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春丽
红日初升,光芒万丈;月涌大江,悠远静谧;夏之原野,苍翠欲滴;雪后山川,纯洁无瑕。自然如同多彩的万花筒,时刻展示着美丽,也提醒着人们用心去感受、用情去呵护。1
用心呵护自然之美,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人类衣食来源皆赖自然所赐。近代地理大发现以来,人类开启了系统记录生物多样性、探求自然秩序的进程,博物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学科相继确立,人类也得以更好地认识自身。孟德尔从豌豆杂交中读出了遗传的奥秘,袁隆平从野生稻中研发出超级水稻,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这里面闪耀着人类的智慧,但自然乃一切发现的前提。人,永远无法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
用心呵护自然之美,才能安放绵延不断的乡愁。
大自然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不仅慷慨地供给着物质,也给人以精神慰藉。“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大自然的春花秋月、高山峡谷、流水潺潺、大海浩荡,不知给了孤独的灵魂多少抚慰。那些流传至今的文学经典,满是美好的草木情缘。难以想象,倘若有一天,天不再蓝,水不再绿,没有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人类那些细腻的情感记忆,又该如何寄托?无论工业文明如何发达,即便“异乡的机器模糊了家乡的虫鸣”,人们的田园情结也从未消失。因为,人们渴望詩意地栖居,“再没有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幸福的了”。2
用心呵护自然之美,就当在汲取教训中行进。3
“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随着时代的变迁、文明的演进,人们从遭遇的环境灾难出发,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伦敦烟雾事件导致数千人死亡,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危害延续数十年,日本的水俣病成为惨痛记忆……20世纪的一次次生态危机,促使人类集体反思,促进了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向。今天,我们这颗星球依然遭受着各类环境污染,仍有约百万种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自然的美,我们要用心呵护;自然的痛,我们也要用心体察。
哲人有言:“自然总是美的。”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我们就能促使更多人葆有热爱自然、呵护自然的心灵,享有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你所爱的自然,必将因你的呵护而更加美好。
①明代著名诗人谢榛的《四溟诗话》中有“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的说法,本文开篇的整齐四字句式,无疑是先声夺人,堪称“凤头”,让读者心头为之一震。
②“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星垂平野、月涌大江”“异乡的机器模糊了家乡的虫鸣”“再没有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幸福的了”均为引用、化用。这其中既有整齐的古体诗,也有自由的现代诗,形式活泼,不拘一格,如此引用、化用,值得借鉴。
③“用心呵护自然之美,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用心呵护自然之美,才能安放绵延不断的乡愁”“用心呵护自然之美,就当在汲取教训中行进”三个分论点,句式对称,分别单独成段,使得文章的结构布局更具视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