然充实。

佳作展评

百年梦圆,归去来兮

文/黄翔鹤

我是十二生肖中的马首。我的家,就是曾经锦绣满目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在那里,我目睹了一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落。

我的身世坎坷,一位有良知的伟大作家——雨果曾告诉我:“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他们觊觎我很久了,他们将我的家抢掠一空,使我的家变成了断壁残垣。在冲天火光中,我悲鸣哭泣,而那些文恬武嬉的王公大臣们也不管什么家国天下、苍生黎民,如鸟兽散,纷纷逃难。我好恨!偌大国家,竟容不下我!

我辗转流落到陌生的国度。那些高鼻梁、蓝眼睛的陌生人,岂会知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岂会知道十二生肖是何意?语言的隔膜、文化的鸿沟,使得他们只是把我当作炫耀“赫赫武功”的战利品或牟利的工具。

有时我被当作一文不值的破铜,扔在角落布满灰尘;有时我被擦得锃亮,在一声声兴奋的报价声中被拍卖。我曾看见与我同根同源的兄弟姐妹一起被弃于一角或同被拍卖,最后杳然不知所终。我时常担心自己无法再回到中华故土。我深知,积贫积弱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国人想要接我回家,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我翘首以待,望穿秋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幸运的是,160年后,我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土。对照今昔,我深切地感受到,如今,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和爱国的民众。为了迎接我回到故土,他们奔走呼号,他们慷慨好义,终于让饱经沧桑的我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土。只有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故土,才是我灵魂的栖息地,才能让我大放异彩。

起程回家,我乘上风驰电掣的复兴号列车,真可谓是“坐地日行八万里”。我看见,我的故乡换了人间:港珠澳大桥,长桥卧波,让我惊叹“未云何龙”;南水北调工程,汩汩清流,润泽千里,“当惊世界殊”;北斗、嫦娥、蛟龙……“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已成为现实;14亿人民,“汔可小康”,这片土地生机勃勃不再是我当年见到的民生凋敝的模样……

从百年前“弱国无外交”的屈辱,到今天“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豪迈,我的祖国日新月异、日益强大,国人们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信,他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意气风发,正在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而奋斗。

“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我吟哦起舒婷的诗句,不禁热泪盈眶。是啊,160年来,无论我在何处流浪,我的祖国母亲始终牵挂我、守望我。160年后,我梦圆盛世,归去来兮,请让我尽情倾诉一名赤子的百年衷肠吧!

点评

本文构思巧妙,独具匠心。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写作,通过文物的倾诉,让“国宝会说话”,赋予国宝生命、感情和血肉,带领读者回溯历史,审视当下。文章通过国宝的沧桑命运,以小见大,展示当今中国的巨变,字里行间,有对百年中国的深沉思考,更有对当今蒸蒸日上的中国的礼赞和认同。作者深谙“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妙处,尤其是对当今中国成就的铺叙,几乎一句一景、一句一事,简洁凝练,画面感强,洋溢着自信豪迈之情。此外,文章多处引用贴切,意到笔随,典雅而有意蕴。

猜你喜欢
马首兽首国家文物局
中宣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发布重要文件
兽首
失踪的镶金兽首玛瑙杯(上)
兽首
“马首”回家
马首铜像入藏圆明园
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家
马首
Significance of Belgian Legisla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as a Reference to the Amendment of China's Pertinent Regulations
圆明园12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