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挖土”归来,闪耀自立自强信心

2021-04-27 00:50余建斌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观棋不语挖土

余建斌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怀揣來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一趟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也是一次智慧与勇气兼备的无畏探险。

历史将使命赋予嫦娥五号,嫦娥五号也不负众望。接过中国人探月梦想的接力棒,嫦娥五号实现了地外天体采样、起飞和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等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首次”,收获了研究月球乃至太阳系行星的宝贵科学样品,也奏响了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探月三步走的终章强音。嫦娥五号代表人类时隔40多年后再次完成月球“挖土”的壮举,点亮着航天人无数个不眠之夜,折射出中国创新的熠熠星辉,也激荡起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油然而生的自豪情愫。1

嫦娥五号的每一步都标注着攻坚克难的勇气。嫦娥五号全身都充满亮点,但这些亮点在成功之前都是难点和挑战。如此复杂困难的太空探索计划,即便目标是带回2公斤月球样品,但毫无疑问带回样品就已是成功。发射升空,抵达月球,采集月球物质,由月面点火起飞,再从月球轨道返回地球……20余天里,嫦娥五号的每一步都牵动人心,每一个动作又让人击节喝彩。当科学家接过装有月球样品的容器,里面还盛放有渴求探秘的好奇心和敢于探索的雄心壮志,支撑着嫦娥五号突破一道道关卡。

嫦娥五号每一次爬坡过坎,都凝注着航天人的智慧结晶。发射场“90后”指挥员喊出清脆口令,长征五号大火箭拔地而起,背后是无数次的演练。在38万公里之遥“目睹”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地面支持团队“观棋不语”,实则早已为航天器研发出激光雷达、微波雷达等智能导航设备。2 而作为国内迄今最为复杂的航天器之一,嫦娥五号探测器更是倾尽了技术团队的创新心血。创新是对创新者的最大褒奖。嫦娥五号实现探月工程“绕、落、回”中“回”的一环,意味着我国掌握了无人月球探测的最主要基本技术,为未来建造月球科研站、载人登月乃至登上火星的设想打下坚实的基石。这些航天技术能力的满满收获,同时也是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铿锵足音。

科技自立自强的旋律最为动听。嫦娥五号代表着中国航天自主创新道路的新成就,是我国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时代50年来又一段动人节拍。人们惊叹,来自月球的小小石头却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程度。同样,嫦娥五号在月球上展开重仅12克的五星红旗,这一抹闪耀月面的“中国红”,也映照出科技的底气。走过64年的中国航天用实践证明,只有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索攻关,才有可能书写下北斗、嫦娥、神舟、天宫、天问这一个个响亮而提气的名字。

探索浩瀚宇宙是共同梦想,和平利用太空是共同理念。从人类航天史的角度审视,中国的月球、火星乃至更远的行星探测计划,都是地球文明向外太空探索乐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同中国探月科学家所说,探索月球和地外天体是人类共同的使命,由人类的探索天性和科技进步所驱动,也同时推动着科技发展,激励人类为共同的梦想向星辰大海扬帆远行。秉持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我们会谱写出更加壮美的乐章。3

①“怀揣”“不负众望”“接过中国人探月梦想的接力棒”……作者对嫦娥五号的描写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赋予了嫦娥五号人格化的东西,字里行间表达了国人的无比自豪之情,也与全文洋溢出的满满自信十分吻合。

②“地面支持团队‘观棋不语’”中的“观棋不语”源自棋界流行的“举手无悔大丈夫,观棋不语真君子”。巧妙借用其他行业的术语,能使自己文章的语言更加灵动,这样的写法值得大家借鉴。

③最后两段中,作者借用了读者耳熟能详的音乐名词(旋律、节拍、乐章)进行比喻式表达,增加了文采,为这篇议论文增色不少。

猜你喜欢
观棋不语挖土
走!去月球挖土!
最强“天团”月球“挖土”记
最强“天团”月球“挖土”记
猫不语
最强“天团”月球“挖土”记
不是围棋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观棋不语”VS“见死不救”
此情不语 知多少
叶底藏花花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