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美玲
1950年,山东农学院园艺系毕业生束怀瑞留校任教。当年,中国的果树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果园平均亩产不足400公斤,市场上的水果很少见,能吃到大红苹果的人少之又少。束怀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决心要为农业特别是果树生产服务。
教学过程中,束怀瑞常常天一亮就走进果园,带领学生采集土壤样本、测量果树生长情况,天黑时才返回实验室。因为每天要下地,束怀瑞的衣服上常常沾满泥土。
一次,束怀瑞在测量新品种挂果情况时突遇大雨,考虑到风雨过后苹果会大幅度减产,束怀瑞坚持冒雨做完统计。
回家时,束怀瑞成了泥人,袖子还被树枝刮破了。看见束怀瑞狼狈不堪的样子,邻居打趣说:“看你现在的样子,不像是搞研究的,倒像是上天入地的孙悟空。”束怀瑞一边抖衣服上的泥土,一边纠正道:“不是‘上天入地’,是‘顶天立地’。‘顶天’是欲与天公试比高,努力攀登科研最高峰;‘立地’是不离田间地头,努力为果业生产服务。”接着,束怀瑞补充道:“对我们搞果树研究的人来说,离开土地,研究就失去了支撑;离开研究,土地就没了效益。无论什么时候,也不能离开土地搞果樹研究。”
在近七十年的研究中,束怀瑞始终坚持“顶天立地”的科研方式,接连发表论文300多篇,为我国的果树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还成功当选为我国第一位果树学专业的院士。在束怀瑞的研究与推广下,我国的水果产区苹果和梨多年丰产,果农连年增收,经济效益达数十亿元。
素材点拨
“顶天立地”的束怀瑞,以初心担使命,以奉献铸芳华。俯下身,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他走过的足迹;抬起头,祖国大地因他的耕耘早已是硕果芬芳。